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22篇
  2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分析总结针灸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文献中的取穴规律。方法:按文献检索策略,经万方、维普、中国知网、Pub Med等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DOMS文献,对其取穴规律进行探索分析。结果:针灸治疗DOMS主要选用膀胱经、脾经以及阿是穴;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血海、阿是穴。结论:针灸治疗DOMS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相结合,主要选用膀胱经、脾经,常使用足三里、血海、阿是穴等穴位治疗。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住院患者中新发现的、年龄超过50岁的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免疫学指标、机会性感染及HIV/AIDS诊断情况.结果新发现的52例老年HIV/AIDS患者中,男性41例(78.85%),女性11例(21.15%);平均年龄(61.23±6.98)岁(50~77岁);45例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1例经过吸毒传播,6例不详.机会性感染中以真菌感染(39.13%)最多见,其次为细菌性肺炎(26.09%)、肺孢子菌肺炎(17.39%)、弓形虫脑炎(8.70%)、带状疱疹(8.70%)、结核(4.35%)等;18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小于200/μL,其中14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小于50/μL.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加大老年人HIV抗体的筛查力度,尽早发现HIV/AIDS病人,以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9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关于OA出版的认知和态度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是,大多数期刊对OA出版有所了解,但都只是初步的认识;同时,大多数期刊都愿意尝试OA出版模式,但由于担心OA出版可能会影响经济效益和学术质量,加上存在诸如技术条件等客观原因,目前都只处于观望态度,并未真正尝试和开展OA出版。  相似文献   
94.
氟嗪酸与环丙沙星均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新药 ,为进一步观察其治疗伤寒的疗效 ,我院自 1996年 5月~1999年 12月将经病原学证实的伤寒 66例 ,随机分为氟嗪酸治疗组 30例和环丙沙星治疗组 36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66例均为经血培养确诊 ,且未经有效抗生素治疗的伤寒患者。药敏结果见表 1。其中男2 5例 ,女 4 1例。年龄 (12~ 5 8)岁 ,平均年龄 (2 7 4±9 4 8)岁。随机分为 2组对比观察氟嗪酸与环丙沙星之疗效。氟嗪酸组 30例 ,环丙沙星组 36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治疗前体温及治疗前病程等方面比较 ,无显著…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 mRNA及其下游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探索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内毒素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8.925 g·kg^-1)。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IETM模型,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在造模前5 d给予温阳解毒化瘀颗粒溶液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等容积蒸馏水代替,直至处死。各组分别在24,48,72 h随机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检测24,48,72 h各组时间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TLR4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肝组织TNF-α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AST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加重,TLR4mRNA,TNF-α表达均增高(P<0.05,P<0.01),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ALT,AST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TLR4 mRNA,TNF-α表达显著下降(P<0.01),肝细胞凋亡率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TLR4 mRNA,TNF-α在肝衰竭时与肝细胞凋亡呈正相关,温阳解毒化瘀颗粒能够改善肝衰竭IETM大鼠肝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减少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肝脏TLR4 mRNA表达,抑制TNF-α释放,降低肝细胞凋亡率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研究传染病学微课程在本科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研究本科教学中引入微课程教学手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主要采用对比的方式,选取昆明医科大学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的四个班12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确定1班和4班共60人为实验组,引入微课程教学,2班和3班共64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一个学期的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应试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的学生在应试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上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传染病学课堂上引入微课程教学,有利于学生应试能力、综合能力和教学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98.
隐匿式中毒诊断的研究Ⅱ隐匿式中毒诊断方法的探讨任引津,李武曾,张寿林,王佩丽,林瑞存,李忠,杨惠祖,王海石,李汇华,王金娥,张秀玲隐匿式中毒是特殊情况下所致的中毒,过去曾称之为“隐蔽性”中毒,后考虑这是中毒的一种特殊方式,故认为称隐匿式中毒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99.
背景:推拿按法干预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疗效明确,但是不同力量按法的作用需要深入研究。目的:观察不同力量推拿按法对肌筋膜疼痛大鼠触发点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不参与造模的空白组10只和参与触发点造模的大鼠50只。以定期钝性击打结合离心运动法在大鼠左侧大腿内侧肌建立慢性触发点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轻按组、中按组和重按组,每组10只。空白组、模型组大鼠不予干预,轻按组、中按组和重按组以自制按法刺激器,分别以轻力量(0.3 kg)、中力量(0.5 kg)和重力量(0.7 kg)对触发点局部进行干预,7.5 min/次,隔天1次,共计7次。在干预前后分别以电生理仪、软组织张力测定仪和机械痛阈测定仪检测触发点局部肌电图、软组织张力和机械痛阈值。干预结束后,空白组大鼠取左侧大腿内侧肌组织,其余组大鼠取触发点组织,以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环氧化酶2、前列腺素E2和缓激肽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机械痛阈值降低,软组织张力升高,自发电活动振幅频率升高,病理形态学明显改变,环氧化酶2、前列腺素E2和缓激肽水平增加(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中按组和重按组机械痛阈值升高,软组织张力降低,肌电图频率和振幅降低,环氧化酶2、前列腺素E2和缓激肽水平降低(P<0.05),病理形态学恢复明显;轻按组以上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③与中按组比较,重按组上述指标改善作用更明显(P<0.05)。结果表明:对触发点疼痛,按压力度可能为中至重度才能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0.
宫血宁防治宫内节育器所致子宫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宫血宁防治放置宫内节育器 ( IU D)后子宫异常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要求上环的 2 0 0例育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10 0例。观察组上环术后立即服用宫血宁 2粒 /次 ,每日 3次 ,连服 5天 ;并且在随后的 3个月里 ,每月经期再服宫血宁 5天。对照组不服药。结果 :观察组发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点滴出血的患者 ( 8% )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 ( 41% )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对照组患者上环后血清铁下降明显 ,且是逐月下降 ( P<0 .0 5 ) ,而观察组患者血清铁下降不明显 ( P>0 .0 5 )。结论 :宫血宁胶囊防治放置 IU D引起的子宫出血效果显著 ,副作用小 ,且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