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4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92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科学   201篇
综合类   351篇
预防医学   20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0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Kimura法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9年3月Kimura法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11例资料。均为胰体尾部单发病灶,直径2.0~5.0 cm,平均3.5 cm。结果1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5~185 min,平均155 min;出血量35~100 ml,平均65 ml,术中均未输注血制品;围手术期无死亡,无腹腔出血、B级或C级胰漏、脾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6~12 d,平均7.8 d。11例随访1~32个月,中位数16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及脾梗死。结论Kimura法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2.
创伤性膈肌破裂是由于创伤造成膈肌撕裂或缺损,在胸外伤中并非少见,因多合并胸、腹部脏器损伤,临床表现复杂,常常漏诊及误诊,若诊治不及时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我院2000年2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创伤性膈肌破裂32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3.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疗效确切、创伤小、手术死亡率低、操作简单,目前仍为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手术方式.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血管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自2007年6月至2012年8月为53例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摘要】 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脏手术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在肝脏良性病变的处理中优势明显,而且手术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针对肝脏恶性肿瘤,腹腔镜肝切除在术后的复发及预后都与开腹手术相仿,因此,其开展单位及手术量逐年增多。但腹腔镜肝切除缺少开腹手术的及时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压迫、缝扎止血及入肝血流的阻断等,一旦出血,处理非常棘手。防治术中出血是腹腔镜肝切除术成功的关键之一,这不仅需要娴熟的腹腔镜手术技术,良好的器械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科近3年来使用双极射频Habib 4X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无流血”切肝效果。本文着重介绍Habib 4X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65.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邻近节段椎间盘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邻近节段椎间盘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以来本科收治的254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7例施行了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其中男性55例,女性62例;年龄33~65岁,平均46.6岁,89例行单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6例行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22例行1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和1节段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137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其中男性74例,女性63例;年龄29~81岁,平均47.8岁。术后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大小,并进行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情况的X线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60个月,平均26.4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JOA评分平均较术前提高5.6分,平均改善率为62.9%,有效率为10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邻近节段椎间隙活动度的结果显示融合组较非融合组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退变的X线评估结果显示,融合组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非融合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疗效,较传统前路减压融合术,可以较好发挥其对邻近节段椎间盘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合并精神症状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结直肠癌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 例中,兴奋型5人,抑制型3人,混合型1人,均治愈.全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至3年,精神障碍无复发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合并精神障碍,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术前充分沟通、术中维持稳定、术后严密观察是肪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7.
目的将可吸收材料聚-D,L-乳酸(PDLLA)制成腰椎间融合器,通过临床应用研究,观察并评估其临床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为进一步加以改进和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将可吸收腰椎椎间融合器应用于腰椎疾病患者的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术后随访6月,行VAS评分、JOA评分、X线及CT三维重建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局部反应、并发症、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改善、椎间植骨融合情况可吸收椎间融合器(Lumbar Absorbable Design Fu-sion Cage LADFC)的降解情况,评估腰椎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月,术后无明显局部反应;植骨融合率3个月为92.3%,6个月为100%;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CT值术后1周与术后3月及与术后6相比无显著性差异;VAS评分、JOA评分结果均显示术后6月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临床评估良好。结论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能够较好的缓解患者的症状;具有良好的植骨融合率,对植骨融合无明显的负面影响,能够逐步降解、吸收,被骨组织替代,但所需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68.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治疗(附43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0LT)术后胆管狭窄(BS)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们例OLT术后BS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们例BS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管造影(ER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经T管的胆管介入治疗、胆肠吻合术、肝动脉内支架术及再次肝移植术。结果们例BS总治愈率为48.8%(21/43),好转率为30.2%(13/43),总有效率为79.0%(34/43)。41例BS的介入治疗治愈率为34.1%(14/41),好转率为31.7%(13/41),总有效率为65.8%(27/41)。吻合口型、肝外型、肝内型及肝内外混舍型BS的总治愈率分别为100%(5/5)、64.3%(9/14)、50.O%(1/2)及28.6%(6/21),其介入治疗的治愈率分别为80.0%(4/5)、64.3%(9/14)、50.0%(1/2)及0。12例BS行再次肝移植术的治愈率为50.0%(6/12)。结论目前OLT术后BS总体疗效尚不理想。BS介入治疗效果与其类型密切相关,吻合口型疗效最好,肝外型和肝内型次之,肝内外混舍型疗效最盖。再次肝移植是治疗难治性BS的有效方法,但要选择好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C-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辛伐他汀对NO的调控。方法6个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给予辛伐他汀和地塞米松,模型组(B)给予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对照组(C)给予生理盐水。8周后观察第3腰椎显微结构、股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腰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免疫组织化学。结果3组血清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显微结构与C组相似,B组呈骨质疏松表现。3组eNOS表达的平均灰度值与平均积分吸光度分别为(179.08±4.38)与(0.455±0.019)、(169.42±3.00)与(0.401±0.010)、(181.08±2.31)与(0.463±0.150)。A组明显高于B组(P<0.01),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骨体积、类骨质表面、类骨质宽度和成骨表面分别为(53.46±2.49)%、(9.52±1.11)%、(3.25±0.19)μm、(9.20±1.37)%,均比B组(42.48±1.95)%、(7.34±0.66)%、(2.72±0.32)μm、(7.43±0.58)%显著增高(P<0.01),与C组(54.69±1.87)%、(9.44±1.13)%、(3.44±0.28)μm、(9.83±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骨吸收表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OS依赖性NO的低表达是GC-OP的重要发病机制,辛伐他汀增强eNOS的表达而有效预防该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脱矿脱细胞骨基质环细胞支架的物理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脱矿脱细胞骨基质环物理化学性能是否适合用于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环细胞支架.方法 取兔股骨近端骨制成环状,经脱矿脱细胞处理并对材料的外形、组织结构、孔隙率、吸水力、平均孔径、体外生物降解性能等支架性能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该材料为环状,质地柔韧,多孔结构;HE染色光镜观察显示支架材料为嗜酸性,为不均匀的多孔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支架材料为相互沟通的多孔结构,支架材料的平均孔径为(246±113)μm.平均孔隙率为(77.8±2.8)%.吸水力平均为(72.5±5.9)%.支架材料与松质骨体外生物降解率无明显差异(P>0.05).支架材料最大载荷为(0.61±0.28)N,与正常椎间盘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可拉伸长度为(17.2±2.3)%,与正常椎间盘纤维环比较P>0.05,差异不显著.结论 脱矿脱细胞骨基质环的物理化学性能适合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环细胞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