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7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30篇 |
内科学 | 34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9篇 |
外科学 | 17篇 |
综合类 | 57篇 |
预防医学 | 82篇 |
药学 | 36篇 |
中国医学 | 10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 探讨1990-2017年中国人群缺血性心脏病(IHD)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 基于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中国研究开放数据,利用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早死损失寿命年(YLL)、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指标对1990-2017年中国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IH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并结合人群归因分值(PAF)分析IHD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7年,IHD的YLD率、YLL率、DALY率分别为74.2/10万、2 057.2/10万、2 131.0/10万。YLD率为女性高于男性,YLL率和DALY率则为男性高于女性。与IHD有关的24种可改变危险因素中,导致DALYs、PAF、DALY率排名前5位的危险因素均为高血压(1 642.9万人年、54.6%、1 163.1/10万)、高LDL-C(1 394.1万人年、46.3%、987.0/10万)、钠摄入过多(1 090.0万人年、36.2%、771.1/10万)、吸烟(864.7万人年、28.7%、612.2/10万)、坚果摄入不足(745.2万人年、24.8%、527.6/10万)。IHD DALY率由1990年1 116.4/10万增至2017年2 131.0/10万,增长率为90.9%。与1990年相比,2017年15~49岁和≥70岁人群IHD的YLD率增加,且≥70岁人群YLD率的2007-2017年年均增长率(0.4%)高于1990-2007年年均增长率(0.2%)。但YLL率和DALY率的2007-2017年年均增长率(0.6%、0.6%)低于1990-2007年年均增长率(1.3%、1.2%)。与1990年相比,2017年归因于加工肉摄入过多(929.7%)、高糖饮料摄入过多(822.7%)、高BMI(327.3%)的DALYs增幅较大;PAF值增幅最大的为高糖饮料摄入过多(400.0%)。2007-2017年,有8种IHD危险因素的DALY率顺位上升,7种危险因素的DALY率顺位下降。结论 IHD所致伤残负担增大,尽管其所致的过早死亡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为疾病负担的主要来源,≥70岁人群中表现尤为明显。IHD对男性患者的影响主要为早死所致疾病负担,对女性主要为失能所致负担。加强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减少吸烟和改善不合理膳食习惯等行为危险因素是防控IHD的优先措施。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分析中国1990—2019年丙型肝炎(丙肝)所致肝硬化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和制定针对性的丙肝所致肝硬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中1990—2019年中国丙肝所致肝硬化相关数据,利用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指标,采用R软件ggplot2包与全球各级社会人口学指数(SDI)地区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使其结果可视化,分析丙肝所致肝硬化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1990—2019年间,我国丙肝所致肝硬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病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死亡率与患病率逐渐上升。中国男性及5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面临疾病负担较严重。与全球不同SDI等级地区相比,自1996年后,中国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早死损失寿命年(YLLs)、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均处于最低水平。饮酒和药物滥用是导致我国丙肝引起的肝硬化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结论 丙肝所致肝硬化造成的伤残负担增大,尽管其所致的过早死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仍为疾病负担的主要来源。加强对丙肝的预防和控制,减少饮酒和药物滥用两种行为危险因素是防治工作的...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 分析儿童家长对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13-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 PCV13)的支付意愿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潍坊市36个预防接种门诊选择<3月龄儿童的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家长PCV13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在纳入的990名儿童家长中,愿意支付全部PCV13接种费用、愿意支付部分费用、拒绝支付费用分别占76.87%、14.34%、8.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在农村、家庭人口数≥6人、认为肺炎球菌性疾病(Pneumococcal disease, PD)危害一般或小和认为PD易感性一般或小的儿童家长支付意愿低[OR(95%CI):0.50(0.33-0.76)、0.60(0.36-0.98)、0.48(0.26-0.90)、0.62(0.44-0.87)];家庭年收入≥15万元、愿意给孩子接种自费疫苗的儿童家长支付意愿高[OR(95%CI):2.90(1.61-5.23)、6.07(3.95-9.33)]。结论 潍坊市儿童家长的PCV13支付... 相似文献
66.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与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孕妇血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 应用HBV-DNA定性PCR检测法和(或)HBV血清学检测法确定孕妇为HBV感染,采用同样方法判断HBV是否经孕母传给婴儿。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1对母婴血中HBV-DNA含量。结果 采用直线回归分析显示胎儿脐血HBV-DNA含量与孕妇HBV-DNA含量呈线性正相关(r=0.5401,P=0.0017)。31例 相似文献
67.
目的针对普通外科患者在术后进行肠外营养展开分析,了解这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旨在优化治疗方式,减轻患者痛苦程度。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普通外科手术病人共70例。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及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另进行肠外营养方式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因肠道问题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氮平衡状态更优,生命体征状态更优。结论对普外科患者进行肠外营养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性,减轻患者痛苦程度,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红外线输尿管显示系统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红外线输尿管显示系统76例(观察组),与未用红外线输尿管显示系统组(对照组)6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尿管损伤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76例,手术时间为(71.2±28.6)min,出血量为(102.1±57.2)ml,无一例输尿管损伤。对照组69例,手术时间为(91.6±21.5)min,出血量为(163±65.5)ml。对照组输尿管损伤3例。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应用红外线输尿管显示系统,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可避免输尿管损伤。 相似文献
69.
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氩氦冷冻消融治疗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227例HCC患者,按巴塞罗那分期标准:早期26例、中期73例和进展期128例,行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结果]氩氦冷冻消融治疗HCC后随访12—63个月,早期、中期及进展期HCC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6、23和12个月。早期生存期为37.8±13.8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84.6%、65.4%、11.5%;中期生存期为24.5±9.7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9%、56.2%、21.9%;进展期生存期为16.9±8.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8%、22.7%、6.3%。AFP阳性HCC患者治疗后28.1%的患者转为阴性;55.6%的患者术后4周AFP明显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是HCC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结论]氩氦冷冻消融并发症少、消融彻底;不同分期HCC的生存时间、生存中位数有显著差异,以早期最长;以延长进展期HCC生存期最明显,是一种较理想的消融治疗肝癌手段。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浆中长散布核元件-1(LINE-1)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亚硫酸氢盐测序 PCR(BSP)检测33例HCC患者(HCC组)、1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16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的外周血血浆中LINE 1启动子区的CpG位点甲基化程度。结果 HCC组的LINE-1启动子区多个CpG位点甲基化水平及整体甲基化水平下降;进一步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CpG位点1、位点7、位点8的甲基化水平对诊断HCC的能力较优,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78.8%、81.8%和71.4%、82.9%和75.8%。结论 LINE-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在HCC中明显下降,其中CpG位点1、位点7、位点8的甲基化水平可能对HCC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