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儿科十分常见,而且相当一部分患儿日后会转化为反复的喘息发作乃至哮喘[1].目前认为其病原学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和腺病毒等.人偏肺病毒(hMPV)和人博卡病毒(HBo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人类呼吸道感染病毒,其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受到儿科呼吸病学者的重视[2],已有报道其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较为密切[3-5],我们于20cr7年2~8月对细支气管炎住院儿童的鼻咽抽取物(NPA)进行了hMPV和HBoV的检测研究,以了解这两种新现病毒在细支气管炎中的重要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对儿童交替性偏瘫的认识。方法对1例儿童交替性偏瘫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诊断、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此例患儿以抽搐起病,之后反复出现偏瘫,脑电图、头颅CT、MRI、MRA及先天性代谢缺陷检测未见异常,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儿童交替性偏瘫在临床需引起重视,在治疗上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WU多瘤病毒(WUPyV)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时其急性期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以探讨该病毒感染的免疫致病机制。方法应用PCR技术对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1 253例住院患儿的咽拭子及82例健康体检儿童咽拭子进行WUPyV核酸检测,并同时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类博卡病毒(HBoV)、人偏肺病毒(hMP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B型(IFV)、副流感病毒1、3型(PIV)和鼻病毒(Rhv)共10种病毒。采用液相蛋白芯片技术同时对15例单纯WUPyV感染患儿、20例单纯RSV感染患儿、22例正常对照儿童外周血血清中12种细胞因子(IFN-γ、IL-1β、IL-1α、IL-2、IL-4、IL-6、IL-8、IL-10、IL-12p70、IL-12p40、IL-13、TNF-α)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1253例患儿WUPyV阳性32例(占2.55%),其中单纯WUPyV感染15例(46.88%),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的有17例(53.13%),分别为RSV、RHV、IVA、ADV;RSV阳性158例(占12.61%),其中单纯RSV感染85例,合并感染73例,与另9种病毒均存在混合感染情况。82例健康体检儿童10种病毒的PCR检查均阴性。单纯WUPyV组患儿外周血IL-6、IL-8、IL-1β、TNF-α、IL-12p4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单纯RSV组患儿外周血IL-6、IL-8、IL-1β、TNF-α、IL-12p40水平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单纯WUPy组此5种细胞因子较正常对照组升高的程度均较单纯RSV组稍低,但两病毒组间此5种细胞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纯WUPyV组及单纯RSV组患儿外周血IL-2、IL-4、IL-1α、INF-γ水平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儿童外周血中几乎未检测到IL-10、IL-12p70、IL-13。结论 WUPyV感染可导致患儿免疫功能异常,其模式与RSV组感染导致的异常细胞因子改变类似但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呼吸道感染患儿博卡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入住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咽拭子标本450份。应用多重PCR技术对博卡病毒和呼吸道常见病毒进行检测,博卡病毒PCR阳性结果进行基因测序确定,并分析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50份咽拭子标本中,检出博卡病毒30例(检出率6.7%)。30例博卡病毒阳性标本中,16例为单独感染,占总阳性标本的53.3%;14例为混合感染,占总阳性标本的46.7%。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16例单独感染患儿中13例为>80分(非危重),2例为80~71分(危重),1例为<70分(极危重);14例混合感染患儿中12例为>80分(非危重),2例为80~71分(危重);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所致疾病的危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博卡病毒能够引起儿童重症呼吸道感染,混合感染不会增加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5.
