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5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07篇 |
内科学 | 18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97篇 |
预防医学 | 47篇 |
药学 | 70篇 |
中国医学 | 27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目的 了解急性毒鼠强中毒并中毒性心肌病临床特点.方法 对群体性急性毒鼠强中毒的50例患者行心电图、心肌酶学监测.结果 50例患者中42例合并中毒性心肌病,其中心电图异常占74%,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占37.5%)、心肌缺血(占33.37%);心肌酶升高者占54%,主要是CK(占34.75%)和CK-MB的升高(占31.55%);心肌损害较神经系统及消化道症状发生晚,心电图异常发生先于心肌酶改变.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脑梗塞 (CI)患者铁浓度 ,特别是红细胞铁 (EFe)与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胰岛素抵抗 (INSR)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 30例CI患者为病变组 ,2 5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硫代巴比妥酸 (TBA)比色法、化学比色法、己糖激酶法、放射免疫法对比分析两组的EFe、血清铁(SFe)、MDA、SOD、空腹血糖 (EPG)、空腹胰岛素 (FINS)水平 ,并采用Inl(FPG×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CI患者EFe明显降低 (P <0 0 5 ) ,SFe明显增高且差异显著 (P <0 0 1) ;EFe/SFe明显降低 (P <0 0 5 ) ,MDA明显增高 (P <0 0 5 ) ,SOD明显降低 (P <0 0 5 ) ,ISI明显增高 (P <0 0 5 )。相关性研究表明 ,EFe/SFe与MDA呈负相关 (P <0 0 1) ,与SOD呈正相关 (P <0 0 1) ,与ISI呈负相关 (P <0 0 1) ;SFe与MDA呈正相关 (P <0 0 1) ,与SOD呈负相关 (P <0 0 1) ,与ISI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CI患者存在EFe降低 ,SFe增高 ,EFe/SFe降低 ,此过程可能与自由基清除率降低、INSR有关。 相似文献
54.
浅谈中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红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2,(6):16-17
中西药合用防治疾病 ,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应用愈来愈普遍。联合使用后大多增强了疗效 ,但也有一些因配伍不当使疗效降低 ,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或药源性疾病。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临床伍用后的不良反应。一、胃肠道的不良反应1 .阿司匹林对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 ,易引起其损害和出血 ,乙醇可加重这种损害。若用阿司匹林治疗风湿 ,同时服用含醇的中药 ;风湿止痛药酒 ,可引起胃出血 ,甚至穿孔〔1〕。2 .复方甘草片亦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 ,因甘草含甘草酸 ,在体内经某些酶作用可水解成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有类似肾上腺素皮… 相似文献
55.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周围血中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浓度变化及意义,选择发病12h 内入院的AMI患者38 例,另选心绞痛患者23 例及正常对照者30 例,分别测定周围血中ET、NO的含量。结果提示:AMI患者ET 浓度明显高于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ET浓度变化依次为AMI组> 心绞痛组> 正常组,NO浓度则呈相反变化。表明NO与ET的平衡失调参与了心肌缺血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创伤性休克术前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作用及临界血压的界定.方法 98例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B组48例.通过液体复苏使收缩压分别维持在80 mmHg(A组)或90 mmHg以上(B组).比较两组液体治疗情况、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ARDS、ARF、SIR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损伤及休克程度,复苏及手术开始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总输液量、浓缩红细胞输入量、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PMNs)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pH、碱剩余(BE)差异均无显著性;而血浆渗透压、国际标准化比例(INR)、纤维蛋白原及电解质差异均有显著性.住院期间两组ARF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ARDS、SIR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明显减少出血量,节约血源;同时减少了再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了ARDS、SIRS及MODS等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7.
58.
股骨上段骨折风险的生物力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国人股骨上段骨密度、几何形态等,以探讨这些指标与生物力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尸体骨30具(男16具,女14具)股骨上段的骨密度,同时测量股骨几何形态,设计人体侧方摔倒模型,测量股骨上段骨折时的载荷,分析骨折类型。结果女性所测参数几乎均低于男性。股骨颈骨密度与股骨上段载荷之间的相关性最佳(r2=0.807)股骨上段的几何形态与载荷之间的相关性较差,不能用来预测股骨上段骨折。股骨颈骨密度与股骨上段几何形态的相关性较好。结论股骨颈骨密度在预测股骨上段骨折风险中起重要作用;国人股骨上段骨折发生率低,这与股骨颈骨密度高、形体小有关;国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应有别于国外。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影像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信效度检验分析。方法 首先成立研究小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经过研究小组成员反复讨论并邀请影像专科护士讨论、修改、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形成影像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构建影像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构建的指标体系为依据编制问卷调查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验证本研究所构建的影像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结果 构建的影像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72,一级指标影像专科护理理论知识、影像专科护士护理实践技能、相关能力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15、0.934、0.924。指标体系总体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index,CVI)指数(S-CVI)为0.977,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12~1.000。一级指标与指标体系总体相关系数为0.800~0.936(P<0.05),二级指标与相应一级指标相关系数为0.562~0.972(P<0.05),三级指标与相应一级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362~0.914(P<0.05)。结论 构建的影像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问卷信度良好,内部结构一致,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可靠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影像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考核和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60.
颈淋巴结结核针吸细胞学特点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淋巴结结核细针吸取细胞学特点,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观察241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细胞学改变,并记录涂片中主要细胞成分出现的情况,根据所见细胞不同进行归类。记录抗酸染色情况,计算阳性率。结果颈部淋巴结结核根据细胞学所见大致分6种情况,以大量干酪样坏死物、退化变性中性粒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同时出现最多见,其次是大量干酪样坏死物和退化变性淋巴细胞同时出现,干酪样坏死物、上皮样细胞及朗汉斯巨细胞同时出现少见。结论干酪样坏死物、上皮样细胞及朗汉斯巨细胞三者中出现一种应考虑为淋巴结结核,涂片中见大量退化变性中性粒细胞,尤其有干酪样坏死物者,也应考虑为淋巴结结核,同时做抗酸染色可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