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了解我国南方地区 1988~ 1992年非综合征性总唇裂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基本状况。方法 在1988~ 1992年期间 ,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 ,对南方监测医院孕 2 8周至产后 7天的围产儿及非综合征性总唇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88~ 1992年南方非综合征性总唇裂发生率为 12 .5 /万 ,其中唇裂为4.1/万 ,唇裂合并腭裂为 8.3/万。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和上海市的非综合征性总唇裂居前三位 ,分别为 16 .7/万、15 .6 /万、14.6 /万 ;上海市和贵州省唇裂合并腭裂最高 ,均为 10 .4/万 ;西藏自治区和安徽省的唇裂分别为 7.6 /万、6 .0 /万。城乡无显著性差异。男性发生率为 14.4/万 ,女性为 10 .4/万 ,性别比为 1.5∶ 1。唇裂合并腭裂占总病例的6 7%。单侧病例占 70 % ,左侧总唇裂为 49%。结论 南方各省 (市 )、自治区的非综合征性总唇裂发生率存在差异。发生率无变化趋势 ,城乡无差异 ,男性较女性易感。非综合征性唇裂合并腭裂较多发 ,单侧多于双侧 ,以左侧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中国1996~2000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1996~2000年我国孕产妇死亡发生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及城乡差别.方法 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孕产妇死亡监测网内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 1996~2000年全国监测孕产妇死亡1704例,城市341例,农村1363例,城市死亡孕产妇中,69.9%受过中等教育,74.5%居住在平原;农村死亡孕产妇中,73.3%受过初等教育,65.1%居住在山区.全国死亡孕产妇中,76.8%发生在分娩后,49.0%在家分娩,28.9%未接受过产前保健.农村死亡孕产妇中,58.5%在家分娩,35.5%在家死亡,33.1%的分娩由非医务人员接生,31.8%未接受过产前保健.结论 受教育程度低、居住环境偏僻、孕期保健意识薄弱和住院分娩率低是影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1996~2006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的变化趋势和模式.方法 采用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收集的1996~2006年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资料,计算不同地区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率及其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的比例、死因别死亡率及构成比,同时探讨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的年龄分布情况.结果 全国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率由1996年的412.0/10~5下降至2006年的342.2/10~5,下降了16.9%.除农村和边远地区外,城市、沿海、内地地区的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率亦呈下降趋势,2003~2006年这种下降趋势更为明显.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边远地区高于沿海和内地地区.全国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未见明显下降,神经管畸形死亡率由1996年的94.2/10~5下降到11.3/10~5,降幅达70.0%,其他异常死亡率未见下降.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先天异常所占比例则由1996年的9.2%上升至2006年的14.4%(上升了5.2个百分点),城市、农村亦有上升.结论 先天异常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比例逐年上升,已成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我们应继续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进一步减少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1996-2006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其死前诊治情况.方法 采用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收集的1996-2006年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资料,计算不同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死亡率并探讨死亡儿童的死前诊治情况.结果 全国、城市和农村5岁以下儿童腹泻死亡率分别由1996年的249.8/10万、11.6/10万、304.7/10万下降至2006年的75.6/10万、6.1/10万、94.3/10万,分别下降了69.7%、47.4%、69.1%.沿海、内地和边远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死亡率分别由1996年的48.9/10万、178.9/10万、566.9/10万下降至2006年的6.2/10万、30.4/10万、199.2/10万,分别下降了87.3%、83.0%、64.9%.农村地区5岁以下腹泻死亡儿童就诊比例,在乡卫生院约为23.7%,在村卫生室约37.9%;15.1%腹泻死亡儿童未就医;腹泻儿童中约20%未治疗,50%~60%门诊治疗,仅约20%住院治疗.结论 1996-2006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各类地区间的差距在加大.  相似文献   
15.
1988~1992年我国住院分娩的围生儿死亡率及性别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住院分娩的围生儿死亡率及性别比.方法采用1988~1992年出生缺陷监测网监测的住院分娩的国产儿资料,分析围生儿死亡率及性别比.结果1988~1992年全国男性围生儿死亡率为17.4‰~23.7‰,女性围生儿死亡率为15.8‰~21.9‰,性别比为1.0~1.1.其中死胎、死产率男性为11.6‰~15.4‰,女性为11.6‰~15.7‰,性别比为0.9~1.1.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男性为5.9‰~8.4‰,女性为4.2‰~6.3‰,性别比为1.2~1.5.乡村的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城镇.县级医院的围生儿死亡率高于市、地、州医院及省级医院.结论我国围生儿死亡率水平较高,1990~1992年呈一定的下降趋势.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围产儿面斜裂病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我国面斜裂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基本状况.方法:1987~1992年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国500多所医院孕28周至产后7 d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5年共监测围产儿4 489 692例,面斜裂畸形71例,全国发生率为0.16/104.男性的发生率为0.18/104,女性为0.12/104;城镇为0.14/1 04,乡村为0.19/104,差异均无显著性.单侧面斜裂占80%,双侧占20%.男性左侧面斜裂的发生大于女性.围产期患儿的病死率为51%.72%的面斜裂伴有其它畸形,以颌面部的畸形较为常见,伴发唇腭裂的机率为27%.结论:我国围产儿面斜裂的发生率与其它一些国家相似,单侧多于双侧,男性左侧多于女性左侧,畸形儿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1988~1992年中国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我国 1988~ 1992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 ,对 1988~ 1992年期间我国 5 0 0多所医院孕 2 8周至产后 7天的 3 2 46 40 8例围产儿 ,4349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国 5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城乡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男性发生率为 14.9/万 ,女性发生率为 11.7/万 ,差异有显著性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性别比为 1.3∶ 1。三类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各自的发生率为 :CL± P:7.8/万 ,CL:3.8/万 ,CP:1.8/万。结论 我国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无变化趋势 ,城乡无差异。男性高于女性 ,唇裂合并腭裂为最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18.
副耳是由第1鳃弓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种先天性外耳畸形[1].人群中副耳发生率在5.6/万~47.0/万之间[1-4],国内外副耳的流行病学报道非常少见.本研究利用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网络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收集的数据,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为病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住院分娩婴儿的出生性别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住院分娩婴儿的出生性别比。方法 采用 1987~ 1992年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网监测的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资料 ,计算活产婴儿的出生性别比。结果  1987~ 1992年全国多数省 (市、自治区 )住院分娩婴儿的出生性别比偏高 ,且有上升趋势。城镇妇女住院分娩婴儿的出生性别比 1987~ 1989年基本正常 ,而 1990~1991年略有上升 ;乡村妇女住院分娩婴儿的出生性别比偏高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龄 2 0岁以下、文化程度低的母亲分娩的婴儿出生性别比偏高 ,第二孩及以上的婴儿的出生性别比也较高。结论 我国婴儿的出生性别比偏高 ,可能与性别偏好有关。女婴活产漏报及溺婴不是我国人口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梁娟  缪蕾 《华西医学》1999,14(4):488-489
目的:了解我国IPKD-Ⅰ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基本状况,为进一步研究及治疗此类畸形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方法:1987~1992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以医院为基础在全国对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对374例IPKD-Ⅰ型患儿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我国IPKD-Ⅰ型的发生率为0.83/万,发生率上降趋势,城乡、男女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44.38%的IPKD-Ⅰ型患儿为低体重儿,50.26%的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