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纤颤(AF)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CHF伴快速AF患者70例,纽约心脏联合会分级(NYHA)Ⅱ~Ⅳ级,心室率≥120次/min;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去乙酰毛花苷组,每组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胺碘酮组首次剂量给予胺碘酮150mg缓慢静注,随后1.5mg/min微量泵维持;去乙酰毛花苷组首次剂量给予去乙酰毛花苷0.4mg或0.2mg缓慢静注,1h后无效者追加0.2mg。观察用药后不同时刻的心室率变化、药物平均起效时间、复律成功比例、B型利钠肽(BNP)变化、不良反应及随访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1,2,24h的心室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胺碘酮组用药后30min的心室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2h胺碘酮组患者心室率较用药前下降47%, 去乙酰毛花苷组下降28%;胺碘酮组与去乙酰毛花苷组用药后30min,1h,2h,24h心室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胺碘酮组和去乙酰毛花苷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9.8%和72.3%(P>0.05); 胺碘酮组和去乙酰毛花苷组的复律成功率分别为34.3%和8.6%(P<0.01);两组患者间BN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后(口服药物包括可达龙、美托洛尔、地高辛)仍为AF的比率分别为60.0%(21/35)和82.9%(29/3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6%和11.4%(P>0.05)。结论 胺碘酮是治疗老年CHF合并AF有效的药物之一,副反应轻,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2.
常用精神药物利用指数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精神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药物流行学的特点,方法随机抽取1998年度出院病历303份。采用WHO建议的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分析判别指标。结果除了碳酸锂、百忧解、舍曲林外,其余药物的利用指数均≤1。结论我院常用精神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分析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mRNA 在贲门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157例贲门癌患者术前血液标本中MMP-7 mRNA和hTERT mRNA表达,对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比较。对无转移的81例患者术后 6 、12个月进行随访,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相应检查,判断复发转移。并将MMP-7 mRNA和hTERT mRNA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复发转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57例贲门癌患者中,hTERT阳性表达73例(46.0 %);MMP-7阳性表达61例(38.8 %)。hTERT、MMP-7表达与性别(χ2值为2.597、0.199)、年龄(χ2值为4.314、0.073)等因素无相关性(均P>0.05),但与TNM分期(χ2值为10.624、14.530)、有无远处转移(χ2值为7.294、12.824)及组织的分化程度(χ2值为12.003、6.482)之间存在相关性(均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肿瘤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行微转移阳性患者术后12个月肿瘤转移概率是阴性患者的6.12倍(OR=6.120)。结论 贲门癌患者外周血hTERT及MMP-7 mRNA的异常表达与贲门癌的发展和转移有关,血液微转移检测对贲门癌早期发现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
本文通过对7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和血栓调节蛋白(TM)用免疫酶标法及血浆D-二聚体(D-Di)用半定量快速测定法进行测定。观察到脑梗塞急性期时三者均明显升高,恢复期组中仅FPA明显升高,脑动脉硬化组中FPA和D-Di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提示它们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其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在尖锐湿疣 (CA)中的表达 ,并探讨 HPV表达在 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对 2 0 0例标本行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 2采用 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 ,一抗为兔抗 HPV抗体 ,检测 CA中 HPV的表达。结果  1HE染色 2 0 0例 CA中 ,具有典型 CA组织结构者 180例、具有不典型 CA组织结构者 2 0例。其中 1例伴有癌变。 2用 HPV抗体检测 2 0 0例 CA标本 ,阳性为 190例 ,占 95 %,其中女性 180例中阳性 174例 ,占 96 .6 %;男性 2 0例中阳性 16例 ,占 80 %。另外在典型组织学结构的 CA中 ,有2例 HPV阴性 ,其余 8例 HPV阴性均在不典型组织学结构中。结论  CA是由 HPV所引起 ,应依据 HPV免疫组织化学法或原位杂交法的阳性表达做出病理诊断。 CA要与假性湿疣、寻常疣、乳头状瘤相鉴别。 CA可能癌变。  相似文献   
96.
本文回顾了我院1981~1989年收治的39例重度敌敌畏中毒病人,对阿托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讨论。资料与方法39例均为口服敌敌畏并有肺水肿和昏迷,符合重度中毒标准。其中抢救存活29例,死亡10例(除外因并发症和反跳死亡者)。将此分别从年龄、服药量、就诊时间、阿托品量/10分钟(简称10′)、达阿托品化时间和用量、意识恢复时间、血胆碱脂酶值(ChE)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表2,由表1可见:1.存活病人阿托品用量为5~10mg/10′,平均为11.5mg/  相似文献   
97.
OB吻合胶用于食管胃吻合术山西省肿瘤医院(030013)李澄涛,张荣生自1994年6月以来,我们对贲门食管恶性及良性疾患行食管胃切除,用OB吻合胶行食管胃粘合术17例,来发生吻合口瘘及狭窄等并发症,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1...  相似文献   
98.
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绝经后妇女心脏收缩功能及泵血功能的变化及尼尔雌醇对其心脏收缩功能及泵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测定 2 4例育龄妇女、绝经后妇女及口服尼尔雌醇不同时期 ( 3及 1 2个月 )各 3 0例的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育龄妇女比较 ,绝经后妇女反映心脏收缩功能及泵血功能的多项指标发生不利变化。左心室后壁运动幅度、平均左心室周径缩短率、室间隔增厚率、每次心搏量、每分钟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明显减少 ( P<0 .0 5) ,左心室短轴缩短率 ,左心室后壁增厚率及射血分数也明显减少 ( P<0 .0 1 )。服用尼尔雌醇后上述指标变化均显著好转 ( P<0 .0 5)。结论 :绝经后妇女服用尼尔雌醇前心脏收缩功能及泵血功能明显减退 ,而服用该药后其相应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9.
颅内出血是肝移植术后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预后差,死亡率高.我肝移植中心2007年12月1例肝移植术后出现大面积的颅内出血,经保守治疗救治成功.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8岁,因诊断"原发性肝癌(小肝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前患者消瘦明显伴顽固性腹水,总胆红素116 mmol/L,肌酐67 mmol/L,凝血酶原时间20.9s,MELD评分21,血小板43×109/L.手术历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江苏省苏中地区母系遗传性高血压(MIEH)的发病特点,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100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年龄、家族遗传史等。其中以276例MIEH为指示病例,筛选同期到本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27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病例,按照标准方法对指示病例和对照病例在腰围、腹围、体质量指数(BMI)、血生化检查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该地区MIEH患者发病特点:与父系遗传、无家族史的EH患者相比,MIEH患者发病年龄提前(P〈0.05),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与双亲系遗传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地区MIEH患者在腰围、腹围、BMI、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方面显著高于正常血压人群(P〈0.05)。肥胖、LDL-C、血糖、肌酐、尿素氮、尿酸与MIEH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本地区MIEH患者发病年龄提前,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靶器官损伤更多,其发病与肥胖、LDL—C、血糖、肌酐、尿素氮、尿酸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