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背景: 手的解剖结构和运动特点是建立手模型的基础, 而手的运动特点又是由其解剖结构决定的, 因此建立基于手解剖结构的虚拟手模型是众多学者们所关注的课题。目的: 建立基于解剖结构的可视化手模型。设计: 单一样本实验。单位: 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和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对象: 实验于 2003- 10 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取新鲜健康成人手标本 2 只( 保留腕关节, 标本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 , 肉眼观无器质性损害。方法: 将标本包埋及铣切 ( 设定铣切的层厚为 0.2 mm) , 应用 Canon(ESO 1OD)数码相机 (630 万像素)进行图像采集, 每张图片的大小为31.5 MB, 共获得水平切断层 1 200 幅图像数据。用 Adobe Photo-shop7.0 软件进行图片的对位、裁切及格式转换, 然后行二维薄层断面图像数据抽取, 采用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计算医学研究所联合开发的三维重建软件, 分别对手部的骨骼、指屈肌腱及手的外形进行了三维重建。主要观察指标: 手部的骨骼、指屈肌腱及手的外形的三维重建效果。结果: ①手外形: 经三维重建后, 各组成部分包括各指及指甲等得到良好显示, 并能任意旋转进行多方位观察。②手部骨骼: 重建的手部骨骼包括指骨、掌骨和腕骨以及各骨之间形成的关节, 可以单独显示或与重建的其他结构任意搭配。③指屈肌腱: 从重建的图像中可以看出包括 4 条指浅屈肌腱、4 条指深屈肌腱和 1 条拇长屈肌腱, 共同穿出狭窄的腕管进入掌部, 进而沿各手指的方向呈扇形散开。④手掌部筋膜间隙: 重建的图像中可以看到, 鱼际间隙的近端为盲端, 远端通向手背; 掌中间隙的近端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 远端分为 3 个小间隙, 并经相应的小间隙通向手背。结论: 初步建立了基于解剖结构的可视化手模型, 并精确显示手掌部主要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52.
背景:上颈椎疾患从后路行椎弓根固定在国内个别大型医院虽已相继开展,但该手术仍为颈椎外科高难度手术.为了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作者设计了一套个体化手术方案,并结合自行研制的椎弓根定位导向器行术中精确定位置钉,经检索相关数据库在国内未见报道.目的:提高内固定置钉的一次成功率及植入体的生物力学效应,利用辅助检查资料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制定简单、实用的个性化方案.方法:选择2002-01/2006-09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骨科患者31例.术中采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根据寰枢椎椎弓根X射线-CT个体化测量的结果,确定进钉点、入钉的角度,选择直径及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置入.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9.93±1.32)mm,右侧(19.16±1.30)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进钉角度(9.00±1.20).枢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3.14±0.82)mm,右侧(13.85±0.79)mm.枢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进钉角度(25.00±3.00)°.结果与结论:①31例患者置入124枚椎弓根螺钉,1次置钉成功122枚螺钉,正确率为98.39%,有2枚因内倾角偏差不够,穿破椎弓根的外侧骨皮质而改为2次定位.②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③所有患者X射线平片显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的脊髓位置关系良好.④平均随访10.5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材料反应.无炎症、排异等宿主反应.⑤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提示从生物力学角度实施植入体置入,可提高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成功率.  相似文献   
53.
54.
从前,有个叫边武三郎的日本职员,脑子活络,身手敏捷,深受公司经理的赏识。公司经理很爱打高尔夫球,常常在经理室内练习轻击球,边武三郎也在那里陪同经理一道练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选用全国名老中医特色方剂——三黄固本汤制作为胶囊,选取代表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手段相结合,可望证实益气养阴解毒法对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寻找新的途径。方法:选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15例,分剐采用中药三黄固本胶囊加激素与单纯使用激素者对比治疗,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清白介素-8(IL-8)、血清白介素-10(IL-10)的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66.67%,对比有显著差别(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临床症候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3.33%,对比有显著差别(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血清IL-8及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对照照不良反应明显多于治疗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三黄固本胶囊配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血清IL-8及IL-10水平,优于单纯激素治疗组,副作用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相似文献   
57.
目的:建立手的数字化模型.方法:对新鲜成人手标本行冰冻薄层断面切片(0.2 mm),并对薄层断面图像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观察,利用计算机对手部骨骼、指屈肌腱、掌部筋膜间隙以及手的外形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建立了基于解剖结构的数字化手模型.并精确显示手部主要解剖结构.结论:数字化手模型为手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三维的形态学资料,也为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数字模型.  相似文献   
58.
由于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身高及骨骼发育更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与报道[1]。为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与青少年身高发育的关系,我们于2009年10月对新乡市4所中学的12~16岁学生进行了筛查,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以上所谈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徒手经寰枢椎椎弓根植钉固定的X线片和CT片个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X线片和CT片,徒手行寰枢椎椎弓根植钉固定,制定简便、实用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植钉的一次成功率.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9月,于术前通过图像储存传输系统,采用自行设计的X线片和CT片个性化定位方案,利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徒手对31例患者124枚寰枢椎椎弓根行经椎弓根固定手术.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23~61岁,平均43.5岁.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6例,齿状突不连7例,横韧带损伤8例.测量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9.93±1.32)mm,右侧(19.164±1.30)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进钉角度(9.00±1.20)°.枢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3.14±0.82)mm,右侧(13.85±0.79)mm;枢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进钉角度(25.00±3.00)°.结果 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术后1 d,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随访时间9个月~5年4个月,平均10.5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32%.结论 X线片和CT片个性化设计方案及临床应用,设计简便、程序简化、个性化强,对寰枢椎椎弓根固定手术的实际操作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9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均为本科2000-05~2006—09的门诊病例,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女35例,男7例,年龄59岁~75岁,平均69.3岁,病程2~15年,平均9.6年。对照组女28例,男9例,年龄63~74岁,平均68.1岁,病程3~14年,平均10.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及其疼痛评价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