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5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77篇 |
妇产科学 | 14篇 |
基础医学 | 40篇 |
临床医学 | 120篇 |
内科学 | 78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27篇 |
外科学 | 56篇 |
综合类 | 171篇 |
预防医学 | 123篇 |
眼科学 | 26篇 |
药学 | 60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78篇 |
肿瘤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目的:了解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医院患者满意度的情况.方法:采取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在本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 1 年内对 100 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 .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感染性腹膜炎手术患者外周血内毒素水平与急性肺损伤(ALI)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6月诊断感染性腹膜炎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ICU)患者32例,根据是否合并肺损伤分为急性肺损伤组(ALI)和无急性肺损伤组(NALI),每组16例。分别检测术前1小时、术后第0、2、5、14天外周血内毒素水平(ETX)、IL-6、氧合指数(PaO2/FiO2)、肺顺应性(Cs)等指标。结果感染性腹膜炎患者术前外周血内毒素水平与肺损伤的发生呈明显相关性,术前1 h内素素水平的升高与术后第0、2天IL-6分泌的异常增加呈明显正相关(P0.01);术后第2、5天IL-6的升高与ALI的程度以及MOF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经术中及术后抗感染、引流、腹腔冲洗等去除肠源性感染诱因等综合治疗,随内毒素水平的下降,IL-6分泌逐渐下调,ALI程度逐渐减轻。结论内毒素血症是感染性腹膜炎诱发ALI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早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防止或减轻内毒素水平的增高,减少肠道内毒素的移位、进而减少IL-6失控性分泌,则在阻止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MODS的发生可能起到重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疫苗接种针次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持续时间>7 d的关联。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22年12月26至31日对北京市16个区所有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的18岁及以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定额抽样法进行抽样, 并开展调查。采用统一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疫苗接种情况、核酸或抗原检测情况等。根据疫苗接种针次将研究对象分为5组, 即未接种组、接种1针组、接种2针组、接种3针组和接种4针组, 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持续时间>7 d为结局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疫苗接种针次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或抗原阳性持续时间>7 d的关联。结果研究共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10 506例, 年龄(43.3±13.7)岁, 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持续时间为7(6, 9)d, 阳性持续时间>7 d的发生率随着疫苗接种针次增加而降低, 未接种疫苗及接种1、2、3、4针感染者的发生率分别为59.4%(276/465)及51.5%(67/130)、50.6%(355/701)、46.1%(3 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足细胞裂隙隔膜相关蛋白基因NPHS1、NPHS2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联。方法:收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200例,其中实验组(IMN)38例,对照组(非IMN)162例,两组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获得基因组DNA进行序列分析、测定,分析NPHS1基因G349A位点、NPHS2基因G686A,C695T位点的多态性及其与中医证型关联。结果:(1)两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NPHS1基因G349A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纯合突变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杂合突变GA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两组NPHS2基因G686A,C695T位点未发现多态性改变;(4)两组中医证型本虚证中气(阳)虚证、阴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实证中湿热证和血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未发现候选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明显相关性。结论:在PNS患者中IMN患者年龄偏大。NPHS1基因G349A位点基因型AA与IMN发病有相关性。IMN中医证型气(阳)虚证、血瘀证明显多于非IMN患者,阴虚证、湿热证明显少于非IMN患者。未发现候选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减压棘突间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0月,4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全麻下行微创减压棘突间动态固定术(IntraSPINE),评价围手术期资料、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板或棘突骨折、假体置入失败等。所有患者均获得3年以上随访,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末次随访的优良率为95.2%(40/42)。影像方面,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disk height, DH)和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 FH)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随访中1例出现相邻节段退变,余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微创减压棘突间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血管瘤(IH)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肿瘤,由紊乱的血管和不成熟的内皮细胞组成,具有独特的增殖和消退的自然病程,但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整个病程中血管瘤的细胞种类及各自比例都是不断变化的。至今血管瘤中相关细胞的具体来源及作用仍未明确,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贾丽平郑冰周旋王红丁红李亚芳杜敏 《中国民康医学》2022,(20):190-192
目的:观察导入式健康教育联合动机性访谈在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于该院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的9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动机性访谈,观察组实施导入式健康教育联合动机性访谈。比较两组知识掌握度,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消化内镜检查知识掌握度为93.75%(45/48),高于对照组的77.08%(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2%(47/48),高于对照组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入式健康教育联合动机性访谈可提高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知识掌握度和护理满意度,减轻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9.
20.
1996至 1998年共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5 6例 ,治疗过程中发生并发症 12例 ,现就并发症的护理作初步分析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 ,男 35例 ,女 2 1例 ,年龄 6 2~ 86岁 ,平均 71岁 ;按中医骨折部位分 ,顺粗隆间骨折 30例 ,反粗隆间骨折 11例 ,转子下骨折 15例。入院时伴有并存病者2 8例 (占 5 0 % ) ,其中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12例 ;呼吸系统疾病 9例 ;消化系统疾病 2例 ;糖尿病 5例 ;5 6例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 8例 ;切开复位内固定 2 1例 ;经皮穿针内固定 12例 ,保守牵引治疗 15例。1.2 并发症 治疗期间出现并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