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金丝桃苷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小胶质细胞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系(后简称BV2细胞)的极化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组和MPTP+金丝桃苷组。采用MPTP腹腔注射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并使用金丝桃苷(25 mg/kg)腹腔注射2周后取材检测。(1)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脑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2)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脑黑质纹状体区离子钙接头蛋白抗原(ionized calcium bindingadapter molecule 1,Iba-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t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Iba-1/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细胞数量。(3)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131I治疗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6例老年DTC根治术后131I治疗效果,根据手术病理、甲状腺吸碘率、Tg、TgAb、肺CT、颈部彩超等因素,采用相对固定剂量法,清甲治疗给予131 I 2.96~4.44 GBq,清灶治疗给予131 I5.55~7.40 GBq,并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抑制治疗。随访18~36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96例131 I治疗老年DTC后,36例治愈,50例有效,10例无效。结论老年DTC不同于中青年DTC,发现晚、预后较差。根治术术后1~2个月行131I清甲成功率较高,明显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故老年DTC根治术后行131I内照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五子衍宗丸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环磷酸腺苷反应原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08只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五子衍宗丸组、联合观察组、抑制剂组、电针+抑制剂组、五子衍宗丸+抑制剂组、联合+抑制剂组9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抑制剂组外,其余组给予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腹腔注射造模,第1天15 mg/kg,第2天20 mg/kg,第3~7天30 mg/kg,均0.2 mL/次,1次/d。自造模第1天进行干预,电针观察组别给予电针干预,五子衍宗丸观察组别早晚给予五子衍宗丸药液,抑制剂注射组别腹腔注射TrkB抑制剂ANA-12,连续干预14 d。干预结束后对比各组步态实验、旷场实验、爬杆实验结果,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及BDNF、TrkB、CREB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的运动障碍,黑质TH平均荧光强度及TH、BDNF、TrkB、CREB蛋白表达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五子衍宗丸组、联合观察组运动障碍均得到改善,黑质TH平均荧光强度及TH、BDNF、TrkB、CREB蛋白表达高(P<0.05);与电针组、五子衍宗丸组比较,联合观察组的运动障碍得到改善,其他指标表达增高(P<0.05)。结论:电针联合五子衍宗丸可能通过调控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来改善PD小鼠的运动障碍,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制膏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对食欲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8月在郑州市中医院儿科收治的厌食症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以及饮食调整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每次1.0g,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制膏药穴位贴敷。膏药每周前3天每天贴敷1次,后4天暂停,2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血清瘦素以及神经肽Y水平;停药6个月及1年后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完成39例,失联1例;对照组完成38例,因胶布过敏退出治疗1例,厌食因继发性疾病引起1例退出研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37/39),显著高于对照组76.3%(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瘦素及神经肽Y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瘦素及神经肽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随访6个月和1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膏药穴位贴敷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儿童厌食症疗效佳,能显著改善患儿营养状况,且复发率低,其作用与升高血清瘦素及神经肽Y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塌渍疗法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乳腺外科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塌渍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疗程、疼痛评分、肿块大小分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2组疼痛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肿块大小分级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塌渍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效果显著,且绿色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特点及其与年龄、病程的关系。方法:对50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症状分级量化表进行证型归类,并统计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年龄及病程的关系。结果:老年高血压证型构成为肝肾阴虚证16.93%,气血两虚证10.56%,阴阳两虚证12.95%,肝火上炎证25.10%,痰浊上蒙证23.31%,瘀血阻窍证11.16%。随着年龄及病程增长肝火上炎证、痰浊上蒙证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证型可分为肝肾阴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肝火上炎、痰浊上蒙、瘀血阻窍证5型,辨证分型与高血压病患者年龄、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8例,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6%(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有效控制血压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并总结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Web of Science、Pubmed中有关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文献,用Excel软件建立腧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分析针灸处方的特点和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41篇,涉及腧穴57个,累计使用频次360次,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为百会;经脉以督脉为主;部位以头颈部频次最高;特定穴应用中以交会穴为主;聚类分析得出3个有效聚类群:内关-水沟-三阴交,太冲-丰隆,神门-风池;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相关性最高的是百会-风池-四神聪。结论:现代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主要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取穴原则,以醒神开窍、填精益髓、疏通经络为主要治疗原则,这一结果可为临床针刺治疗本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运重建对大脑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组织损伤修复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多项研究证实,针刺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管新生等方面改善脑卒中后血流供应。本文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损伤机制及针刺干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为发挥针灸治疗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53例甘露醇诱发渗透性肾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透析、药物等综合治疗甘露醇诱发渗透性肾病的效果。方法:采用血管穿刺或动静脉外瘘进行个体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与药物治疗等综合疗法,对53例(25岁~81岁)甘露醇诱发渗透性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及总结。结果:经透析、药物治疗后48名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症状逐渐消失,尿量增多、恢复正常,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分别由最高1934.8μmol·L-1和49mmol·L-1降至正常。结论:及时恰当透析、药物等综合治疗甘露醇诱发渗透性肾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