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4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5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81篇 |
内科学 | 20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30篇 |
外科学 | 38篇 |
综合类 | 161篇 |
预防医学 | 73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35篇 |
中国医学 | 53篇 |
肿瘤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41.
为查清本地区陶工尘肺的发病规律,探讨防治对策,近年来我们在原有资料上对本地区陶工尘肺进行一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卫生学调查:于1976~1986年间调查国营、集体厂家各3个,各厂职工50~200多人;厂龄短者五十年,长者百余年;原来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落后,1976年后已逐步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生产,各工序以湿式作业为主,自然通风。经用滤膜法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mg/m~3):陶尘0.83~146,均值 相似文献
542.
543.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症、电极导入途径、起搏器类型、临时起搏器的预先安置及并发症。 14台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 13例病人 , °房室传导阻滞 10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例。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 11台。电极插入经头静脉切开 7例次 ,锁骨下静脉穿刺 7例次。对 7例有尖端扭转性室速、窦性停搏或心室率小于 30次 /分的病人 ,在植入埋藏式起搏器之前先植入了心室按需型的临时起搏器 ,以保证永久性起搏器的顺利植入。出现并发症 4例 ,分别为电极移位、囊袋出血和导线断裂。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可靠、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44.
新生儿宫内缺氧后脑组织乳酸、肌苷及N-乙酰天冬氨酸磁共振波谱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活体脑组织的代谢监测,了解脑组织早期缺氧的损伤情况。方法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eonatal behaviors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对12例有宫内窘迫的新生儿及对照组新生儿进行评估,采用磁共振波谱扫描观察脑组织乳酸(lactate,Lac)、肌苷(creatinine,Cr)、N-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等改变。结果窘迫组新生儿NBNA评分(35·3±1·37)明显低于对照组(38·8±0·75)(t=3·25,P<0·05)。两组间磁共振波谱Cr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窘迫组基底核及颞叶皮质中Lac峰值及Lac/Cr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NAA峰值及NAA/Cr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窘迫组NBNA评分分值与基底核Lac/Cr比值呈负相关(r=-0·547,P<0·05)。结论基底核等磁共振波谱Lac峰值及Lac/Cr比值可能在新生儿脑组织缺氧后早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45.
546.
547.
548.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在四肢肌间血管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在DSA引导下对24例四肢肌间血管瘤患者共施行31次超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上臂或肩部5例,前臂2例,大腿14例,小腿3例,全部病例随访26~74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的载瘤动脉及其周围畸形血管团得到全部或大部分闭塞,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2例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2例无明显变化;其中13例稳定至今,5例于肿块缩小后外科手术完整切除,6例复发增大者经瘤内注射硬化治疗后稳定。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四肢肌间血管瘤安全有效,联合外科手术或瘤内注射等可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