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2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29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397篇
内科学   198篇
皮肤病学   97篇
神经病学   86篇
特种医学   173篇
外科学   671篇
综合类   1108篇
预防医学   35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507篇
  8篇
中国医学   370篇
肿瘤学   14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对比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及开颅手术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其中微创组54例,开颅组54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平均出血量17.87ml±3.25 ml,开颅组平均出血量86.75 ml±10.84ml,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平均住院19.62d±3.48d,传统开颅组平均住院24.18d±4.36d,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30%与对照组81.48%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相对于开颅手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清除术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且临床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肝功能评估中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与叶酸水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乙肝患者120例,其中60例患者出现肝硬化,将其纳入至观察组,其余60例患者未出现肝硬化,将其纳入至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行血清PDGF、叶酸水平检测,全部患者均接受血清PDGF、叶酸水平检查,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离心完成后取上层血清,血清PDGF的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叶酸的检测方法为化学发光法。并对患者肝功能进行分级评估。结果:观察组具备更高血清PDGF水平,更低的叶酸水平(P<0.05);观察组Child-Pugh分级A、B、C级患者的血清PDGF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A、B、C级患者的血清叶酸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血清PDGF和Child-Pugh分级表现为正相关性(r=0.820,P<0.05),血清叶酸水平和ChildPugh分级表现为负相关(r=-0.77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以及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PDGF逐渐降低(P<0.05),叶酸水平逐渐提高(P&l...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褪黑激素(melatonin,MT)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不同时段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情况。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分离培养和纯化大鼠MSCs,以MT为诱导剂诱导大鼠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分别在诱导后3,7,10,14 d以免疫荧光法测定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nestin)、神经元细胞特异性标志(neurofilament,NF)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GFAP)的表达。结果:MT诱导分化3 d,部分细胞胞体收缩成三角形,有些成为简单的双极或多极细胞。诱导3 d细胞开始表达nestin,7~14 d表达nestin和NF,细胞不表达GFAP。结论:MT可诱导大鼠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04.
[背景]55岁及以上人群是高血压和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发群体.国外研究显示血压状况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但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较少.[目的]了解我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血压状况及轻度认知障碍的人群分布特征,分析不同血压状况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2018—2019年基线调查数...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建立围绝经期合并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的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并评价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用于这类特殊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介绍某院更年期联合门诊服务于围绝经期合并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的工作模式、团队构建和药师职责.统计分析142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间盘内、外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盘内注射医用臭氧(60 mg/L)5~10 ml、盘外(椎间孔)注射医用臭氧(40 mg/L)10 ml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结果 38例随访6个月,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5例,良21例,差2例,优良率94.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RF)并发肾积水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2例IRF并发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以腰、腹痛为首发症状.B超均发现肾积水及输尿管病变,3例发现腹膜后肿块.腹部CT均发现腹膜后肿块,对肿块的大小和部位均能明确.术前诊断准确率为83.3%.10例行输尿管松解 大网膜包裹或腹腔移位术,1例逆行置人输尿管支架管,1例肾穿刺造瘘.后2例情况好转后,仍行手术治疗.结果:10例随访无复发,1例因同侧肾积水复发行二次治疗,1例因对侧肾积水而行二次手术.结论:腰、腹痛患者应考虑到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可能;B超对肾积水敏感,腹膜后肿块依赖腹部CT检查,两者联合应用有利于诊断.输尿管松解 大网膜包裹或腹腔移位术是主要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单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随访应同时注意对侧发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8.
经皮顺行球囊扩张治疗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经皮肾穿刺顺行球囊扩张治疗尿流改道术或原位膀胱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尿流改道术或原位膀胱术后患者,共25处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采用经皮肾穿刺顺行球囊扩张,并置入输尿管支架管6周进行引流治疗。结果:本组15例中,2例双侧和1例单侧狭窄患者因导丝不能通过狭窄处,扩张失败。其余8例双侧狭窄、4例单侧狭窄患者均成功完成扩张,其中9例拔除支架管后症状好转,血肌酐下降及肾积水保持稳定,随访时间3~29个月(平均13个月),有效率60%;另3例拔除支架管后1~3个月,血肌酐进行性上升,予以再次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并定期更换。结论:经皮肾穿刺顺行球囊扩张治疗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创伤小,操作简单,可替代开放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辣椒辣素类似物(resiniferatoxin,RTX)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6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行RTX一次性膀胱灌注治疗.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每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容量、尿痛程度评分)和O'Leary-Sant问质性膀胱炎问卷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QOL)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患者用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和3 M的每日排尿次数:28.41±10.77 vs 15.30±4.77、15.63±3.70和17.19±4.06),最大排尿容量增加[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和3 M的最大排尿容量为:124.26±79.31 vs 187.41±67.46、188.89±62.35和161.85±65.11(ml)],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下降(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和3 M的疼痛程度评分为:6.74±1.38 vs 3.89±1.15、4.63±1.31和4.85±1.67),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患者用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O'Leary-Sant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与用药前相比(O'Leary-Sant评分: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3 M为27.93±4.03 vs 28.04±6.69,27.44±3.89,27.96±4.13;生活质量评分: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3 M为5.52±0.51 vs 5.30±0.47、5.33±0.56、5.44±0.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所有患者均坚持完成试验,无一例退出.使用RTX后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其中20例有轻度或中度膀胱或尿道刺激症状,可以耐受,1~3天后均自行消失,无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用RTX膀胱灌注治疗能有效缓解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症状和改善其生活质量,且耐受性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PTEN、PI3K和Ak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与BT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PTEN、PI3K和Akt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BTCC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PTEN、PI3K和Akt的蛋白的表达。结果:BTCC组织中PTEN、PI3K、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35/60)、71.67%(43/60)和56.67%(34/60)。BTCC中PTEN、PI3K、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例BTCC组织中,PTEN分别与PI3K、Akt表达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PI3K与Akt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P=0.001)。结论:PTEN、PI3K、Akt蛋白的表达均与BTCC发生发展及侵袭有关,但PTEN与BTCC发生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PI3K、PTEN的作用可能互相拮抗;PTEN蛋白的表达缺失可能与Akt过表达有关;PI3K和Akt协同促进BTCC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