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40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57篇 |
预防医学 | 18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6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生蒲黄汤加减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治疗的60例眼底出血患者,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血栓通联合生蒲黄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视力提高程度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与56.6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视力提高程度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与10.00%,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生蒲黄汤加减治疗眼底出血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泽泻中泽泻醇C、泽泻醇F、23-乙酰泽泻醇C、泽泻醇L、24-乙酰泽泻醇F、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G、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和11-去氧泽泻醇B 11个三萜类成分的RP-HPLC-DAD分析方法。方法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 L/min,检测波长为208、245 nm,柱温30℃。比较25批泽泻中11个三萜类成分的量。结果泽泻醇C、泽泻醇F、23-乙酰泽泻醇C、泽泻醇L、24-乙酰泽泻醇F、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G、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11-去氧泽泻醇B 11个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13~17.210μg/m L(r=0.999 9)、0.504~11.880μg/m L(r=0.999 9)、0.284~9.369μg/m L(r=0.999 9)、0.146~2.680μg/m L(r=0.999 9)、0.254~5.596μg/m L(r=0.999 8)、2.500~66.000μg/m L(r=0.999 8)、0.463~10.190μg/m L(r=0.999 9)、1.575~20.475μg/m L(r=0.999 9)、1.525~57.268μg/m L(r=0.999 6)、3.035~118.362μg/m L(r=0.999 9)、0.816~16.880μg/m L(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6%、100.24%、97.97%、100.14%、99.88%、96.54%、97.27%、98.85%、99.45%、98.85%和98.13%。结论该法准确、可靠、分离效果良好,为泽泻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34.
35.
目的:比较自制中药组方与替勃龙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状况。方法:选择就诊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的围绝经期潮热患者,采用Kuppermann评分评估潮热症状,超声检测血管FMD值,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ICAM-1、P-selectin、CGRP、ET-1,对比自制中药组方与替勃龙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自制中药组方与替勃龙均可降低潮热患者Kuppermann评分(P<0.05),且自制中药组方更明显(P<0.05);自制中药组方与替勃龙均可改善肱动脉FMD值(P<0.05),但在改善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中药组方治疗后ICAM-1、P-selectin、CG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ET-1升高(P<0.05);替勃龙治疗后ICAM-1、P-selectin、CG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ET-1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中药组方在ICAM-1、CGRP、ET-1水平上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自制中药组方较替勃龙对潮热症状有更好...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孕晚期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阴道直肠定植产妇分娩后新生儿早期干预效果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妇产科孕龄>32周的100例GBS筛检阳性孕妇分娩后的新生儿,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娩出后立即予以阿莫西林颗粒口服,对照组未进行早期干预。比较两组血细胞数、CRP和PCT水平,以及新生儿GBS感染情况。结果 出生当日,两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细胞数、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次日和第7日,研究组血细胞数、CRP和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20例GBS感染,研究组早发性GBS疾病2例,无迟发性GBS疾病,对照组早发性GBS疾病11例,迟发性GBS疾病7例。研究组GBS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的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新生儿GBS感染。 相似文献
37.
38.
李小艳王莉付艳玲李亚男张戟李颖川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3,(3):046-49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上海市市级医院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收治特点,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上海市36家市级医院收治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信息,并与2019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海市36家市级医院2020年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出院人次为21 710人次,较2019年同期减少3.96%;平均住院日为5.00 d,较2019年同期延长2.88%;次均费用为19 716.63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5.43%;次均药品费为2 561.06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7.41%;次均耗材费为3 817.46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10.94%。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对上海市市级医院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医疗费用控制均有一定影响。综合医院需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专科医院需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中医医院需增强成本管控意识。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黄芪水提物对肺癌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实验、Ed U实验以及划痕实验检测黄芪水提物对肺癌A549和H1299细胞的活性、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考察黄芪水提物对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通过苯并芘诱导的小鼠肺癌模型观察黄芪水提物对体内肺癌的影响。结果 MTT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水提物作用于A549和H1299细胞48 h后,细胞的生长活性被抑制;Ed U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水提物能够显著抑制A549和H1299细胞的增殖能力;对细胞周期考察的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水提物能够将A549和H1299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划痕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水提物作用于A549和H1299细胞24 h和48 h后,能够显著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水提物能够下调A549和H1299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的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PDK1)和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水平;体内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水提物能够显著抑制小鼠肺部肿瘤数量及大小。结论黄芪水提物能够抑制肺癌,该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受阻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自拟止痒散结汤结合中医火针对神经性皮炎T细胞亚群及外周血P物质、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dase, MAO)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神经性皮炎患者共120例,将12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中医火针治疗,研究组接受自拟止痒散结汤结合中医火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心理健康、血清T细胞亚群及外周血P物质、MAO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8.67%(5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50/60)(χ2=8.10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HAMD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HAMA(13.84±3.92)分、HAMD(15.66±2.93)分评分低于对照组(18.37±1.85)分、(18.95±3.85)分,(t=8.095,5.2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皮损面积、皮损厚度、瘙痒程度水平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