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肋间神经阻滞麻醉下隆乳术与乳房神经支配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肋间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乳房假体植入隆乳术具有操作简便,管理简单,手术中患者痛苦小的特点,我们对乳房的支配神经(主要是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前支)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并在临床开展了108例肋间神经阻滞麻醉下隆乳术,本文对乳房的神经支配,肋间神经阻滞麻醉下隆乳术的优点,镇痛原理和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2.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异种骨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并检测异种骨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的生物相容性、验证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及异种骨作为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异种骨支架材料,并与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分别做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活性检测和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各组均以人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作对照.结果 复合培养4和10 d后电镜下两种材料均见到脂肪源性间充质十细胞的存活并伸出伪足黏附在材料上:MTT法显示两组材料上的细胞增殖数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与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相比,异种支架材料内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变化趋势与其基本一致,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异种骨支架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两者复合构建组织化工程骨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究维甲酸(RA)对乳鼠真皮成纤维细胞(DFB)及脂肪源干细胞(ADSCs)成骨诱导分化的影响。 方法 分别离体培养5~7 d龄乳鼠DFB及ADSCs。对DFB进行波形蛋白的免疫荧光鉴定,对ADSCs进行成骨、成脂肪诱导并做表面标记物鉴定。用RA及传统成骨诱导液分别对两类细胞进行成骨诱导2周,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内钙结节的形成,酶标仪检测细胞诱导后ALP 的OD值。 结果 两类细胞在常规成骨诱导及RA诱导成骨后,均有钙结节形成。传统成骨诱导与RA成骨诱导组与各自对照组相比,ALP活性均升高。在DFB组中,RA诱导的ALP活性比传统成骨诱导高,而在ADSCs组中,结果相反。 结论 RA可以促进DFB及ADSCs的成骨分化,并且因细胞种类不同而显著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94.
肱骨髁间骨折3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对肱骨远端髁间骨折3种内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为l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8具新鲜肱骨标本,制成远端“T”型髁间骨折损伤模型,用交叉克氏针加8字钢丝、“Y”型钢板、1/3管形钢板及重建钢板3种方法固定后,进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在同等载荷条件下,1/3管形钢板及重建钢板固定效果最佳,“Y”型钢板次之,而交叉克氏针加8字钢丝刚度最差。结论1/3管形钢板及重建钢板固定牢固,稳定性好,优于其他内固定方法,但操作复杂,在临床上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与后路腰椎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不良结局发生率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珠江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372例,男597例,女775例,平均年龄(58.11±12.56)岁,根据术前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分为低白蛋白组(ALB<35 g/L,n=91)和正常白蛋白组(ALB≥35 g/L,n=128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发生的不良结局(术后转ICU监护、术后特定并发症、再次入院、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等),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及混杂因素调整来评估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术后不良结局之间的关系及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与术后不良结局发生率的相关性。 结果 术前白蛋白水平与术后不良结局的发生密切相关(OR=0.94;95% CI:0.90~0.98;P<0.05),术前低白蛋白组患者发生术后不良结局的风险是术前正常白蛋白组的2.15倍(OR=2.15;95% CI:1.21~3.79;P<0.05)。 结论 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患者会显著增加PLIF术后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作为预测PLIF术后不良结局发生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6.
