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9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研究热点转向细胞遗传学,着力于探讨染色体及基因异常对再障的疗效影响.研究发现特定染色体及基因异常会对再障预后的诊断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再障的首选治疗仍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免疫抑制治疗或骨髓移植,针对T细胞的特异性抗体正在研究中且疗效肯定.通过完善诊断分型和发展治疗手段,再障患者的生存率将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儿童恶性生殖细胞瘤(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MGCT)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6年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初发颅外MGCT患儿138例。对患儿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做综合分析。结果:按病理分期,Ⅰ期患儿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OS为100.00%,Ⅱ期患儿5年为94.44%,Ⅲ期5年OS为96.43%,Ⅳ期5年OS为88.73%。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1),年龄、性别及部位对于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共有13例Ⅰ/Ⅱ期患儿接受手术后临床观察,有5例(38.5%)在2年内出现疾病复发进展的情况并接受化疗,目前均达到临床缓解。结论:通过以手术联合含铂类药物化疗并根据临床危险度的不同分层治疗MGCT瘤患儿,可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总结儿童非转移性尤文肉瘤(Ewing sarcoma, ES)的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诊治的41例非转移性ES初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均采用该中心横纹肌肉瘤?2009方案进行化疗,并根据危险度分组行手术和/或放疗等局部治疗。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 EFS)。采用log?rank法行单因素预后分析,以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41例患儿中,男21例,女20例;中位发病年龄为7.7岁(范围:1.2~14.6岁);无事件生存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68.1个月(范围:8.1~151.7个月)。截至末次随访,33例患儿无病生存,41例患儿总体5年EFS为(78±6)%,5年OS为(82±6)%。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显示,肿块直径≥8 cm、诊断至局部治疗开始时间≥16周及手术未完整切除者预后差(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未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54.
FLAG方案治疗小儿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FLAG方案(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小儿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采用FLAG方案[氟达拉滨30mg/(m^2·d)X5+阿糖胞苷2g/(m^2·d)×5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d)]治疗21例2—13岁的小儿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15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6例。首次复发(R1)后首选FLAG方案者8例,次选10例,原发难治2例,第三次缓解(CR3)后FLAG巩固治疗1例。结果21例患儿中1例作为缓解后巩固治疗,1例因化疗后感染死亡而无法评估FLAG应用后缓解率;其他19例可评估患儿中9例(47%)获完全缓解(CR),3例(16%)部分缓解(PR),7例(37%)无效(NR),总有效率63%。其中AMLCR率57%,ALL为20%;R1后首选FLAG方案者CR率为57%,次选为20%。应用FLAG后患儿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21(12~36)天,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9.4(13~30)天。21例患儿中18例合并感染(86%),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相关死亡率为4.76%。FLAG治疗后7例患儿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目前2例无病存活,分别已移植后无病生存14个月和56个月,其他4例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1例死于移植后复发。另外14例非移植患儿中1例因FLAG相关感染死亡,7例因NR而放弃治疗或合并感染死亡,FLAG治疗有效的6例患儿中2例放弃治疗,4例复发死亡。本组患儿FLAG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5个月。结论FLAG方案治疗小儿复发难治性白血病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可以耐受;AML选择FLAG的疗效优于ALL;复发后首选FLAG治疗效果好于次选者。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Rho鸟苷交换因子12(ARHGEF12)基因对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对选定的U937、KG1a、ML2、Kasumi-1、THP1白血病细胞株进行ARHGEF12基因表达的检测,并用shRNA分别在高表达及低表达的白血病细胞株中敲低ARHGEF12,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生长及凋亡情况,最后进行蛋白激酶芯片分析以发现相关作用机制。结果:部分白血病细胞株高表达ARHGEF12基因,在高表达的细胞中敲低ARHGEF12基因会使细胞生长受抑制,这与敲低后细胞凋亡增加、增殖抑制相关,并且和p53、CDK2及p27 Kip1磷酸化相关。结论:ARHGEF12对其高表达的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是必须的,敲低ARHGEF12基因导致白血病细胞凋亡增加、增殖抑制。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白介素15(IL-15)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中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提取ALL患儿缓解期的骨髓细胞基因组DNA,采用质谱阵列技术(MassArray)分析IL-15的5个SNP位点(rs10519612、rs10519613、rs17007695、rs17015014、rs35964658),并对各SNP位点与诱导治疗结束后微小残留病(MR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NP rs17007695与儿童ALL早期诱导治疗结束后的MRD相关(P=0.049),CC基因型诱导结束时MRD阳性率是TT基因型的1.8倍;5个SNPs的单倍型分析显示,CACGG在MRD阳性组中出现的频率高于MRD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对4.9%,P=0.035)。结论 IL-15相关的SNP与儿童ALL早期治疗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57.
