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分析37例PBC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与转归等。结果本组37例患者中女性33例,男性4例,男女之比为1:7.5,确诊时平均年龄为58.00±6.34岁;最常见的症状为乏力(89.10%)。所有患者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增高,分别为452.73±190.00U/L和328.92±179.90U/L,20例(54.05%)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升高;32例AMA-M2阳性,23例ANA阳性,9例抗gp210阳性,8例抗-sp100阳性。20例肝穿刺病理检查,符合Ⅰ期为5例,Ⅱ期9例,Ⅲ期5例,Ⅳ期1例。结论 PBC好发于中老年女性,长期乏力,血清ALP、GGT、TBIL及IgM水平升高,AMA-M2/抗gp210/抗-sp100阳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42.
临床上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两种血清转氨酶活性检测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本文4例多发性肌炎患者,因转氨酶持续升高,均以"病毒性肝炎"入院,现将这5例多发性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3.
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机体防御机能全面下降 ,合并严重感染尤其是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我们在护肝和抗感染的基础上 ,加用胸腺肽α1(Tα1)治疗 ,观察到此种治疗有促进感染控制 ,加快病情稳定的疗效 ,现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1998年 1月至 1999 相似文献
44.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最终发展阶段,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及时干预治疗,可以阻止其向失代偿期发展。但是,目前缺乏特效的抗纤维化西药,而在中医药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笔者对张锡纯名方新拟和肝丸进行加减,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气滞血瘀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Avaulta前盆底修复系统行改良前盆底重建术治疗前盆腔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至201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的100例前盆腔功能障碍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划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选用传统阴式手术治疗,研究组选用Avaulta前盆底修复系统行改良前盆底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盆底功能障碍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阴道紧缩感、血肿及感染)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盆底功能障碍评分较术前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盆底功能障碍评分[(4. 73±1. 25)分vs.(21. 09±7. 22)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术中出血量[(166. 82±53. 24) m L vs.(253. 61±65. 15) m L]、并发症发生率(2. 00%vs. 14. 00%)更低,手术时间[(104. 18±12. 03) min vs.(128. 39±20. 15) min]、留置尿管时间[(2. 98±1. 07)d vs.(5. 31±1. 36) d]、住院时间[(7. 03±1. 09) d vs.(9. 77±1. 38) d]更短(P 0. 05)。结论 Avaulta前盆底修复系统行改良前盆底重建术治疗前盆腔功能障碍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提升其生活质量,还可减少并发症,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乙肝病毒(HBV)标记物、肝功能检查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每天1次,疗程21 d.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注射液160 mg,每天1次,疗程同治疗组.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在治疗结束后复常率分别为94%、90%,对照组为80%、7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在改善肝功能指标(ALT、血清胆红素)方面优于复方甘草酸注射液,对治疗慢性乙肝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价贞芪扶正胶囊联合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抑制HBV复制的影响.方法 70例CHB患者在保肝治疗基础上,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联用贞芪扶正胶囊和阿德福韦,对照组为单用阿德福韦,两组疗程均为24周.结果 两组治疗后,生化指标:ALT、G...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 探讨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特异性、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74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6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1个月后改为苦参素胶囊200 mg,口服,每日 3次,2个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200 mg,口服,每日 3次,3个月.对照组38例,只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用法、用量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非特异性CTL、T细胞亚群、Th1、Th2水平的变化和HBV DNA、HBeAg阴转率.结果 治疗组苦参素治疗3个月后,HBV特异性CTL高于治疗前(P<0.01),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非特异性CTL高于治疗前(P<0.05),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CD4+高于治疗前(P<0.05),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Th1高于治疗前(P<0.05),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HBV DNA阴转和HBeAg阴转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苦参素能提高CHB患者的特异性、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是苦参素清除或抑制CHB患者HBV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转归。方法对52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临床症状、肝活检及血清学检查的动态观察研究。结果5年间,52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12例出现临床显性发病,约占总数的23.1%。其中13例行2次肝活检,原肝组织正常者几年内相对稳定,病理很少变化,原有病理改变者不易恢复。HBsAg年转阴率为1.2%。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极大多数有异常,临床是否发病与肝脏炎症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