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手术及保守治疗对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情况,并对手术及保守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保守治疗17例(介入治疗、MTX杀胚治疗及清宫术),14例痊愈,治愈率82.4%,保守治疗失败患者3例均行剖腹探查术(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行瘢痕妊娠物切除术,术中平均出血量约1...  相似文献   
42.
腹腔镜下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学习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腹腔镜下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10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的117例腹腔镜下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简单正弦拟合两周期点将资料按手术日期先后次序分为6组(A、B、C、D、E为每组20例,F组17例).比较各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手术输血率、术后病率、术后感染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A组(117.3±19.9) min,大于B组(102.9±18.9)min、C组(85.9±8.5)min、D组(95.1±20.1)min、E组(84.1±15.8)min和F组(92.4±11.5)min,术中出血量A组(164.7±25.4)ml,大于B组(140.2±28.5)ml、C组(127.8±22.9)ml、D组(126.5±26.3)ml、E组(120.9±22.4)ml和F组(120.2±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住院时间A(5.6±1.0)d、B(5.4±1.0)d、C(5.5±0.8)d、D(5.2±0.8)d和E(5.0±1.0)d,5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5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大于F组(4.6±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输血率A组占25%、B组占10 %、C组占5 %、D组占5 %、E组和F组为0,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组中转开腹率、术后病率和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随着手术病例增多,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输血率呈逐渐下降,住院时间、转开腹率、术后病率和术后感染率变化不大;腹腔镜下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20例.  相似文献   
43.
吴昊  吴大保  申震  汪菁  彭程  周颖 《安徽医药》2019,23(7):1342-1345
目的 探讨阴道半封闭术治疗老年重度盆腔脏器脱垂(POP)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行阴道半封闭术的老年重度POP病人16例的临床资料。年龄(77±6)岁,年龄范围为64[KG-*3]~88岁,绝经时间(30.19±6.90)年,采用POP定量分度(POP-Q)分期,记录并分析围手术期各项参数、手术并发症,评价手术的客观、主观效果和病人满意度等。结果 所有病人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顺利恢复自主排尿。术后大部分病人排尿症状排便症状较前有所改善,病人平均住院费用为(9 048±2 501)元,住院天数(10.3±3.7)d,术后住院天数(4.6±1.3)d,术后客观治愈率100%,主观治愈率100%,病人满意度100%。结论 阴道封闭术能缓解大多数POP病人现有的排尿排便症状,对无阴道性生活要求的老年重度POP病人是一种安全、经济、疗效满意的术式。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 COX2)抑制剂NS-398对卵巢癌细胞恶性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为研究对象,根据 NS-398的处理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利用MTS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蛋白表达,从而监测NS-398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分别观察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 EMT)相关分子表达情况。结果① MTS增殖实验表明NS-398对SKOV3细胞增殖作用无影响,免疫组化结果与之一致;②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分别显示,NS-398显著下调SKOV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T-PCR检测结果表明NS-398抑制MMP的mRNA表达;③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S-398上调 SKOV3细胞 E-cadherin的表达,下调Vimentin、Slug、Snail的表达。结论 COX2抑制剂通过阻止MMP 的表达和EMT的发生,从而下调SKOV3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HIF-1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0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标本中HIF-1α、HK-Ⅱ、VEGF的表达情况,并将检测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IF-1α、HK-Ⅱ、VEGF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HIF-1 α、HK-Ⅱ、VEGF与结直肠癌的分期、分化程度有关,在分期晚、分化程度差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且HIF-1α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K-Ⅱ、VEGF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HK-Ⅱ、VEGF的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HIF-1α的表达率呈正相关.结论 HIF-1α表达可以提示结直肠癌的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且HIF-1可能诱导HK-Ⅱ及VEGF表达,对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挖除术的临床特点与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挖除术的临床资料、症状改善情况,讨论该术式的临床特点和近期疗效。结果 41例子宫腺肌瘤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病灶挖除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40~100 ml(平均60 ml),术后痛经程度减轻,子宫体积缩小,术后血清CA125水平[(24.3±4.7)u/ml]下降,和术前[(78.7±6.3)u/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症状复发率31.5%,复发中位时间28个月。术后15例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与单纯手术病例相比较,两者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挖除术,对于年轻、未生育或要求保留子宫者值得应用,对于复发高危患者,术后可应用GnRH-a。熟练掌握手术技巧,特别是缝合技术,仍需要一定的训练。  相似文献   
47.
48.
卫莹  赵卫东  朱靖  周颖  申震  吴大保 《安徽医学》2020,41(3):298-300
目的 探讨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行脾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行脾切除术的21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评估、手术范围、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术后病理及分期、术后常见并发症胰瘘的管理等。结果 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脾切除21例(13.46%),均为术中探查发现肿瘤累及脾脏而行手术切除。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ⅢC期12例,Ⅳ期9例。病理类型:21例均为高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其中2例合并肉瘤样变。18例患者术后病理提示脾脏转移,其中2例为脾实质转移,11例为脾门部转移,5例为脾被膜转移;3例脾未见转移,但网膜连接脾处见肿瘤累及。胰瘘发生4例(19.05%),其中2例因合并远端胰腺切除导致胰瘘,1例胰瘘合并胃底瘘,4例均保守治疗成功。结论 对于脾脏受累且能耐受手术的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有必要行脾切除术,手术安全且并发症可控。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大鼠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LIRI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2月龄雄性SD大鼠102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TD-IR组(IR+1 ml桃红四物液+3 ml蒸馏水灌胃)、TZ-IR组(IR+2 ml桃红四物液+2 ml蒸馏水灌胃)和TG-IR组(IR+4 ml桃红四物液灌胃),各组根据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又分为0 h、2 h、4 h、8 h四个时相组。复制右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IL-6含量变化,RT-PCR检测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变化。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IR、TD-IR、TZ-IR、TG-IR四组血清中TNF-α、IL-1β、IL-6炎症因子表达升高(P0.05),其中TD-IR、TZ-IR两组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在相同时间点较IR组降低(P0.05),而TG-IR组则升高(P0.05)。(2)TD-IR、TZ-IR、TG-IR三组骨骼肌中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水平较IR组降低(P0.05)。结论 (1)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TNF-α、IL-1β、IL-6表达均升高。(2)于再灌注损伤后2 h,TNF-α、IL-1β、IL-6含量达到高峰,并在2 h至8 h时间段维持在较高水平,再灌注损伤逐渐加重。(3)桃红四物液能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TNF-α、IL-1β、IL-6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危害。(4)中剂量桃红四物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妇科相关原发性双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0例妇科肿瘤相关双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无家族性肿瘤史,中位年龄53岁(34~72岁),其中卵巢癌合并其他部位肿瘤者7例,宫颈癌合并其他部位肿瘤者2例,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平滑肌肉瘤者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及化疗。随访时间6~130个月,其中存活9例,死亡1例。结论:妇科原发性双癌的预后较好,主要根据妇科原发癌的病理分期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