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HSP)110对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711-20配体的免疫佐剂效应。方法 体外构建HSP 110与HPV 16型E711-20配体的复合物。将C57BL/6雌性6周龄小鼠15只随机分为3组:复合物组、配体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每组5只,腹腔注射免疫复合物100 μg,肽10 μg,PBS 100 μl,2周后重复1次,第2次免疫2周后,分离脾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免疫小鼠后采用噻唑蓝法(MTT)判断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干扰素γ(IFN-γ)胞内染色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中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并以标准51Cr释放实验检测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HSP110与HPV16型E711-20配体的复合物免疫小鼠后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殖指数为1.87 ± 0.12)和CD8+ IFN-γ+ T细胞的频率(3.9%)显著高于配体组(分别为0.32 ± 0.071和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配体的复合物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效靶比为100 ∶ 1、50 ∶ 1、25 ∶ 1、12.5 ∶ 1时,杀伤率分别为54.7%、72.2%、61.5%、39.8%)显著高于配体组(分别为35.2%、49.3%、28.1%、17.4%)。结论 HSP110能增强HPV16型711-20配体的免疫效应,具有较好的免疫佐剂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巨大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型别。方法 收集门诊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巨大尖锐湿疣患者67例,凯普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疣体行HPV-DNA分型检测。结果 67例巨大尖锐湿疣患者中63例检测出HPV-DNA,阳性率为94.02%。HPV-DNA阳性者中检出低危型HPV 84例次(占60.87%),高危型HPV 54例次(占39.13%)。HPV亚型仍以低危型HPV6、11为主,但高危型HPV16、18偏高。结论 巨大尖锐湿疣感染高危型HPV16、18偏高。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初步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状况,了解其外周血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的水平.方法:采取免疫荧光标染重组MHC Ⅰ类分子-肽五聚体技术,运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CD8~+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性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及HPV16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结果:宫颈癌患者CD8~+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记忆性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体内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322),体外经抗原肽刺激后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068).结论:HPV16 阳性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数目减少,表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过抗原表位有效的诱导是提高患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途径,运用五聚体技术检测宫颈癌患者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可初步反映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并有利于进行复发和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44.
HPV18E7抗原HLA-A2限制性CTL表位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筛选人乳头瘤病毒18型E7抗原的HLA-A2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位,为表位免疫原性鉴定提供靶肽.方法:采用超基序、多项式和量化基序方案相结合的方法,对靶抗原HPV18E7的HLA-A2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并应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多肽,经RP-HPLC纯化及纯度分析,用质谱进行定性鉴定.结果:分别预测出5条、1条和6条九肽表位,综合三种预测方案确定其中1条为候选合成表位,合成肽的纯度大于95%,经质谱分析合成肽的分子量测定值与理论值相符.结论:超基序、多项式和量化基序方案联合应用提高预测效率,避免了在研究HPV18E7抗原表位时盲目合成多肽;所合成的多肽为高纯度靶肽,为后继的抗原表位的免疫原性的鉴定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抗原表位E749-57及其修饰肽是否能够在体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效应,以及是否具有相应的治疗作用.方法:以HPV16E749-57及其修饰肽免疫荷瘤小鼠,研究小鼠肿瘤的生长特性和转移规律.结果:经修饰肽和原有表位HPV16E749-57免疫的荷瘤小鼠,瘤细胞的转移率显著降低,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修饰肽具有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活性,并且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6.
HLA-A*0201/HPV-18E77-15五聚体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人乳头状瘤病毒18型(HPV-18)特异性HLA-A2肽五聚体,为HPV-18型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检测提供直接、有效的方法,并将其初步应用于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抗原特异性CTL的检测。方法构建含有HLA-A2-BSP和β2M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复性、鉴定及纯化。再将特异性短肽与HLA-A2-BSP和β2M在体外进行耦合,该复合物经纯化浓缩后进行生物素化。生物素化的产物经纯化浓缩后形成单体,此单体再与藻红蛋白标记的链霉亲和素按一定比例耦合构建成五聚体。运用所构建的五聚体,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抗原特异性CTL,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构建的pBV220-HLA-A2-BSP和pBV220-β2M原核表达载体的表达高效而且稳定,纯度达90%以上。HPV-18阳性宫颈癌患者体内抗原特异性CTL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五聚体复合物的构建中,高效、稳定的pBV220-HLA-A2-BSP和pBV220-β2M原核表达载体是构建成功的基础。所构建的MHC I类分子五聚体和传统的四聚体相比,作为体内、外HPV-18E7抗原特异性CTL检测的有效工具,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初步鉴定人乳头瘤病毒(HPV)18型E7抗原的辅助T淋巴细胞(Th)表位及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方法 以免疫磁珠进一步分离HLA-DRB1*0301阳性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CD4+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纯度,用之前实验中已获得的3个HPV18 E7抗原HLA-DRB1*0301限制性Th表位刺激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检测CD4+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ELISA方法分析表位刺激CD4+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结果 多肽P1(HPV18E780-94)在体外刺激CD4+T淋巴细胞后能够有效诱导CD4+T淋巴细胞增殖,P1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肽P1 (HPV18 E780-94)刺激CD4+T淋巴细胞分泌IFN-γ,P1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1(HPV18 E780-94)可能为HPV18 E7抗原HLA-DRB1*0301限制性Th表位.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分析细菌感染性皮肤病住院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53例细菌性皮肤病住院患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VITEK-AMS60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从253例患儿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16株,其中葡萄球菌211株,占97.7%,A组β-溶血性链球菌(GABHS)5株,占2.3%.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克拉维酸、苯唑西林、头孢唑林、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前3年组(2004-2006年)的耐药率分别为96.6%、94.3%、94.3%、82.8%、21.5%和25.3%,后3年组(2007-2009年)的耐药率分别为97.6%、95.2%、96.8%、91.1%、25.0%和31.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3年组对克林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4.8%和26.4%,后3年组的耐药率分别为81.5%和65.3%,后3年组耐药率高于前3年组(P<0.01和P<0.01);5株GABHS中,4株对红霉素耐药、4株对阿奇霉素耐药,对青霉素、莫匹罗星全部敏感.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 葡萄球菌是细菌性皮肤病的主要病原菌;葡萄球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克林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在增高.  相似文献   
49.
目的总结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37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7例患者平均年龄51.6岁,其中104例(75.9%)患者年龄〉40岁,男女之比为5.5:1。多种因素可诱发红皮病型银屑病,不规则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中药、感染是其主要诱因。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有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特征。137例患者单独或联合使用维A酸、甲氨喋呤、环孢素、雷公藤多甙、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78.1%。其中糖皮质激素治疗组41例,33例有效,有效率80.5%,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96例,74例有效,有效率77.1%,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A酸、甲氨喋呤、环孢素、雷公藤多甙、糖皮质激素在红皮病型银屑病治疗中的疗效肯定,但糖皮质激素可诱发脓疱型银屑病且副作用明显、复发率高,应只在病情难以控制的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50.
尖锐湿疣患者HPV型别与血清白介素-2水平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温州地区尖锐湿疣(CA)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HPV型别的关系.我们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感染HPV不同抗原的CA患者血清进行白介素-2(IL-2)水平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