猪源性异种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异种骨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经过适当处理既能保留骨诱导作用,并作为骨支架使其具有骨传导作用。检测猪源性骨支架材料与人源性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有无明显差异,为猪源性骨支架材料取代人源性骨支架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3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系实验室(广东省组织构建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人源性、猪源性骨支架材料(为课题组前期制备);脂肪源间充质细胞(前期培养)。②实验方法及评估: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提取人源性、猪源性骨支架材料浸提液,用此浸提液培养脂肪源间充质细胞,并用无浸提液的DMEM培养基做对照,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周期;人源性、猪源性骨支架材料皮下植入试验:于8只新西兰大白兔皮下,脊柱左侧植入异种骨支架材料,右侧植入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分别于4,8,12,16周将植入材料连同周围组织取出,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及电镜观察。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①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在同一时间点,浸提液组、正常培养组细胞生长状况均良好,未见明显细胞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3组细胞G1、G2、S期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皮下植入实验结果:组织切片光镜及电镜观察,4周两种植入材料周围均见结缔组织包绕,有大量巨噬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材料表面光滑,与结缔组织界限清楚;8周时炎症反应减轻,可见部分材料开始降解,材料表面稍显粗糙,有少量结缔组织长入材料内部;12周炎症反应基本消失、材料降解明显、异位成骨趋势明显,材料表面更加粗糙,周围有大量结缔组织长入材料;16周均无炎症反应,两种材料大部分降解,并且猪源性骨支架材料降解更为迅速,均有新骨形成,材料表面粗糙程度较12周时为甚,骨支架材料基本消失。结论:猪源性异种骨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人源性异种骨支架材料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7.
目的改进兔角膜基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先同时消化角膜上皮及内皮层,然后刮去上皮、内皮、前弹力和后弹力层,接着将剩余的基质层剪碎消化、接种,采用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对比有、无血清培养基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角膜基质细胞10d后形成细胞单层,增殖旺盛。有血清培养基培养到第8天左右达到生长高峰,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细胞生长较慢,第9天左右达到生长高峰。结论 改进的角膜细胞培养技术简便、成功率高,培养出的角膜基质细胞生长良好。血清对角膜基质细胞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SD大鼠出生后的不同发育阶段视网膜干细胞的存在部位、数量变化。方法:选取出生1、3、5d和1、2、3、4周SD大鼠,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Nestin在大鼠视网膜的阳性表达。结果:SD大鼠白出生后随年龄增长,视网膜Nestin阳性表达均有明显变化,由分布在视网膜各层到在神经纤维层偶有表达。结论:出生后大鼠随年龄增长,视网膜干细胞Nestin阳性表达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9.
经舌动脉药物灌注化疗的应用解剖及铸型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经舌动脉药物灌注治疗舌癌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观测 15具共 30侧成人头颅标本舌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舌动脉为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之一 ,其起点平舌骨大角尖处 ,至颈动脉分叉处距离为 (0 .86± 0 .33)cm ,其起点外径为 (2 .4± 0 .3)mm。舌动脉行经舌骨舌肌深面后分为舌背动脉及舌深动脉终末支。左、右舌深动脉分别行于两侧的舌肌内形成舌粘膜下动脉网 ,不跨越舌正中纤维隔。结论 :舌动脉起点较固定 ,管径较粗 ,行程恒定 ,末梢血管形成舌粘膜下动脉网 ,有利于药物滞留 ,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是药物灌注治疗舌癌的理想动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统计分析肝外胆管的血供来源和分布以及在十二指肠上段胆管的吻合动脉链之间的多环形血管网,为胆管外科手术提供临床解剖学理论依据。 方法 以丙烯酸树脂为动脉填充剂灌注6例肝外胆管动脉制备铸型标本,使用photoshop测量法测量微小血管内径,观测和分析肝外胆管的血供来源和分布情况。 结果 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在肝总管上方存在弓型交通支,十二指肠上段胆管左右边缘的吻合动脉链间有丰富的横向动脉,吻合动脉链的供血约53%来自下方,来自上方的约占46%,1%来自中段肝固有动脉。通过对每条横向动脉中部的内径和两侧起始部的内径测量,发现肝总管中段和上段的横向动脉较粗,中部的平均内径分别为(0.26±0.02)mm和(0.24±0.04)mm,与两侧的内径比也比较大,上段比值最大,为1.09,中段其次,为1,下段中部的平均内径为(0.14±0.03)mm;与两侧的内径比值为0.74。 结论 肝外胆管上、下方的血供来源比例相对均衡;肝外胆管手术应尽可能于动脉吻合相对较少的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和血管相对较细小肝总管下部做纵行小切口,以降低肝外胆管血供的损伤;肝总管段的血供丰富,支持现行原位肝移植离断部位在胆囊管汇合处上方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