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3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91.
目的 了解我国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门/急诊病例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为制订相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9-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 分析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总体趋势、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特征。结果 2009-2013年NISS中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每年均占45%以上, 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5年分别为46.21%、47.32%、48.14%、52.00%、53.65%)。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以男性为主, 15~29岁组居多, 高发于夏秋季节, 首位伤害发生地点为家中(5年分别为33.07%、34.16%、32.98%、34.57%、36.22%), 首位伤害发生原因为跌倒/坠落(5年分别为41.19%、41.64%、44.70%、47.41%、47.96%), 首位伤害性质为挫伤/擦伤(5年分别为43.49%、44.56%、45.14%、45.02%、45.62%), 重度伤害病例的前三位伤害性质依次为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锐器伤/咬伤/开放伤, 首位伤害部位为头部(5年分别为31.30%、32.48%、31.89%、30.88%、29.44%), 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居多, 绝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回家。结论 我国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问题日趋严重, 应以儿童和老年人为优先和重点干预人群, 以预防运动中的跌倒/坠落、采取有效的头部保护措施为重点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92.
目的 了解2008-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跌倒/坠落伤害病例的构成变化趋势和2013年跌倒/坠落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描述性分析2008-2013年因跌倒/坠落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门/急诊室就诊的病例.结果 2008-2013年共监测跌倒/坠落病例1 223 905例,占全部伤害病例数的32.94%,男女性别比为1.57,跌倒/坠落病例数量和占全部伤害病例的比例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跌倒/坠落病例271 502例,其中15 ~ 64岁(劳动力人口)占66.63%,0~4、5~ 14和≥65岁年龄组占各自年龄组全部伤害病例的55.53%、52.93%和56.59%;病例性别比为1.54,且男性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减少.跌倒/坠落发生高峰时间段是10:00--10:59(占全天病例的10.04%)和14:00-20:59(占全天病例的43.56%).跌倒/坠落发生地点构成前三位分别是家中(33.03%)、公共居住场所(22.79%)、公路/街道(15.49%).跌倒/坠落发生时伤者状态的构成前三位分别是休闲活动(65.38%)、有偿工作(13.01%)、家务/学习(7.52%).受伤部位构成前三位分别是头部(30.41%)、下肢(27.43%)、上肢(21.93%).跌倒/坠落以挫伤/擦伤为主(54.60%),其次是扭伤/拉伤(16.87%)、骨折(15.48%).跌倒/坠落伤害的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77.76%),随年龄增加,中、重度伤害比例逐渐增加.结论 跌倒/坠落伤害是我国主要伤害类型,其在全部伤害中的构成呈逐年增加趋势,其预防应以儿童和老年人为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93.
中国成年人体重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人BMI与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聚集的关系.方法 2010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98 271名>18岁居民.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方法收集吸烟、饮酒、膳食、身体活动等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将24 kg/m2≤BMI<28 kg/m2和≥28 kg/m2定义为超重和肥胖,在对样本经过复杂加权后,分析不同BMI组别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情况.结果 我国成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6% (95%CI:29.5%~31.7%)和12.0%(95%CI:11.0%~12.9%),男性超重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9,P<0.001),45 ~ 65岁组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x2值分别为485.17和112.23,P<0.001).心血管危险因素(SBP、DBP、TG、TC、HDL-C、LDL-C、FPG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均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超重和肥胖组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组:F值分别为4 056.19、6 860.70、3 898.91、1 624.73、2 337.21、2 558.01、1 049.01和1 665.52,P<0.001;肥胖组:F值分别为5 628.68、9 949.81、5 508.77、1 656.34、2 452.05、2 365.92、1 441.72和6 081.27,P<0.001).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患病率均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超重和肥胖组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组:x2值分别为704.70、521.86、431.35、449.13和686.83,P<0.001;肥胖组:x2值分别为113.45、645.03、1 063.30、1 547.86和1 909.66,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整年龄和性别后,超重和肥胖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发病风险分别为正常组的2.5和5.5、2.2和3.4、1.8和2.9、2.9和8.2、3.3和8.9倍.结论 我国成年人随着BMI的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大,应将控制BMI作为慢病防控的优先指标.  相似文献   
294.
目的 了解中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蔬菜和水果摄入情况。方法 采用2012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该调查是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70个县(区、团),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法收集≥18岁流动人口包括蔬菜和水果摄入的相关信息。将其中所有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共计48 704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样本人群进行性别和年龄标化后,按性别、年龄、行业、教育程度等分组分别计算蔬菜、水果人均每日摄入量均值及摄入不足率等指标。结果 样本人群日均蔬菜摄入353.7(95%CI:351.3~356.2)g,水果摄入125.1(95%CI:123.4~126.9)g。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率为44.1%(95%CI:43.5%~44.6%),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6.2%(95%CI:45.5%~47.0%)和41.2%(95%CI:40.3%~42.0%)(χ2=82.19,P<0.05);就职行业间比较,以住宿餐饮从业人员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率最高(46.2%,95%CI:45.0%~47.3%),社会服务业人员最低(42.5%,95%CI:41.4%~43.7%),各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1,P<0.05);随着教育水平提高,就业流动人口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率有所下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9,P<0.05)。结论 2012年中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中,>40%的人群蔬菜和水果日均摄入量未达到推荐标准,且男性高于女性,以住宿餐饮从业人员摄入不足率最高,但随教育程度提高摄入不足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95.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充...  相似文献   
296.
制定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和落实我国政府部门制定的《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满足妇幼保健、产科及内分泌科专业人员对孕产期甲状腺疾病防治与管理提供规范服务的需求。指南建议要按照甲状腺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低、一般、较高和高风险的妊娠风险分级。在孕产期完成妊娠风险动态评估,及时调整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97.
目的:了解我国≥40岁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骨质疏松症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2018年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覆盖全国11个省(直辖市)44个县(区),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相关变量,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应用复杂抽样加权估计我国≥40...  相似文献   
298.
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国西部农村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和人口比例抽样法(PPS),于2005年调查了中国西部45个县获得14 073对母子的样本,通过母亲回忆获得儿童在调查时点前两周内的腹泻患病情况.结果 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为7.4%,性别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下降,患病高峰为3~12月龄.影响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的因素有:母亲民族(OR=1.30)、农村类型(OR=1.18)、产后访视次数(OR=0.92)、母亲住院分娩(OR=0.79)、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OR=0.72)、家庭食用碘盐(OR=0.72)、儿童年龄(OR=0.68)、母亲单独给儿童做饭(OR=0.66)和儿童服用过维生素A(OR=0.45).结论 2005年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低于2001年患病率.降低西部农村儿童腹泻患病措施主要是加强围产期保健、普及儿童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儿童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99.
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减少婴幼儿患腹泻、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但是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母乳喂养可能发生艾滋病母婴传播,人工喂养是减少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该文介绍不同喂养方式对2岁以内婴幼儿生长发育、患病及死亡的影响,为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婴幼儿生长发育、患病及死亡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