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30篇 |
内科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36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原代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体外诱导ES-D3细胞造血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代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VEGF,SCF和TPO)体外诱导ES-D3细胞造血分化的效率,探讨体外高效诱导胚胎干细胞生成造血干/祖细胞的方法。方法:取6~8周昆明鼠骨髓制备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饲养层。采用二步诱导法,先将ES-D3细胞诱导分化为拟胚体(EB),再将EB置于4种体系下诱导分化造血干/祖细胞;第1组:自发分化对照组;第2组:细胞因子组(VEGF加SCF加TPO);第3组:BMSC饲养层组;第4组:BMSC饲养层加细胞因子组(BMSC加VEGF加SCF加TPO)。诱导分化1周的部分细胞行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培养7d和14d的各组细胞中干细胞特异抗原(CD34)、祖细胞特异抗原(c-kit)、粒细胞表面抗原(CD11b)、红系细胞特异抗原(Ter119)阳性表达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CD34、c-kit、CD11b、Te〉119阳性细胞。RT-PCR检测造血转录因子GATA-2、FIk-1、SCL、p-H1和p-major珠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7d生成的细胞均表达造血CD34和Pkit,诱导14d生成的细胞表达单核巨噬细胞、CD11b和Te〉119,且诱导细胞表达造血转录因子(GATA-2、SCL、β-H1、β-major)基因mRNA,培养在特定条件下可形成造血祖细胞集落。从生成造血细胞和造血集落的数量分析,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与细胞因子合用时诱导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与细胞因子合用,体外可以促进ES-D3细胞的早期造血分化,产生的造血前体细胞可进一步形成造血集落并分化成熟,表达与造血转录和早期造血分化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短波紫外线(UVC) 照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及白细胞介素2(IL- 2) 、IL- 12 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50 mJ/cm2 ,200 mJ/cm2 和400 mJ/cm2 不同剂量的UVC照射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24 小时后用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检测细胞凋亡及IL- 2 、IL- 12的含量。结果 200 mJ/cm2 、400 mJ/cm2UVC 照射可明显诱发细胞凋亡(pg/ml) ,分别为45 .68 ±1.35,46 .62 ±1.02;照射后IL- 2 含量(pg/ml)明显下降(分别为176.88±6 .97 ,174.10 ±5 .36),与对照组(sAPO- 1/Fas 41.09 ±1 .69 ,IL- 2 为192.98 ±11.97 pg/ml) 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0.01) ,而IL- 12 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UVC 照射可诱发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此外凋亡可能是UVC引起的IL- 2 缺失所致。 相似文献
33.
34.
35.
儿童单纯肥胖症多伴有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为探索载脂蛋白E(ApoE)遗传多态性对肥胖儿童血脂水平的影响,我们对3g例肥胖儿童ApoE表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6.
37.
38.
大鼠胎血与骨髓非造血成体干细胞体外分化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大鼠胎血和骨髓中非造血成体干细胞(non—hematopoietic adult stem cells,NASC)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特性及体外诱导两者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异同,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孕大鼠的胎血和成年大鼠的骨髓,用Ficoll—hypague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后,种植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LG培养液内。收获的NASC传代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β-巯基乙醇(β-ME)、二甲亚砜(DMSO)和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诱导NASC向神经元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其特异性标志巢蛋白(nesf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发现:传代培养后的两种NASC的形态相似,皆呈均一的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两种NASC的免疫表型无明显差异,表达CD44、CD54,不表达CD11b、CIM5;定向诱导的两种NASC具典型神经元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esfin和NSE为阳性,但GFAP为阴性。结论:大鼠胎血和骨髓非造血成体干细胞的细胞形态、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差别;两者都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血胎应是NASC的又一来源。 相似文献
39.
40.
混合脐血移植中HLA差异对植入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HLA不同差异混合脐血移植的可行性和植入特性。方法 分别将2份人HLA半相合或不相合混合脐血输入经亚致死量照射后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观察两组脐血在SCID小鼠体内的植入状况及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特性。结果 两组混合脐血均可在受鼠体内植入,形成供-受混合嵌合体,并能重建多系造血,植入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CR-SSO)探针检测人HLA-DQB1基因发现,在多数受鼠体内只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CR-SSO)探针检测人HLA-DQB1基因发现,在多数受鼠体内只有1份脐血植入,该份脐血为体外集落形成能力较高者,HLA半组合组有3例出现来自供-受三者的多嵌合体。结论 HLA相合及不合混合脐血移植可重建SCID小鼠造血和免疫功能,HLA相合程度不同的混合脐血移植与植入率无明显相关性,但相合程序较高者,似易于2份脐血同时植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