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0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4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76篇 |
内科学 | 37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26篇 |
外科学 | 33篇 |
综合类 | 112篇 |
预防医学 | 50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38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5篇 |
肿瘤学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CT鉴别诊断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I-GVHD)与机会性感染性肠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HSCT后出现胃肠道症状且经内窥镜下组织活检病理确诊GI-GVHD(GI-GVHD组,n=31)或机会性感染性肠炎(机会性感染性肠炎组,n=28)患者,观察其CT表现差异。结果 GI-GVHD组CT显示肠壁增厚、肠壁强化、肠管积气及肠外CT表现肠周淋巴结增生、胆囊炎、膀胱炎或膀胱出血率均高于机会性感染性肠炎组(P均<0.05),而CT显示多灶性肠壁炎症及肠系膜水肿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有助于鉴别诊断HSCT后GI-GVHD与机会性感染性肠炎。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基于2D/3D配准技术测量离体颈椎标本椎间孔形态学的精度。 方法 获取16具颈椎离体标本的螺旋CT影像,通过三维重建获得相应标本的三维模型。然后改变标本的体位,再次行CT扫描并分别拍摄各具离体标本正侧位X线平片,采用2D/3D图像配准技术还原拍摄平片时颈椎的三维位置。利用Rapidform XOR3软件测量配准前与配准后C2/3至C6/7双侧的椎间孔面积、前后径和上下径。 结果 共测得椎间孔的面积、前后径和上下径各158个,经配对样本t检验,配准后椎间孔的面积、前后径、上下径与配准前相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椎间孔面积的准确度为96.77%、精确度为(1.27±1.16)mm2,前后径的准确度为94.35%、精确度为(0.30±0.27)mm,上下径的准确度为96.14%、精确度为(0.32±0.28)mm。 结论 应用2D/3D配准技术测量颈椎间孔的形态学参数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明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特征及短期胸部影像学发生病灶进展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可能发展为重型COVID-19患者。方法纳入2020年1月10日—2月8日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发热门诊治疗COVID-19患者312例,将首次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进展者180例和非进展者132例进行对比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 312例患者中位年龄52岁,男:女为0.9:1,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平均年龄均>50岁,在年龄、性别构成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患者合并糖尿病18例(10.0%),显著高于非进展组3例(2.3%)(P<0.01)。进展组患者因症就诊时间(3.5 d,IQR 1~6)、从出现症状到首次胸部CT检查时间(5 d,IQR 2~7)、从出现症状到首次复查胸部CT检查时间(9 d,IQR 6~11)及首次复查胸部CT与前次检查间隔时间(4 d,IQR 3~5)均明显短于非进展组(P<0.01)。症状表现为发热(84.6%),畏寒(53.2%)、咳嗽(48.4%)、乏力(37.5...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水蛭素对DIC模型的大鼠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 通过鼠尾静脉滴注脂多糖制作DIC模型,将大鼠分为三组即对照组、DIC组和水蛭素组,选取4个时间点(4,6,8,12 h)测定血小板计数,PT,APTT,纤维蛋白原和D-D水平的变化;同时用免疫印迹杂交法检测大鼠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IC组及水蛭素组血小板计数,PT,APTT,纤维蛋白原和D-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蛭素组上述指标变化明显低于DIC组(P<0.05);AQP4表达在水蛭素组明显低于DIC组(P<0.05).结论 DIC时产生的凝血酶可能通过上调AQP4蛋白的表达,参与脑水肿形成和发展;水蛭素通过抑制凝血酶的形成,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单独开窗、开窗联合分支支架技术治疗复杂胸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早期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例复杂主动脉弓降部病变患者,10例采用单独体外开窗技术重建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8例为体内开窗联合分支支架技术重建弓上分支动脉.观察术后破口封闭、降主动脉重塑及分支动脉血运情况.术后每半年门诊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化验和影像检查.结果 18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死亡,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随访率100%.所有患者无院外胸痛、腹痛及晕厥主诉.术后6个月全部患者经CTA证实,主体支架形态良好,分支动脉通畅,无内漏、移位.结论 开窗联合分支支架技术能为部分复杂胸主动脉弓降部病变实现微创治疗,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评价Hyper-CVAD/MA方案治疗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此方案治疗的20例侵袭性NHL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0例NHL患者的总有效率(RR)达60 %,完全缓解(CR)率达33.3 %,巩固化疗的CR率达23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尤其是用MA方案化疗时,75 %患者需要输注血小板,其他如消化道反应、肝肾毒性轻微,死亡率5 %。结论 Hyper-CVAD/MA方案是治疗侵袭性NHL较有前景的方案,但需要临床大样本、多中心观察。 相似文献
10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按照WHO命名其英文缩写为"COVID-19")是一种具有很强传染性的肺部炎症病变。作者从武汉肺科医院2020年1月20-30日确诊的COVID-19患者采取整群抽取法抽取了核酸检测阳性的185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将COVID-19的发现与命名、核酸检测、临床表现、CT表现特点与诊断价值等进行综合分析。185例COVID-19确诊患者中发热157例(84.9%),以中低型发热为主,39.0℃以上高热仅8例(4.3%);乏力、两下肢关节酸、胀、痛感患者58例(31.4%);不同程度的间断咳嗽、少痰、胸闷不适者142例(76.8%)。在同期整群COVID-19疑似患者364例中,核酸检查阳性185例(50.8%)。CT扫描主要表现为肺部多发斑片状、片状、大片状多形态的磨玻璃样密度影及间质改变,分布于两肺下叶及两肺外带为多,病灶内增粗的肺血管纹理明显、病灶进展较快等。依据CT扫描特点,在185例中以CT首诊第一诊断意见为COVID-19患者161例(87.0%的准确率)。因此,CT检查对COVID-19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在评价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及康复期患者的随访观察中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四川省南充市13例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以期提高临床诊治率。方法对南充市某院2010-02/2013-07收治的13例(均为住院病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0.80岁,且有非洲、东南亚务工史。所有病例均从血涂片和或骨髓涂片中检查到疟原虫。临床表现各异,涉及消化、血液、呼吸、神经等多个系统。其主要症状有:寒战、发热、热后出汗。实验室检查主要有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异常、肝脾肿大等。所有患者均给与蒿甲醚或联合磷酸氯喹和磷酸伯氨喹治疗,11例治愈,2例死亡,治愈率84.62%。结论输入性疟疾临床表现具有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极易导致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方法对本院41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药时间及服用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肝损害的分型进行综合评价,总结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前3名依次为:中草药及中成药14例(32.6%),抗生素10例(23.3%),降压药5例(11.6%)。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13例,占31.7%;胆汁淤积型15例,占36.6%;混合型12例,占39.3%。结论临床上多种药物可导致肝损害,因此在使用有肝损害副作用药物时,应及时检测肝功能,以求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