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篇 |
免费 | 6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9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17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11篇 |
预防医学 | 236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了解我国≥40岁吸烟人群烟草依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广泛开展戒烟干预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5个监测点,以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式收集≥40岁居民吸烟和烟草依赖的相关变量。应用复杂抽样加权估计我国≥40岁现在吸烟和现在每日吸烟人群烟草依赖率及其95%CI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分析现在吸烟者22 380人,现在每日吸烟者19 999人。≥40岁现在吸烟人群的重度烟草依赖率为31.1%(29.3%~32.9%),其中男性为32.0%(30.2%~33.9%),高于女性17.6%(13.4%~21.7%);乡村为32.7%(30.2%~35.2%),高于城镇;40~59岁年龄组重度烟草依赖率较高,为33.3%(31.3%~35.2%)。≥40岁现在每日吸烟人群的重度烟草依赖率为35.0%(33.0%~37.0%),男性为35.8%(33.8%~37.8%),女性为22.0%(16.8%~27.2%)。在现在吸烟人群和每日吸烟人群中,文化程度越低,重度烟草依赖率越高;18岁以前开始吸烟者重度烟草依赖率明显高于18岁及以后开始吸烟者;有慢性呼吸道症状者的重度烟草依赖率明显高于无症状吸烟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和非患者的重度烟草依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吸烟者的重度烟草依赖率略低于非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部和东部地区、40~59岁年龄组、从事农林牧渔水利、生产运输和商业服务职业、文化程度低、18岁以前开始吸烟者患重度烟草依赖的风险高。结论 我国≥40岁吸烟人群的重度烟草依赖水平较高,戒烟干预服务客观需求巨大,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戒烟干预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2.
53.
我国HIV1型(HIV-1)感染的主要途径已从吸毒转变为性途径传播[1],新生儿面临着更大的感染危险.临床实践证明在感染HIV-1的新生儿中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活质量[2]. 相似文献
54.
初产前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女性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特别是初产前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女性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法,将2003年5~11月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按照有无人工流产史分为人流组和非人流组,于产后第2天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摘录住院病例。结果:前置胎盘、分娩期胎盘并发症(包括胎盘粘连、残留、植入)、第三产程延长以及产后出血的比例,人工流产组均高于非人工流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子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工流产高危行为(包括人工流产史、人工流产数、末次人流与本次妊娠的时间间隔)会使第三产程延长的风险增加。结论:初产前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时女性健康的影响较大,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促进女性健康。 相似文献
55.
目的:了解我国女职工保健相关政策法规贯彻执行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女职工保健法律法规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企业对女职工保健工作的重视。方法:选取我国东、中、西部的福建省福州市、北京市海淀区、甘肃省兰州市作为本研究的现场。抽取研究现场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部分企业,共482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各种类型的企业间女职工保健相关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存在差异,独资企业执行情况明显好于其它类型的企业,民营/私营企业的执行情况较差。结论:目前我国女职工保健工作执行状况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6.
低危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目前医疗服务水平下,低危孕产妇合理的产前检查次数。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北京市5所医院分娩的2371名低危孕产妇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产前检查次数低危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水平。结果在低危孕产妇中,产前检查7—8次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产前检查次数少于7—8次的组别(均P〈0.05);产前检查7—8次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水平与产前检查次数多于7—8次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在所研究地区现有产前保健水平下,低危孕产妇产前检查7—8次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7.
艾滋病病毒母乳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病毒母乳传播是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的一种方式,其传播率为5%~20%,占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的1/3~1/2.婴儿摄入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的母乳后,其消化道粘膜是最可能发生艾滋病病毒母乳传播的部位.艾滋病病毒母乳传播可能发生在哺乳期的任何时间,但目前研究还不能确定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艾滋病病毒传播时间之间的精确关系.影响艾滋病病毒母乳传播的因素主要包括母亲和婴儿这两方面的因素,因此预防艾滋病病毒母乳传播也应从这两个方面着手,主要包括预防育龄妇女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和/或婴儿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以及其它与婴儿喂养行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8.
