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6篇 |
免费 | 57篇 |
国内免费 | 9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54篇 |
临床医学 | 151篇 |
内科学 | 139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23篇 |
特种医学 | 125篇 |
外科学 | 83篇 |
综合类 | 226篇 |
预防医学 | 142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66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61篇 |
肿瘤学 | 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89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最小表观弥散系数(ADC)在松果体实质肿瘤分级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实质肿瘤16例(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7~55岁,平均27岁),其中松果体细胞瘤5例,中间分化型松果体实质肿瘤5例,松果体母细胞瘤6例.在肿瘤实质部分测定最小ADC值,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最小ADC值.结果:松果体细胞瘤平均最小ADC值(8.99±0.59)X 10-4mm2/s;中间分化型松果体实质肿瘤平均最小ADC值(6.94±0.36)X 10-4mm2/s;松果体母细胞瘤平均最小ADC值(4.64±0.38)X 10-4mm2/s.从低级别到高级别,松果体实质肿瘤的平均最小ADC值呈依次降低的趋势.结论:最小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为松果体实质肿瘤的良恶性分级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2.
一种MRI口服胃肠道造影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葡萄糖酸亚铁糖浆溶液作为MRI口服胃肠道造影剂的可行性实验研究。材料和方法:以葡萄糖酸亚铁糖浆溶液为造影剂,行体外试验,分别在低场(0.2T)和高场(1.5T、3.0T)MRI,采用SE或FSE序列,横断面T1WI、PWI、T2WI扫描,所得图像与水作为造影剂时的图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以低浓度葡萄糖酸亚铁溶液作造影剂时,不论是低场还是高场MRI,在T1WI、PWI、T2WI上均呈现高信号,与水形成良好对比。结论:葡萄糖酸亚铁溶液可以作为MRI的口服胃肠道造影剂。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评价导丝定位切除活检诊断不能触及的乳腺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324例355个钼靶发现的临床不能触及的乳腺病灶进行金属丝定位切除活检.结果 355个活检标本中,107例是乳腺癌,其中54例为导管内癌,53例为浸润性癌.217例为良性,其中纤维囊性增生症99例,其余为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囊性增生症伴钙化、导管不典型增生、脂肪坏死等.在355次导丝定位中,352次导丝位于病灶周围2cm范围内,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导丝定位切除活检是一种简单、准确的诊断不能触及的乳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提高对孤立性髂动脉瘤(isolated iliae artery aneurysm,IIAA)的认识,总结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1月至2006年3月期间收治的36例IIAA的临床资料。无症状患者17例,有症状患者19例。择期手术治疗33例,急诊手术3例。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动脉瘤切除和动脉重建术。辅助手术包括输尿管松解术和输尿管切断再缝合。结果择期手术术后发生切口延期愈合1例,臀肌跛行2例,下肢运动和排尿障碍1例,均经药物保守治疗,症状减轻和消失,其余患者均康复良好出院。急诊手术3例于术后死亡。结论IIAA临床罕见,破裂出血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微创血管腔内治疗术是值得推荐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硝普钠(SNP)对移植小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机制。方法:以单袖套法构建SD大鼠节段小肠移植模型为研究对象,用硝普钠作为外源性一氧化氮(NO)供体,分成缺血再灌注(I/R)前SNP注射组(A1)、SNP灌注组(A2)、I/R后SNP注射组(A3)与对照组(不用SNP组),观察受体植入肠造口变化情况,并获取植入肠标本,检测黏膜Na -K -ATP酶及细胞凋亡情况,初步分析SNP在不同干预时机对植入小肠黏膜的保护机制。结果:A1、A2组较对照组造口坏死及不良发生率低(P<0.05)、移植肠及受体生存率高(P<0.05)、黏膜组织Na -K -ATP酶含量高(P<0.05)、黏膜上皮及腺上皮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其中A2组以上各指标差异最明显,A3组以上指标均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外源性NO供体SNP进行供肠I/R前预处理与灌注,能够提高大鼠植入肠黏膜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完整,而I/R后注射SNP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996.
