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2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95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40篇
内科学   211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96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524篇
预防医学   22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77篇
  1篇
中国医学   204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神经妥乐平联合抗病毒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及其神经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设立开放、随机、对照实验,观察抗病毒药物 伐昔洛韦联合神经妥乐平和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及其伴发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结果阿昔洛韦联合神经妥乐平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使病程缩短、病情减轻显著、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 结论治疗带状疱疹合用神经妥乐平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显著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2.
川芎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伞形科藁木属植物的根茎,原名芎穷,因其主产于四川,故名川芎,其药用部分为川芎的干燥根茎.据《本草纲目》记载,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其功效为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即川芎是一种以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川芎嗪是从川芎中提取一种生物碱单体:4-甲基吡嗪(tertramethylpyrazine),为一种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具有抑制自由基产生、提高内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纤维化、调节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等药理活性.随着药理研究的深入,临床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并且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的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7例小儿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的诊断。结果 该病少见,本组只占同期肠套叠手术后的6.4%,容易延误诊治。结论 小儿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首先要有高度的警惕性,结合B超常规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4.
目的评价中下甲部分切除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VR)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VR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42例,A组行双侧中下甲黏膜激光烧灼;B组行筛前神经和翼管神经电灼术;C组行中下甲部分切除术.合并鼻中隔偏曲者同时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术后1个月、半年、1年和5年各随访1次,比较3组术后症状,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3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均有部分病例复发.术后1~6个月复发者以A、B两组较多,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5年,A、B两组复发率达80%~90%,复发后的症状评分与术前相同.而C组术后近期复发率低(术后6个月为4.76%),5年后随访复发率为26.19%,复发者症状评分(5.18±1.07)明显低于手术前(8.46±1.38).结论中下甲部分切除术治疗VR效果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且手术操作简单,是目前治疗VR的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通过对兰州市区近5年的交通事故进行回顾性调查,探讨兰州市区交通事故的规律、特点,从中发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有益资料.方法 对兰州市区近5年的交通事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事故高发于1、2、9、10、12月份,星期三和星期五,而重大事故在1、2、10、12月份高发,一天中以8:00到12:00为事故高发时间段.结论 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和规范交通管理手段、组织交通安全宣传、增强全民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6.
目的:利用FeCl2.4H2O、FeCl3.6H2O、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盐酸阿霉素等试剂合成磁性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稳定胶体液,并研究其对MG-63型人骨肉瘤细胞的作用。方法:①用FeCl2.4H2O、FeCl3.6H2O、盐酸阿霉素、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等试剂合成磁性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②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粒的物理形态;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检测纳米粒的饱和磁化强度;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的包封率、载药量。③用扫描电镜观察、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法检测其对MG-63型人骨肉瘤细胞的作用。结果:利用FeCl2.4H2O、FeCl3.6H2O、盐酸阿霉素、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等试剂成功合成了一种稳定的棕色胶体溶液;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近似于球形,分散度好,平均直径184.60 nm;振动样品磁强计检测胶体中纳米粒的饱和磁化强度为0.558 emu/g,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测定药物的包封率为90.73%,载药量为10.68%;通过扫描电镜、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法检测,表明该胶体溶液较ADM对MG-63人骨肉瘤细胞有更强的抑制作用。结论:该胶体溶液性质稳定,药物颗粒不超过300 nm,理论上可以在动物血管中随循环流动而不会沉淀;该纳米粒的饱和磁化强度为0.558 emu/g,微粒可被4 250 Gs的磁场所吸引,以达到磁靶向的效应;药物的包封率为90.73%,载药量为10.68%,表明药物合成的效率较好;且该胶体溶液较ADM对MG-63人骨肉瘤细胞有更强的抑制作用,为下一步动物实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7.
王建平  张斌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877-879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总结2003年6月-2008年5月我院79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并提出体会。结果76例得到了确诊,确诊率为96.2%,69例治疗后未发现有再出血现象,止血成功率为88.2%。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最好行急诊胃镜检查,其诊断率高;明确诊断的同时最好采取内镜下给予止血治疗,内镜下病灶直观,止血效果好。在行急诊胃镜同时要强化术前准备,做好外科手术及抢救准备。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探索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应用失败的相关因素,为NIPPV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能的预警因素.方法 经NIPPV治疗387例患者,按成功与否将其分为成功与失败.监测多种参数和指标.结果 在早期通气依从性良好方面,失败患者(45.3%)明显低于成功患者(89.8%),P<0.05;并且失败患者初次使用呼吸机的监护时间[(2.5±0.8)h]明显低于成功患者[(6.8±1.2)h],P<0.01.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方面,失败患者[(19.7±1.3)分]明显高于成功患者的[(13.3±1.1)分],P<0.05.两者初始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成功患者明显改善,而失败患者无明显变化.结论 NIPPV治疗失败患者病情危重,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影响患者的预后;使用NIPPV的早期治疗反应非常重要,强调了在动态和比较中实现NIPPV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9.
鬼针草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秦红岩  王建平 《中药材》1997,20(10):517-518
用GC—MS法分析了鬼针草中的挥发性成分,分离鉴定出21种成分,含量最高的成分为十六酸,是该挥发油的抗炎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0.
目的:分析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提供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年龄10~71岁,男女比例1.2:1,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有用药史,常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和卡马西平。死亡率13.3%(4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肺衰竭和感染。患者本身的基础性疾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布.力口综合征、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论:早期诊断和停用致敏药物是治疗的重要环节,激素治疗能明显控制症状和缓解病情,支持疗法和皮肤黏膜护理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