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8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28篇 |
妇产科学 | 24篇 |
基础医学 | 49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162篇 |
内科学 | 168篇 |
皮肤病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30篇 |
特种医学 | 5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08篇 |
综合类 | 431篇 |
预防医学 | 146篇 |
眼科学 | 21篇 |
药学 | 16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38篇 |
肿瘤学 | 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81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66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调查临夏地区不同民族梅毒血清学阳性率,为预防和治疗梅毒提供依据。方法:用两种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10588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血清标本,阳性标本再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复检。结果与结论:TP-ELISA检测住院及门诊患者10588例血清标本,阳性192例,阳性率为1.8%,高于1.59%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汉族60例,阳性率0.6%;少数民族132例,阳性率1.2%,少数民族明显高于汉族。采用TP-ELISA检测阳性的标本再用TRUST法检测,44例阳性,阳性率为0.42%。 相似文献
992.
月腺大戟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月腺大戟(Euphorbia ebracteolata Hayata)植物根部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巨大戟二萜-3-肉豆蔻酸酯(1)、巨大戟二萜-3-棕榈酸酯(2)、9,19-环阿尔廷-23E-稀-3β,25-二醇(3)、24-亚甲基环阿尔廷烷-3,28-二醇(4)、β-香树酯醇乙酸酯(5)、狼毒乙素(6)、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7)和月腺大戟素A(8)。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3.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作用。方法:葛根素组应用葛根素注射液对127例(133只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进行了治疗,并与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和葛根素溶媒的对照组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葛根素组的视力增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01);治疗后视网膜循环时间比治疗前明显缩短(P<0.001);血液的血球压积、全血比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以及暗适应白光与红先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红光视网膜电图α波谷数等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994.
用酶学比色法测定了冠心病、风湿热、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48例患者及28例正常人红细胞膜Na~+,K~+-ATPase的活性。结果表明除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其余患者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均不同程度下降,随着病情恢复,酶活性又呈增高趋势。乌巴因对Na~+,K~+-ATPase活性抑制百分数在各疾病组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5.
糖尿病(DM)的患病率日益增高,其慢性并发症为DM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其中DM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约为30%~50%[1]。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也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自血光量子疗法又称为紫外线辐射充氧回输疗法(简称OBI)。对40例不同程度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OBI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以探讨OBI在DM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治疗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随机选择住院或门诊定期复诊的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9-8±9… 相似文献
996.
患儿男,7岁。因活动后心慌、气短6年入院。查体:T36.4℃,P88次/分,R20次/分,BP12/8kPa,无紫绀及杵状指(趾),未见颈静脉怒张,锁骨上窝触及震颤,双肺呼吸音清,胸骨左缘1肋间闻及以收缩期为主的连续性杂音,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收缩早期喀喇音及Ⅱ~Ⅲ/6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间,胸骨左缘4肋间闻及Ⅱ~Ⅲ/6级返流性收缩期杂间,心尖部闻及舒张期流量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强度正常有分裂。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股动脉枪击音阳性。辅助检查:胸部正侧位X线片示两肺血略多,心影增… 相似文献
997.
本文观察了阿司匹林(B组)和维生素A、C、E、叶酸(A组)以及二者合用(C组)对孕鼠血清Zn、Fe、Mn、Cu及其胎鼠头部组织Zn、Fe、Mn、Cu、Ca、Co、Pb、Ni、Cr含量的影响.结果:B、C组孕鼠血清Fe、Mn、Cu含量较正常对照组(N组)高(P分别<0.05,<0.001,<0.01),而Zn有降低趋势.A、B、C组胎鼠头部组织Zn、Fe、Cu含量均较N组降低(P<0.01),仅Mn含量较N组增高(P<0.01);但Fe、Mn含量B、C组仍高于A组(P<0.01).而Pb、Ni含量A、B组则明显高于N、C组(P<0.05.<0.001),A组又低于B组(P<0.05,<0.01).提示阿司匹林和维生素可促进孕鼠Fe、Mn、Cu的吸收,但抑制Zn吸收;孕鼠血清Fe、Cu含量与胎鼠头部组织Fe、Cu含量为负相关.B组胎鼠头部组织Pb、Ni含量高和Zn含量低可能是阿司匹林致畸原因之一,也是其毒性表现. 相似文献
998.
1896年 ,Gosio从青霉菌培养液中发现霉酚酸 (mycophe_nolicacid ,MPA)。通过研究 ,人们开发出MPA的酯类前体药———霉酚酸酯 (Mycophenolatemofetil,MMF) ,它可溶于乙醇 ,微溶于水。1995年 ,MMF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的预防治疗。尽管许多新的嘌呤和嘧啶类抑制剂已被开发用于器官移植 ,但目前MMF仍然是硫唑嘌呤的首选替代品。1药代动力学MMF口服后可通过血浆酯酶快速完全水解为活性产物MPA ,故血浆中无法测得母体化合物MMF。MPA在健康志愿者口服或静脉给药后体内表观分布容积为3.6L/kg[1],口服平均生物利… 相似文献
999.
1000.
4种人白血病细胞株,一种小鼠肉瘤细胞株的培养上清液和4种白血病患者血清均发现有免疫抑制活性。抑制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和反应性,以2BS人胚肺细胞作对照则无抑制作用.肿瘤细胞株培养上清液无细胞毒作用,其抑制作用无种属特异性和组织器官特异性.其中,来源于HL-60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肿瘤免疫抑制因子的分子量为87kD,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药物对这种肿瘤免疫抑制因子的分泌有部分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