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95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40篇
内科学   211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96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524篇
预防医学   22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76篇
中国医学   204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放射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应用越来越广,由于目前尚不能完全避免腹部和盆腔放疗对肠道的副损伤,慢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对于慢性放射性肠炎的治疗尚存在争议.我们2007年6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放射性肠炎合并不全性肠梗阻患者2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分析其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3例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辅助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进行辅助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2年生存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随访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RR为21.95%,DCR为68.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2%、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均显著降低,2年后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为43.90%,高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脱发、腹泻、呕吐、肝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病变、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出现,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近期疗效好,明显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7例。对照组应用甲硝唑、阿莫西林胶囊、西咪替丁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7 (IL-17)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2%,对照组为75.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5.2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4.
李学  王建平  马建军  王冰 《临床荟萃》2007,22(17):1247-1250
为更准确地评价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认知功能与梗死灶的关系,我们对140例ACI患者进行影像学分型,认知功能与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检测,对比分析其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ACI患者均为2003年9月至2005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内一和内二神经科住院的患者1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超声对肺癌肾上腺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CT诊断为肺癌肾上腺转移癌的病人,超声诊断43例,将超声诊断率与CT诊断率进行比较。结果:经卡方检验得:x2=1.38,P>0.05,超声诊断率与CT诊断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声对肺癌肾上腺转移癌的诊断与CT一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肺癌肾上腺转移癌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6.
癌症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和分析北京市某医院癌症住院患者各类情绪问题和创伤后应激症状的状况。方法:采用事件冲击问卷、简明心境问卷一简式等测查工具对205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三大症状平均分都在2.5以下,焦虑、抑郁、愤怒、疲乏和混乱负性情绪平均分在1.5分左右。②闯人性再体验、回避反应、高警觉反应和PTSD总均分与POMS问卷的负性情绪维度和POMS总均分都正相关显著:与正性情绪精力维度相关都不显著。结论:癌症患者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多种情绪问题,创伤后应激症状常常伴有多种情绪问题,其中以焦虑、抑郁和疲乏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77.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基本特征,糖尿病AS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病变血管分布更加广泛,粥样病变更加弥散,管腔狭窄程度更加严重以及斑块更加容易破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SDF-1)是一种趋化因子,能介导血液中的炎症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并向血管内膜下迁移,从而发挥生物学作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DF-1在AS的斑块与血栓形成、内膜的增厚、管腔狭窄等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SDF-1有望成为治疗AS的新靶点,研究SDF-1/CXCR4对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梁玉娥(1987-),女,广西来宾人,硕士研究生,主要进行糖尿病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研究;E-mail:lye2011@163.com.  相似文献   
7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妥英麻黄茶碱胶囊中苯妥英钠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钻石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 nm,流速为1.0ml/min,柱温设置为室温。结果 3批复方妥英麻黄茶碱胶囊及片剂的标示量为97.88%(20121202)、99.56%(20121203)、96.41%(20121204),102.9%(片剂)。结论本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观察腺苷预处理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脑组织的病理结构、脑梗死面积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腺苷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F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腺苷预处理组(AP组),再按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把各组随机分成4个亚组(每亚组5只大鼠)。通过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 (1)TTC染色正常脑组织呈鲜红色,梗死区脑组织呈苍白色,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可见梗死区扩大,腺苷预处理组的脑梗死体积小于缺血再灌注组。(2)F组可见少量VEGF阳性表达,IR组和AP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 h开始出现VEGF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增多,24 h达到高峰,72 h下降,AP组在6 h、24 h VEGF阳性表达比IR组增强(P均<0.05),在72 h时AP组VEGF阳性表达较IR组减少(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能够进一步增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的表达;VEGF的表达增加可能是腺苷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黄体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组(Ischemia)、安慰剂组(Vehicle)、黄体酮组(PROG),每组12只,其中6只用来进行梗死体积测定,6只用来测定血脑屏障连接粘附分子-A(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A,JAM-A)。利用大脑中动脉栓线阻断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通过氯化四唑(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测定梗死体积,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JAM-A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黄体酮能有效减少脑梗死体积和血脑屏障的破坏;黄体酮能在蛋白水平阻断JAM-A的下调。结论黄体酮能通过阻断JAM-A的下调减少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破坏,减小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