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宫颈部的预防及普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女性性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确诊为盆腔器官脱垂的妇女。治疗组:行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照组:行提肛锻炼。分别在处理前及处理后6个月,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自评量表评定性功能。比较两组处理前后性功能评定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性生活质量各指标中,性欲望、性兴奋、阴道润滑、高潮、满意度分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疼痛分值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性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变化值均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等盆底康复训练可改善女性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3.
[目的]调查江西省靖安县农村地区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和生殖道感染(RTI)患病情况,并初步评价农村地区对同一人群多疾病同时筛查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对江西省靖安县30~59岁年龄段的妇女整群抽样,并采用宫颈肉眼观察、乳腺临床检查、生殖道临床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筛查。[结果]进行筛查1767人,纳入研究队列1750人,宫颈癌前病变、乳腺良性疾病和生殖道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0.46%、3.03%和29.26%,未检出宫颈癌和乳腺癌。分组统计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为,影响因素。[结论]该地区宫颈癌早诊早治的开展已初见成效,但生殖道感染(RTI)的防治效果有待提高。与单一疾病筛查方案相比,对同一人群进行多疾病筛查在节约成本,节省耗时的同时,更加人性化、多方面地预防疾病发生发展,值得在农村地区尝试。  相似文献   
74.
目的全国多中心回顾性总结分析妊娠期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7月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河南、江西、贵州、山西、江苏、重庆、湖南、辽宁、海南等13家医院共52例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筛查特点及处理。结果 (1)妊娠期宫颈癌在同期妊娠人群中发病率为0.016%(52/330 138例),在宫颈癌中的发病率为0.24%(52/21 311),患者平均年龄33岁,发现宫颈癌在早期妊娠中占28.8%(15/52例),中晚期妊娠占71.2%(37/52例)。宫颈癌IA1占3.9%(2/52例),IB1期以上占92.3%(48/52例)。(2)因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诉者占90.7%(39/43例)。73.1%(38/52例)的患者孕检或妊娠期间未进行过细胞学检查。63.5%(33/52例)的患者5年以上从未进行过宫颈癌筛查。(3)早期妊娠者全部选择终止妊娠后治疗宫颈癌;中期妊娠者6例选择保留胎儿,其中包括2例行广泛宫颈切除手术+剖宫产术,2例行新辅助化疗(NACT)后+剖宫产术+宫颈癌根治术,1例行新辅助化疗后+剖宫产术+同步放化疗,1例保胎至28周行剖宫产术+宫颈癌根治术;晚期妊娠者79.2%促胎肺成熟后剖宫产终止妊娠+后续宫颈癌治疗,平均终止孕周36周。结论妊娠期间宫颈癌多在妊娠中晚期发现;多为宫颈癌FIGO中晚期;多数5年内未进行过筛查。妊娠期间宫颈癌患者,多选择终止妊娠后治疗宫颈癌。在妊娠中期进行新辅助化疗至胎儿成熟,终止妊娠后治疗宫颈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5.
组织间插植与阴道盒近距离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组织间插植与阴道盒后装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80例大体积 ,外生肿瘤直径≥ 4.0cm的宫颈癌应用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 ,以消除局部肿瘤和止血。其中 ,40例菜花型宫颈癌患者接受组织间插植放疗 ,将其分为A、B组。A组 ( 2 0例 ) :术前插植放疗 宫颈癌根治术 ;B组 ( 2 0例 ) :插植放疗 常规放疗。另 40例接受了阴道盒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被分为C、D组。C组 ( 18例 ) :阴道盒放疗 宫颈癌根治术 ;D组 ( 2 2例 ) :阴道盒放疗 常规放疗。比较A、C组的消除肿瘤疗效和B、D组的止血效果。结果 A、C组的完全缓解率 (CR )各为 90 %、11% ,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B、D组的止血显效率各为 10 0 %、64 %。 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对消除宫颈巨大、外生型肿瘤及局部止血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宫颈癌的预防及普查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宫颈癌是危害广大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是癌症造成妇女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据WHO报道世界每年新发现宫颈癌病例约有 5 0万 ,其中我国每年新发病例有13 5万[1] ,占近 1/ 3。由于我国积极进行宫颈癌的预防及普查工作 ,其病死率由 2 0世纪 70年代的 5 2 9/ 10万降至90年代的 1 6 4/ 10万 ,下降幅度为 6 9%。上海市是我国宫颈癌普查普治工作组织完善城市 ,宫颈癌的标化率从 1978~ 1982年的 11 8/ 10万降至 1995年的 2 1/ 10万[2 ] 。在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中 ,宫颈癌发病率从最高降至最低 ,而且宫颈癌的患病率已低于 1996年…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预测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指标,以期为确定子宫内膜癌手术范围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初治为手术治疗的64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和Fish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G3、深肌层浸润、附件转移对预测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pelvic lymph node,PLN)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盆腔淋巴结转移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PALN)转移显著相关。结论:病理分级G3、深肌层浸润、附件转移是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测因素;盆腔淋巴结转移对预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病理分级G3、深肌层浸润、附件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应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根据术中患者的盆腔淋巴结状况决定是否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78.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治疗前后HPV病毒负荷量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患者治疗前后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负荷量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收治的106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选择宫颈电圈环切术(loopelectrosurgicalexcisionprocedure,LEEP)与宫颈冷刀锥切术,采用杂交捕获第二代(HybridCapture-Ⅱ,HC-Ⅱ)技术,对纳入研究的患者手术治疗前及术后复查时均行宫颈脱落细胞HPV-DNA检测,观察其治疗前后HPV-DNA负荷量的变化。结果:106例CIN患者中,51例行宫颈LEEP术,55例行宫颈锥切术。行LEEP术患者治疗前后HPV平均负荷量分别为319·7和16·2,行宫颈锥切术患者治疗前后HPV平均负荷量分别为336·1和13·9,CIN患者行宫颈LEEP术和宫颈锥切术治疗后HPV平均负荷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宫颈LEEP术与宫颈冷刀锥切术患者治疗后HPV转阴率分别为84·31%和85·45%,CIN患者行宫颈LEEP术和宫颈锥切术治疗后HPV-DNA的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DNA检测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判断CIN疗效及随访观察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9.
1病例报告患者女,25岁,已婚已产。因白带色黄、异味半年余,宫颈刮片提示,腺上皮轻度异型增生细胞改变,于2004年6月入我院。入院查体见一般情况好,心、肺和腹部均无异常体征。妇科检查见外阴发育正常,呈已婚已产式;阴道通畅;宫颈直径约3·5cm,2/3乳头状糜烂,质地中等,无接触性出  相似文献   
80.
子宫内膜癌2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为其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5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B超检查在癌浸润深度上诊断符合率:无肌层浸润为41.1%;肌层浸润<1/2为41.8%;肌层浸润≥1/2为86.7%,与术后病理检查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肌层浸润>1/2,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6.8%(38/226),临床Ⅰ期为7.3%(11/151),Ⅱ期为35.1%(26/74),Ⅲ期为1例(1/1)。盆腔转移率为16.7%(43/257),临床Ⅰ期为9.6%(16/167),Ⅱ期为28.1%(25/89),Ⅲ期为1例(1/1)。经单因素分析,临床期别、浸润深度、病理级别和组织学类型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和盆腔转移有关(P<0.01,或P<0.05)。经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前3个因素间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超检查对判断癌浸润深度(肌层受浸>1/2时)有一定价值。子宫内膜癌盆腔转移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期别、浸润深度和病理级别密切相关。临床Ⅰ期低危组可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不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