患者男,57岁,因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于2008年3月24日入院就诊.CT检查示:右侧颞叶、顶叶梗死.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右侧椎动脉开口处及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开口狭窄(图1),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双侧椎动脉、左侧颈内动脉、右侧颈外动脉参与右侧大脑半球供血.首先行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栓塞及右侧椎动脉开口处支架植入,分期全身麻醉下行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球囊扩张,扩张术后左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消失(图2).术后患者左侧肢体无力症状缓解.22个月后造影复查示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管径正常,无再狭窄(图3). 相似文献
997.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反式激活SV40病毒早期启动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3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HCV NS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3;以该质粒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epG2细胞,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细胞中HCV NS3蛋白的瞬时表达;与报告质粒pCAT3-promoter共转染HepG2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细胞中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结果显示,质粒pcDNA3.1(-)-NS3在HepG2细胞瞬时表达HCV NS3蛋白,共转染实验中pcDNA3.1(-)-NS3组的CAT表达活性是空质粒对照组的4.6倍。表明构建的表达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出相应蛋白,并能够反式激活SV40病毒早期启动子。本研究为进一步克隆HCV NS3蛋白反式激活的靶基因,为深入阐明HCV NS3蛋白致肝细胞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8.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与金属硫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被认为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引起免疫耐受 ,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关。为探讨HBeAg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寻找防治HBV感染的有效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3构建HBeAg诱饵质粒 ,转化酵母细胞AH10 9后 ,与含肝cDNA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双杂交 ,在营养缺陷培养基 (SD/ Trp Leu His Ade)上及X α 半乳糖苷酶 (X α gal)蓝白斑双重筛选与肝细胞蛋白结合的蛋白 ,结果获得真阳性菌落 39个 ,提取酵母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发现其中含金属硫蛋白(MT)基因的菌落有 3个。进一步用网织红细胞裂解物体外翻译、蛋白间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 ,金属硫蛋白与HBeAg间有确切的结合作用。推测金属硫蛋白在HBV的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患者1 女性, 43岁, 因右上腹隐痛半个月于 2021年10月19日收入赣州市肿瘤医院。患者无其他不适症状, 既往有乙肝病史, 体检未见明显阳性体征。HBV-DNA 6.8×103 U/ml, 甲胎蛋白17.9 μg/L(正常值范围:0~7 μg/L), CA19-9 37.41 U/mL(正常值范围:0~27 U/ml), 其余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CT检查结果提示右肝可见最大径4.8 cm的占位;肝穿刺活检报告为低分化腺癌, 胆管细胞癌可能性大。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021年11月1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肝总动脉和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右肝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数枚肿大淋巴结, 质地中等, 肝脏中度硬化, 左肝体积较小, 右肝可及最大径约5 cm的肿块, 边界尚清;先行骨骼化清扫, 其中在沿胆总管-肝总管左缘向上清扫至左肝蒂下方区域时出现胆漏, 仔细分离后发现局部有一根直径0.3 cm的胆管, 其前壁已被剪开, 有胆汁溢出, 用小圆针的针鼻一端经胆管裂口伸入探查, 向右可进入肝总管, 将肝总管前壁顶起, 向左通向尾状叶(图1A、1B), 用6-0 不可吸收线间... 相似文献
1000.
检测血清β2-GPI/ox-LDL复合物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在自身免疫疾病早发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国外研究发现,在循环血和动脉斑块中氧化LDL(ox-LDL)能与抗心磷脂抗体的主要自身抗体β2-糖蛋白I(β2-GPI)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文中通过检测中国SLE患者血清β2-GPI /ox-LDL复合物水平, 进一步探讨该复合物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用 ELISA法对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SLE组)和42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检测比较. 结果:SLE患者β2-GPI/ox-L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05±0.14) U/ml vs (0.79±0.11) U/ml, P<0.0001].若以1U/ml为临界值,SLE组中28例高于临界值(敏感性59.6%),对照组中仅4例异常(特异性90.5%).2组β2-GPI/ox-LDL水平均与apoB和LDL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β2-GPI /ox-LDL对SLE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提示其潜在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