本文为孕晚期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一例报告,孕妇分娩前有胸部CT典型肺炎表现,母儿结局良好。患者孕37周+3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 h余"于2020年2月12日由外院转入宜春市人民医院。患者孕期定期产前检查无异常,入院前无任何不适。患者的丈夫和婆婆分别于患者入院前8 d和当日确诊为COVID-19。入院第2天胸部CT示右肺下叶见斑片状模糊影,胎心监测发现基线微小变异,考虑胎儿窘迫可能,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行,急诊剖宫产娩出一活女婴。术后产妇及新生儿分别送至隔离病区进行单间隔离观察治疗。参与剖宫产手术相关医护人员术后均采取单间隔离。术后给予患者抗病毒和抗感染治疗,患者恢复良好,仍无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术后3和5 d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术后4 d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炎症、术后7 d复查示右肺下叶炎症稍吸收。新生儿分别于出生当天、4日龄和7日龄取外周血和咽拭子标本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母女术后9 d顺利出院。参与手术的相关医护人员术后7和14 d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阴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了解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粤东地区的感染情况与小儿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对粤东地区喘息性疾病儿童和健康体检儿童共323例的鼻咽抽吸物及咽拭子进行hMPV基因筛查,然后随机挑选6份RT-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纯化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多株hMPV N 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进化树分析.分析hMP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40份小儿喘息性疾病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到hMPV病毒阳性12例(阳性率5%),3、4月份为发病高峰.阳性均为年龄较小患儿.6份hMPV阳性标本目标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与 GenBank中公布的多株hMPV N基因同源性达80.8%~98.4%.核苷酸序列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存在2种不同的基因型.12例hMPV阳性患儿均表现咳嗽、低热、及喘息等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8例、喘息型肺炎4例.83份健康体检儿童的呼吸道标本中均未检测到hMPV特异性基因片段.结论 hMPV是粤东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重要病毒性病原体之一.粤东地区流行的hMPV株存在2种不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误诊现状及鉴别诊断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作者所在单位1998年1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外院转来"哮喘"患儿共810例的最后确诊情况.结果 810例中误诊105例(12.96%).被误诊为哮喘的疾病达19种.其中Tourette综合征和心因性咳嗽共50例(47.62%),均见于5岁以上的大龄患儿;而诊断为大、中气管阻塞性疾病32例(30.48%)均为5岁以下小龄患儿.结论 儿童哮喘的误诊发生率仍较高,常见的大、中气管阻塞性疾病除外,大龄儿童的Tourette综合征、心因性咳嗽被误诊的情况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了解潮汕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腺病毒流行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因呼吸道感染入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患儿的咽拭子标本2 668份,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咽拭子标本行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鼻病毒、WU多瘤病毒、人博卡病毒、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3型、人类偏肺病毒共10种(型)病毒检测,并对腺病毒阳性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2 668份咽拭子标本中,病毒阳性1 388份(52.02%),其中腺病毒95例(3.53%);腺病毒感染呈全年散发,年龄主要集中发生在6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气促,其中混合感染组中,随着合并感染病毒数增加,咳嗽、喘息症状越明显,95例中仅4例(4.21%)患儿符合重症肺炎诊断.结论 腺病毒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腺病毒在潮汕地区没有发生规模以上的流行和暴发;腺病毒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普遍存在;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特征,但随着合并感染病毒种类数目的增加,咳嗽、喘息、气促发生率更高;近4年来潮汕地区腺病毒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普遍较轻,重症肺炎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应用含有白三烯拮抗剂的方案治疗小儿轻、中度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时合用不同激素方案及不同激素的疗效。方法255例符合入组标准并完成观察的轻、中度毛支患儿随机分为Ⅰ、Ⅱ、Ⅲ、Ⅳ、Ⅴ组,5组患儿均按毛支常规治疗并加用白三烯拮抗剂孟鲁司特,Ⅰ组为对照组(不用任何激素),Ⅱ组加用地塞米松0.3~0.5mg.kg-1.d-1静脉注射;Ⅲ组加用强的松1~2mg.kg-1.d-1分三次口服;Ⅳ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5~10mg.kg-1.d-1分1~2次静脉滴注共3d,3d后改为强的松口服;Ⅴ组加用普米克布地奈德雾化液1~2mg/d,分两次雾化吸入。观察患儿的喘息及肺部哮鸣音消失天数。结果Ⅰ、Ⅱ、Ⅲ、Ⅳ、Ⅴ组患儿喘息消失天数分别为(5.09±1.59)d、(7.49±1.89)d、(7.02±2.03)d、(7.31±1.94)d和(6.91±2.02)d,Ⅰ组与其他四组比较P值均为0.0000,而Ⅱ、Ⅲ、Ⅳ、Ⅴ个组间比较P值均>0.05。结论应用含有白三烯拮抗剂的方案治疗小儿轻、中度毛支,不加用激素者其喘息消失天数短于加用任何激素治疗方案者,提示轻、中度毛支患儿不宜加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百日咳婴幼儿合并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对病情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确诊百日咳的住院婴幼儿, 采集鼻咽拭子进行包括百日咳在内的10种病原体检测, 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百日咳杆菌(BP)、人鼻病毒(HRV)、博卡病毒(HBoV)、人偏肺病毒(hMPV)、流感病毒B型(INF-B)、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和巨细胞病毒(CMV)。根据病原体检出结果分为百日咳单检出组(单检出组)和合并病毒共检出组(共检出组),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临床特征的差异及对其病情的影响。结果 100例婴幼儿中, 男54例(54.0%), 女46例(46.0%), 年龄分布在28 d~2岁5个月, 中位年龄3.5个月。百日咳单检出56例, 合并病毒共检出44例, 其中合并CMV 14例(31.8%, 14/44), HRV 7例(15.9%, 7/44), PIV 7例(15.9%, 7/44), RSV 4例(9.1%, 4/44), hMPV 1例(2.2%, 1/44), CMV+HRV 8例(1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