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毕芳芳  杨清 《现代肿瘤医学》2018,(23):3731-3734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介导BRCA1转录调节的甲基化机制。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BRCA1的表达样式;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卵巢癌标本BRCA1基因启动子区域位点1和2的甲基化水平;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研究BRCA1启动子区域差异甲基化位点周边组蛋白H3K9ac富集情况。结果:卵巢癌组织BRCA1启动子高甲基化常常伴随BRCA1表达水平降低;BRCA1 启动子区域位点1和2的异常甲基化是其转录调节的重要机制;位点1和2异常高甲基化介导的H3K9ac富集水平降低显著抑制BRCA1转录。结论:在卵巢癌组织中,BRCA1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及其介导的差异组蛋白修饰H3K9ac富集协同参与BRCA1的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33.
目的:本研究分别从蛋白质表达方面比较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与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type 1,SIRT1)表达的变化,探讨BRCA1与SIRT1在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明确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预防及药物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BRCA1和SIRT1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与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RCA1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33%,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为66.67%,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为47.5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IRT1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67%,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为50.00%,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为40.00%,正常与恶性、良性与恶性组织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与良性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BRCA1在不同年龄、淋巴结转移分组中,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分组中,阳性表达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IRT1在不同年龄、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分组中,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中,阳性表达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RCA1、SIRT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64,P<0.001).结论:BRCA1、SIRT1的低表达与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IRT1可能是BRCA1的下游靶分子,未来有可能成为诊断与治疗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结合银离子敷料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环境下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129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3例,A组单纯使用银离子敷料治疗,B组在银离子敷料治疗基础上添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治疗,C组在A和B组基础上增加VSD负压引流,观察治疗28 d后三组患者创面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88.4%(38/43)、B组93.0%(40/43)、C组97.7%(4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效果评分(VAS):C组(银离子敷料+ rhEGF+VSD)的疼痛分值明显低于B组(银离子敷料+ rhEGF)和A组(银离子敷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创面修复情况、换药次数和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比发现,C组明显优于A组和B组。结论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结合银离子敷料在负压封闭引流下(VSD)治疗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时间短、肉芽生长速度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在战伤急救的过程中,大约有5%~10%的伤员建立血管通路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快速建立血管通路是挽救生命的重要环节。在医院里浅表静脉穿刺失败后,一般选择中心静脉插管建立血管通路。中心静脉插管耗时长,并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战场环境的特殊性无法保证中心静脉插管的顺利进行,然而骨髓腔内血管通路的建立,可使液体和药物在几秒钟内到达中央循环系统,为战时伤病员急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36.
1病历摘要 患者,50岁,因间断性左下腹疼痛1年于2021年6月15日就诊于本院妇科.1年前,因下腹疼痛及发热就诊于外院,行盆腔超声检查提示:左侧附件区囊性包块,大小约7.6 cm×1.4 cm,输卵管积水可能性大;宫内置宫内节育器(IUD);宫腔内暗区;子宫颈囊肿.行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稍缓解,但存在下腹部间断轻微疼痛,...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残基乙酰化(H3K9ac)及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残基二甲基化(H3K4me2)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蛋白表达与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两者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H3K9ac、H3K4me2在3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30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织及4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观察表达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3K9ac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3.33%,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6.67%,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2.50%,良性、交界性、恶性组织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手术病理分期、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H3K9ac的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H3K4me2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0%,在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3.33%,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2.50%,良性与交界性、交界性与恶性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与恶性组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手术病理分期、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H3K4me2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H3K9ac、H3K4me2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2,P<0.001)。结论:H3K9ac、H3K4me2的低表达与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可能成为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后患者的产科结局。方法:收集231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患者的信息,电话随访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妊娠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于腹腔镜或超声监视下一次性完成手术,术中无子宫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电话随访6~30个月,月经量均无明显改变,无宫腔粘连发生。161例患者于术后2~25个月成功妊娠,妊娠率69.7%(161/231);21例患者自然流产,流产率13.0%(21/161);14例患者因胎膜早破早产,早产率10.0%(14/140)。不同年龄组妊娠率相比较,术后妊娠率均高于术前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龄组术后妊娠率虽较高年龄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产科结局,明显提高妊娠率及活产率,降低流产率。对于早期发现纵隔子宫畸形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39.
刘微  毕芳芳  杨清 《现代肿瘤医学》2016,(16):2637-2640
E26转录因子(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1,Ets-1)是Ets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并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其在许多实体肿瘤中过度表达,包括卵巢癌。卵巢癌是导致妇女死亡的第二大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生机制不明确。研究表明Ets-1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等生物过程,尤其在能量代谢、氧化应激、血管生成、浸润转移及不良预后等方面。未来Ets-1可能运用于临床评估患者预后,其抑制性药物可能成为卵巢癌基因治疗的新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40.
尤玥  毕芳芳  杨清 《现代肿瘤医学》2016,(20):3337-3340
自噬现象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这类分解代谢过程发生在细胞内,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在多种疾病及生命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irtuin1(SIRT1)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具有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在细胞生存、衰老、凋亡和代谢等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SIRT1与自噬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且SIRT1被证明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探索SIRT1和自噬间的联系以及SIRT1介导的细胞自噬在肿瘤中的作用,有助于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展开进一步的探索。本文对肿瘤中SIRT1与自噬的作用关系及机制作以综述,希望能够为肿瘤的深入研究及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