目的为提高国家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项目效果,第2个周期(2012-2014年)筛查模式调整为基于超声的乳腺癌筛查,本研究通过对2014年度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基于超声的乳腺癌筛查模式的质量和效果,为完善筛查流程、提高筛查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基于超声的乳腺癌筛查模式为全国35~64岁农村户籍女性进行群体性乳腺癌筛查:先为符合条件的农村女性进行乳腺临床检查联合乳腺超声检查,超声BI-RADS 0、4、5级者进行乳腺X射线检查(mammography,MG),X射线BI-RADS 0、4、5级者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乳腺超声、X射线BI-RADS 1、2、3级者进行1年随访。检查数据以统计报表和个案表(筛出乳腺癌患者)形式录入《国家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信息直报系统》。分东、中、西部地区计算乳腺癌召回率、活检率、活检阳性预测值、检出率、早诊率、原位癌比例、早期癌比例、漏检率、假阳性率等主要评估指标;使用χ^2检验对地区间指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14年为30个省(市、区)697个项目县共1373524名35~64岁农村女性进行了乳腺癌筛查。检出乳腺癌1190例,检出率为0.87‰;东、中、西部地区检出乳腺癌例数分别为404、375和411例,检出率分别为0.90‰、0.86‰和0.84‰,地区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5,P>0.05。共检出早期乳腺癌1014例,早诊率为85.21%;东、中、西部地区检出早期乳腺癌例数分别为353、323和338例,早诊率分别为87.38%、86.13%和82.24%,地区间早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38,P>0.05。检出原位癌82例,原位癌比例为6.89%;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检出原位癌39、23和20例,原位癌比例分别为9.65%、6.13%和4.87%,原位癌比例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7,P<0.05。检出早期癌(0+Ⅰ期)387例,早期癌比例为32.52%;东、中、西部地区早期癌例数分别为159、115和113例,早期癌比例分别为39.36%、30.67%和27.49%,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22,P<0.01。MG复筛人数为33129人,召回率为2.41%;东、中、西部地区MG复筛人数分别为12827、11616和8686人,召回率分别为2.87%、2.67%和1.77%,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6,P<0.01。3088人接受活检,活检率为0.22%;东、中、西部地区接受活检人数分别为1106、1006和976人,活检率分别为0.25%、0.23%和0.20%,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10,P<0.01。超声初筛漏检率为7.23%,其中BI-RADS 3级漏检率为6.89%;MG复筛BI-RADS 3级漏检率3.99%;仅超声检出乳腺癌比例为5.58%。结论2014年中国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检出和早诊情况符合相关质控要求,说明基于超声的乳腺癌筛查在中国农村地区可行且有效。但本筛查流程的漏检率仍较高,需进行流程优化。应加强MG和活检设备配置及技术培训,以提高乳腺癌筛查服务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检出率和早诊率。 相似文献
59.
中国城市母乳喂养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 研究目前中国城市母乳喂养状况和影响因素,以完善对中国“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的监测,巩固爱婴医院成果,提高母乳喂养率,最终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方法 选择北京、长春(吉林)、呼和浩特(内蒙古)、洛阳(河南)、西安(陕西)、昆明(云南)、以及厦门(福建)七个城市,在2000年8-10月期间进行横断面调查,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有4-12个月婴儿的母亲共1123例。结果 4个月时纯母亲喂养率为16%,全母乳喂养率为50%,影响4个月时全母乳喂养率的主要因素有:母亲年龄、职业、医疗费用支付类型、母亲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按需哺乳、给新生儿喂奶粉、接受奶粉商推销奶粉、接受低价的奶粉、母亲产后4个月内恢复工作等。结论 调查结果提示很有必要引进爱婴医院自我监测工具,并选择重点地区进行爱婴医院的复评估。限制免费或低价奶粉的推销。提高产科质量包括降低剖宫产率和母亲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提高社区支持组织在帮助母亲维持哺乳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中国7城市婴儿辅食添加状况调查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目的:了解目前城市婴儿辅食添加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长春、呼和浩特、洛阳、西安昆明以及厦门7个城市内1123例有4-12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了面对面的调查,采用交叉表方法分析数据。结果:(1)有35%的婴儿在4个月前已经开始添加了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辅食;4-6个月时已添淀粉;水果、蔬菜、鸡蛋、鱼/肉和豆制品的比例分别是83%、70%、75%、79%、67%和64%;到6个月时添加一种及以上辅食的婴儿比例为99%,6种辅食全部都添加的达62%。淀粉、水果、蔬菜、鸡蛋添加次数为每天1次及以上的比例在70%及以上,而鱼、肉和豆制品仅为45%和32%。(2)促进婴儿4-6个月之间开始添加辅食的母亲方面因素有:职业为工人或干部、产后恢复工作,接受过辅食添加的宣传教育、正确掌握有关辅食添加的知识、知识来源于大众媒体、保健人员和医护人员等。结论:目前城市4-6个月的辅食添加率较高,应限制4个月以前开始添加辅食。应给广大育龄妇女提供更多、更好、更新的有关正确添加辅食的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加强社区在宣传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