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肱骨髁上骨折是骨科创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临床上以 1 0岁以下儿童多见。自 1 991— 2 0 0 1年我院采用鹰嘴牵引与小夹板并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68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68例患者中男 3 6例 ,女 3 2例 ;年龄 2~ 1 3岁 ,平均 7岁 ;左侧 3 7例 ,右侧 3 1例 ,粉碎形 2 0例 ;骨折断端均分离移位 ,分离最大的前后约 1 .5cm ;伸直型 5 9例 ,屈曲型 9例 ;尺偏型 49例 ,桡偏型 1 9例 ;均为手法复位失败的患者。2 治疗方法2 1 尺骨鹰嘴牵引术 :一般采用仰卧位 ,肘部皮肤常规消毒 ,铺无菌巾 ,在距鹰嘴远端约 3cm…  相似文献   
102.
先天性并指畸形治疗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并指畸形是手畸形中发病率较高的畸形,仅次于多指畸形为第二位.被认为是遗传缺陷性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当胚胎发生7~8周时,由于指间部间叶细胞生理性坏死减少而引起手指分化局部停顿所致[1,2].现在独生子女的增加和患儿父母亲对此疾病日益重视,在功能和外观上,对修复的要求愈来愈高.为避免给患儿造成身心发育障碍,多要求在早期实施手术.但由于儿童手部解剖结构较细小,不易辨认,手术中需要设计皮瓣或皮片移植等,操作较困难,而且儿童合作性差,不能配合术后治疗,术后也不易固定,所以常常在临床治疗上出现很多并发症[3].我们总结1997年5月~2005年5月51例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患儿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分米波对移植静脉内皮细胞及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家兔自体股静脉—股动脉移植模型,实验组对手术部位行分米波照射,对照组空白对照。分别于移植术后1、2、4周取移植静脉行亚硝酸银染色观察内皮细胞覆盖情况:HE及弹力纤维染色观察内膜、中膜及外膜厚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管壁细胞增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内皮细胞修复较快,肌—内皮连接重建快,PCNA染色阳性细胞数目较少,血管内膜及中膜增生程度较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米波能促进移植静脉内皮细胞的修复,减轻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104.
分米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和肌肉萎缩。如得不到及时控制,将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升高。我院自1998年10月~2002年6月采用分米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4例,经临床观察及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5.
分米波对失神经肌肉形态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分米波治疗对神经损伤吻合术后肌肉形态改变的影响。方法: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行9—0无损伤线吻合,术后实验组行分米波局部辐射,分别于术后第4周、8周、12周观察大鼠步态并取腓肠肌行湿重及肌细胞直径和截面积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各时间点实验组大鼠腓肠肌湿重、肌细胞直径和截面积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分米波可明显延缓失神经肌细胞的萎缩,促进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分米波对大鼠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体重为200~250 g的健康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分米波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于右侧大腿制备坐骨神经急性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至术后8周,损伤局部行分米波治疗,对照组不行分米波治疗。分别于术后不同时相对2组的损伤神经进行大体、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轴突图像分析及神经电生理检测。 结果形态学观察术后不同时相内治疗组损伤神经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轴突图像分析治疗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8周神经电生理检测治疗组比对照组潜伏期短,波幅高,神经传导速度快(P<0.05)。 结论分米波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后再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中s-100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硅胶管桥接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形成神经再生室。实验组术后局部分米波照射。术后1、2,4、8、12周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术后12周行轴突图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较多、轴突较粗且髓鞘较厚。实验组雪旺细胞中s-100蛋白免疫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分米波有明显促进s-100蛋白表达、促进雪旺细胞增殖的作用,进而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慢性卡压康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A(实验)、B(空白对照组)两组。制备Mackinnon坐骨神经卡压模型。A组术后第1d至术后12周,局部行分米波辐射,B组于A组治疗同时行空白对照。术后进行大体、光镜、电镜、免疫组化、轴突图像分析和神经电生理测定。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多、髓鞘发育成熟,神经膜细胞中S-100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神经传导速度快且波幅较高。结论:分米波可促进神经膜细胞增殖,提高再生神经中S-100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利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9.
分米波防治屈肌腱粘连的生物力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检测方法分析,观察分米波对肌腱损伤术后粘连和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0—10/2001—05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完成。选用4月龄健康雄性白色Leghorn鸡28只,体质量(1.53&;#177;0.068)kg,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分米波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4只。选用Leghorn鸡双足第Ⅲ、Ⅳ趾为肌腱损伤模型趾,将趾深屈肌腱切断、修复,术后1d-3周分米波治疗组足爪局部用分米波治疗,对照组不行分米波治疗。每组动物分别于术后3,6周随机处死7只,进行生物力学检测。观察两组Leghorn鸡不同时间点肌腱滑动距离、康复顺应性、肌腱抗张力强度。肌腱滑动距离M1,反映肌腱的粘连程度,M2为肌腱康复后滑动距离;康复顺应性:由(M2-M1)/(康复活动次数&;#215;康复拉力)计算得出,本实验用M2-M1的数值代表康复顺应性。结果:实验动物Ledghorn鸡28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1)Leghorn鸡肌腱滑动距离康复顺应性测定结果:术后3,6周分米波治疗组肌腱滑动距离、康复顺应性显著均高于对照组【(5.37&;#177;1.06),(4.43&;#177;1.03)min;(1.04&;#177;0.65),(0.63&;#177;0.31)mm;(6.76&;#177;1.52),(5.33&;#177;1.27)mm;(1.58&;#177;0.46),(1.47&;#177;0.26)mm;t=2.697—0.765,P〈0.05]。②Leghorn鸡肌腱抗张力强度测定结果:术后3,6周分米波治疗组抗张力强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6.93&;#177;4.80),(21.29&;#177;4.88)N;(47.12&;#177;736),(38.96&;#177;7.52)N;t=3.086,2.826.P〈0.01l。结论:分米波治疗可有效地促进肌腱愈合,减少肌腱粘连,为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可以作为防治肌腱粘连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10.
1 病例报告患儿,女,6岁,因右手无力3个月,爪形手畸形1个月,于1999年4月19日入院。入院查体:右手环、小指干燥、汗少,小指外展肌肌力级,第一骨间肌消失,夹纸试验( ),Fromenttext征( ),环小指两点鉴别试验2~3mm。肌电图示:右尺神经小鱼际肌分支以下受损,骨间肌肌支完全受损,入院后经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右腕尺神经探查术,手术取右腕掌侧小鱼际内侧“S”形切口,逐层暴露,暴露尺神经及压迫尺神经的腱鞘囊肿。见尺神经浅支结构正常,腱鞘囊肿位于对掌肌管内,大小约1.0cm×2.0cm×1.0cm,腱鞘囊肿与尺神经深支广泛粘连,约1cm尺神经深支受压,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