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24篇 |
免费 | 807篇 |
国内免费 | 76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6篇 |
儿科学 | 122篇 |
妇产科学 | 82篇 |
基础医学 | 483篇 |
口腔科学 | 165篇 |
临床医学 | 2454篇 |
内科学 | 1385篇 |
皮肤病学 | 250篇 |
神经病学 | 606篇 |
特种医学 | 1076篇 |
外科学 | 1522篇 |
综合类 | 4788篇 |
预防医学 | 1624篇 |
眼科学 | 62篇 |
药学 | 1809篇 |
20篇 | |
中国医学 | 1861篇 |
肿瘤学 | 5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232篇 |
2022年 | 267篇 |
2021年 | 391篇 |
2020年 | 304篇 |
2019年 | 332篇 |
2018年 | 339篇 |
2017年 | 211篇 |
2016年 | 295篇 |
2015年 | 352篇 |
2014年 | 755篇 |
2013年 | 775篇 |
2012年 | 1022篇 |
2011年 | 1050篇 |
2010年 | 1145篇 |
2009年 | 1102篇 |
2008年 | 1094篇 |
2007年 | 1052篇 |
2006年 | 955篇 |
2005年 | 907篇 |
2004年 | 854篇 |
2003年 | 789篇 |
2002年 | 689篇 |
2001年 | 614篇 |
2000年 | 564篇 |
1999年 | 401篇 |
1998年 | 344篇 |
1997年 | 342篇 |
1996年 | 298篇 |
1995年 | 270篇 |
1994年 | 205篇 |
1993年 | 152篇 |
1992年 | 127篇 |
1991年 | 127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106篇 |
1988年 | 80篇 |
1987年 | 80篇 |
1986年 | 52篇 |
1985年 | 50篇 |
1984年 | 39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3.
目的 分析依达拉奉联合红景天胶囊治疗高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高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B组23例及C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红景天胶囊,B组给予依达拉奉,C组给予红景天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3组神经功能情况、水肿大小;采用ADL分级法评估6个月时良好恢复率及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3、7、15d A组、B组脑积水体积均大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3、7、15d脑水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15d时神经功能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A组死亡2例、B组死亡1例、C组死亡2例.A组、B组良好恢复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良好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明>0.05).6个月后A组、C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比较B组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红景天治疗高原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84.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行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1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住院期间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治疗组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心力衰竭、病死率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是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改善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985.
目的探讨地奥司明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血栓性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88例血栓性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地奥司明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地奥司明治疗,治疗第3、7天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调查患者对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第3、7天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5%、93.2%,对照组分别为63.6%、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奥司明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血栓性痔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6.
目的初步掌握中国0-17岁儿童性虐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方法通过对近20年(1992-2012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获取较全面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儿童性虐待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对儿童性虐待研究的测量工具、发生率现状及危险因素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测量工具:现有研究比较多的是调查16岁前发生的性虐待,多采用成年人回顾的方式进行调查。常用的测量方法是采用不记名自填式问卷对接触性和非接触性性行为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也有研究者使用标准化的儿童虐待量表。2发生率现状:男性遭受性虐待的发生率为10.2%-23.0%,女性遭受性虐待的发生率为14.2%-25.5%;在性虐待发生的性别差异方面,尽管不同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性,但总体上女性遭受性虐待的发生率高于男性。3危险因素:城市地区儿童遭受性虐待的比例高于农村地区,生活在重组家庭中的儿童性虐待的报告率高于核心家庭,父、母亲经常在家庭中使用暴力、有不良嗜好、体弱多病、家庭关系紧张等是儿童性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关儿童性虐待问题的测量方法不一致,现有研究多为成人回顾性调查,有必要在测量工具标准化、全国流行现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87.
目的 分析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相关因素,探讨发生咽瘘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住院行全喉切除术的1 18例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术前营养状况、术前放疗、术前气管切开、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感染等因素与咽瘘发生的关系.结果 1 18例全喉切除术患者中,17例发生咽瘘,发生率为14.4%(17/118),通过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与咽瘘发生相关的因素有:患者术前营养状况、术前放疗、临床分期、感染.结论 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咽瘘的原因有多重性,避免相关因素,能有效降低咽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88.
宗建平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9):99-99
目的:主要就普放检查肺结核病的临床效果实施研究。方法:对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入住本院接受PPD实验或抗酸杆菌检查或CT进行确诊的128例结核病患者的胸部平片资料作出探索。结果:128名患者中,x线平片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有98例,确诊率为76.6%;误诊为错构瘤、肺脓肿、肺炎和肺癌的患者分别为:2例、5例、20例和3例,误诊人数为30例,误诊率为23.4%。结论:x线平片检查在肺结核的诊断中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确诊率。采用x线平片检查对肺结核病进行诊断,不仅有利于肺结核病的治疗,还有利于开展肺结核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89.
目的:通过对维生素D缺乏孕妇进行单次、单剂量肌注补充维生素D,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检测孕妇维生素D水平,将60例维生素D缺乏的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干预组孕妇在其36~38孕周时,进行一次性肌注维生素D37.5mg(30万单位),分析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产时(干预后)干预组孕妇的血清25-(OH)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P<0.05);干预组新生儿的血清25-(OH)D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P<0.05)。干预组孕母和新生儿脐血25-(OH)D水平呈正相关(r=0.53,P<0.05);对照组孕母和新生儿脐血25-(OH)D水平也呈正相关(r=0.63,P<0.05)。结论孕妇、新生儿体内维生素D水平普遍比较低,单剂量肌注补充维生素D3的干预措施对改善孕妇及其新生儿维生素D的状况有效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99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脏丙氨基酸转移酶(ALT)和病理变化与病毒学关系,为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医院肝脏病科收治的40例慢性HBV感染者作研究对象,对其血清ALT、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进行检测,并完成肝活检病理检查,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随肝脏炎症活动度、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HBV-DN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而ALT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感染和HBsAg携带者ALT水平为(29.7±9.7)U/L、(25.4±7.8)U/L,而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者ALT水平较高,分别为(151.5±138.8)U/L、(226.1±248.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BsAg携带者、HBeAg阴性、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排列为顺序,HBV-DNA水平有升高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炎症活动度与ALT有明显相关性,但在对其他引起ALT轻微升高的病因进行排除的基础上,应行肝穿刺病理检查,为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可更为合理、准确地实施慢性乙型肝炎诊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