全血细胞减少(pancytopenia,PCP)指外周血象中三种有形成分:红细胞系、白细胞系、血小板系同时减少(三系减少)的一种病理情况,PCP不是疾病的诊断,而是某些可引起血液有形成分减少性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可由造血系统疾病或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造血系统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A)、低增生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58.
目的: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中,早期治疗反应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该文评价了诱导治疗第19天及血液学完全缓解时骨髓存在形态学可辨认的幼稚淋巴细胞数及微量残留病(MRD)监测在儿童ALL治疗中的预后价值。方法:1998年1月至2003年5月接受ALL-XH-99方案治疗的193例新诊治的ALL患儿为研究对象。联合化疗第19天及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行骨髓形态学检查以及血液学缓解时用四色MP-FCM检测MRD。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各组无事生存率(EFS)之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各生物学特征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双尾),COX风险比例模型用于评估预后因素。结果:①诱导治疗第19天骨髓幼稚淋巴细胞≥5%与<5%的患儿4年EF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42.59%±14.28% vs 74.24%±6.67%;P<0.01);②诱导缓解治疗结束达血液学缓解时存在形态学可识别的幼稚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0%)与此时无形态学可辨认的幼稚淋巴细胞的患儿4年EF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3.47%±9.23% vs 76.41%±6.09%; P<0.05);③ 诱导缓解治疗结束血液学完全缓解时 MRD≥0.01%与 MRD<0.01%的患儿15月EF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23.81%±20.26% vs 94.44%±5.40%; P<0.01)。结论:诱导治疗第19天骨髓幼稚细胞数≥5%、诱导治疗结束血液学缓解时骨髓幼稚细胞>0%及MRD监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具有预后价值,可用于发展中国家儿童ALL早期治疗反应的评估。[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5-9]  相似文献   
59.
10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64例年龄为10~1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简称急淋)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儿中男44例,女20例均接受99-XH-ALL方案治疗,随访1~1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3个月,并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无事件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分析。结果64例患儿中24例(37.5%)无不良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良好,40例(62.5%)有不良临床特征及早期治疗反应不佳,64例患儿中58例达到CR,其中55例一疗程达到CR(85.94%),总CR率为90.63%,平均CR时间为38.45(25~56)天;13例复发(22.41%),平均复发时间为CR后15.77(2~58)个月;9例死亡(14.06%),其中4例死于感染,5例死于复发;随访中有21例失访,其中7例为复发后,10例为CR后,4例为未CR者,3例患儿接受移植,其中2例存活,1例死于移植后疾病复发,4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占11.76%,其中1例乙肝(50个月),3例股骨头坏死(25、32、60个月),1例女孩4个月时发生第二肿瘤恶性葡萄胎,治愈存活至今。64例病人7年EFS:(37.31±7.23%),7年OS:(54.40±6.51%)。结论10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的急淋预后不良,长期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60.
儿童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临床与预后特征.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5年4月采用ALL-XH-99方案治疗的305例ALL患儿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分型,并按型分层治疗.结果 在305例ALL患儿中T系ALL患儿43例,其中男34例(79.1%),平均年龄7.8(2.2~16.4)岁,大于10岁的患儿29例(67.4%),中危和高危组患儿分别为11例和32例,WBC≥50×109/L 27例(62.8%),骨髓形态学分型L2 32例,22例患儿出现纵隔增宽.与B系ALL患儿比较,T系ALL患儿在骨髓形态学分型L2比例、大于10岁患儿的比例和WBC≥50×109/L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缓解治疗中,T系ALL患儿泼尼松窗口试验反应好和第19天骨髓未达缓解的比例分别为62.9%和57.9%,与B系ALL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14例T系ALL患儿复发,完全缓解至复发时间为(1.2±1.5)年.T系ALL患儿的8年无事件生存(EFS)率、无复发生存(R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40.2±10.1)%、(51.4±11.6)%和(49.8±9.9)%,而B系ALL患儿的8年EFS率、RFS率和OS率分别为(72.1±3.0)%、(83.2±2.7)%和(76.6±2.9)%(P值均<0.01).结论 T系ALL患儿在年龄、白细胞计数和骨髓形态学分型上和B系ALL患儿存在差异,早期治疗反应以及远期疗效较B系ALL患儿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