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15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超声在慢性硬化性涎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硬化性涎腺炎(CSS)的超声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为CSS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多数病例典型超声表现与弥漫性"肝硬化"类似,单侧腺体弥漫性受累,回声强弱不均匀,伴多发低回声结节.彩色多普勒显示腺体内血流信号增多,血管无侵犯、受压.结论 Kuttner瘤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上有一定的特征,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能够提高此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肝病治疗仪联合中药及制剂、单纯生活干预两种方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患者13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中药并联合肝病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单纯生活干预,观察治疗12周后两组肝功能及血脂、B超影像、FINS/HOMA-IR方面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血脂、B超影像方面、HOM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确切疗效,能改善患者肝功能、血脂、改善B超影像,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纯生活干预对脂肪肝的治疗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呼吸道气流受限且不完全可逆为主要特征的严重呼吸道疾病,临床上常因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肌疲劳等出现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甚至会出现嗜睡、昏迷以致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早期,痰液引流问题并不十分突出,而呼吸肌疲劳是主要原因,是应用无创压通气(NPPV)的最佳时机[1].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有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而被迫采取有创通气方法.我科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8例,临床上在控制感染、氧疗、解痉化痰畅通气道、支持对症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患者自主呼吸,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减少或避免了气管插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45.
急性间质性肺炎致死亡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2 6岁。因发热、咳嗽、气短 1周入院。于入院前1周无明显原因出现畏寒、发热 ,伴有干咳、憋气 ,症状在活动后加重 ,经外院抗炎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体检 :体温37 1℃ ,脉搏 10 2次 /min ,血压 10 5 / 70mmHg。双肺叩诊清音 ,右下肺呼吸音低 ,双肺未闻及干湿音。心律齐 ,未闻及杂音。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 8 4×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82 ,淋巴细胞 0 16 ;动脉血氧分压 77 5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2 6 6mmHg。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斑片状渗出物影及网格状高密度阴影。住院后予以抗感染、吸氧… 相似文献
46.
血清AFP,CEA,SF检测对肝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检测49例转移性肝癌、107例原发性肝癌和46例健康人血清的AFP、CEA、SF。结果:转移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癌的AFP阳性率为2.0%和48.6%(P<0.01)、CEA阳性率为83.7%和26.2%(P<0.01)、SF阳性率为71.4%和73.8%(P>0.05),原发癌为腺癌和非腺癌的转移性肝癌,其CEA阳性率分别为96.9%和58.8%(P<0.01)。提示AFP和CEA对转移性肝癌有诊断意义,尤其对原发癌为腺癌的转移性肝癌,AFP和SF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47.
48.
患者男,23岁,因上腹痛伴反酸、烧心2个月,发热2周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伴反酸、烧心、胸骨后不适,上述症状空腹时明显,进食后略有缓解,同时口腔出现白色分泌物,用苏打水漱口后好转。曾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示食管巨大溃疡,疑为食管癌,予雷贝拉唑、铝碳酸镁等治疗,症状缓解不满意。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A)和传统腺瘤的内镜和病理学特征的差异,加强对SA的认识。方法比较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出的80例SA和160例传统腺瘤的一般情况、内镜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结果SA患者平均年龄比传统腺瘤患者小[(57.5±13.8)岁和(62.3±12.2)岁,P=0.0038],而男女性别构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镜特征方面,SA主要发生于直乙结肠(60%),传统腺瘤好发部位为直乙结肠(45%)、升结肠(20%)和降结肠(19%),两组病变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镜形态分型(隆起型及表面型)和腺瘤大小方面比较,两组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学方面,SA具有独特的锯齿状结构,传统腺瘤为管状、管状绒毛状和绒毛状结构。传统腺瘤的低级别瘤变率高于SA(P〈0.05),但sA仍有约1.9%的局部恶变率。结论sA与传统腺瘤在年龄、发生部位和病理学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是一种独特的腺瘤类型,有一定恶变潜能,应引起临床和内镜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