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81.
近年来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重复癌的报道日益增多.1932年Warren等[1]提出重复癌概念,指同一患者的同一器官或多个器官、组织同时或先后发生的2种或2种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全身各处均可发生.本文就2例重复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2.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R+T组(32例)与R组(30例),R+T组行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R组行单纯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观察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R+T组有效24例,有效率75.0%,R组有效15例,有效率5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新型立体定向放疗联合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3.
目的本次试验通过在骨科护理当中应用探究不同的临床护理路径,从而检验不同的护理路径对于骨科治疗护理的具体临床实际影响。方法本次试验探究选取了于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骨科进行临床诊治的患者共160例,通过随机取样的均分方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用于最终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对比。对照组在试验探究阶段采用常规的骨科护理手段予以诊治,而观察组在试验探究阶段需要应用临床的护理路径来予以诊治,并最终比对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最终通过对数据查验比对总结为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在(16.5±3.2)d区间范围内、住院费用在(10 453.4±143.2)元区间范围内、疾病知识掌握率为91.2%、并发症的发生率在3.8%、总满意率为96.2%,其中满意达45例、一般为32例、不满意为3例。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在(21.2±3.0)d区间范围内、住院费用在(14 325.9±141.1)元区间范围内、疾病知识掌握率为76.2%、并发症发生率在8.8%、总满意率为88.8%,其中满意达31例、一般为40例、不满意为9例。通过以上数据的验证对比发现在此次试验临床护理路径的骨科护理探究过程当中,观察组的整体满意程度以及患者的恢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整体的数据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发现临床护理路径具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因此可在后续的临床护理当中对此类方法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52例(60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脱位、感染、神经血管损伤、DVT等进行护理。结果:52例(60髋)术后恢复良好,矫正了畸形、疼痛得以缓解。2年后随访无1例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关节伸屈功能、负重、行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获得了完全的恢复。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学习应用并实施,选出最佳的护理方法,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护理方法的可信度,极大地改善关节的功能,解除患者痛苦,促进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通过DNA损伤修复发挥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活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ip氨基甲酸酯(0.8 mg/g)建立NSCLC小鼠模型,观察肺组织表面结节的数量及形态在体评价黄芪多糖(300 mg/kg)的抗肿瘤活性;CCK8法评价黄芪多糖体外抗人NSCLC细胞系A549(40.00、20.00、10.00、5.00、2.50、1.25 μmol/L)和HCC827(100、50、25 μmol/L)增殖活性;并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测定(彗星试验)评价黄芪多糖对A549(40 μmol/L)和HCC827(50 μmol/L)细胞DNA损伤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Western blotting、RNA干扰、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研究黄芪多糖对VRK1/P53BP1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小鼠比较,黄芪多糖和吉非替尼(阳性药)组的结节数目显著减少(P<0.05、0.01);黄芪多糖组的肿瘤结节呈近似圆形,与紧密排列的肿瘤结节边界清晰,模型和吉非替尼组的结节呈现不规则结构,细胞排列松散,更具侵略性。黄芪多糖呈剂量相关性地抑制A549和HCC827细胞增殖,显著缩短的彗尾和橄榄炬(P<0.05、0.001),保护DNA完整性;显著增加NSCLC细胞中VR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同时免疫荧光分析发现P53BP1和VRK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VRK1蛋白可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移位;通过VRK1敲低反向验证上述结果。结论 黄芪多糖通过激活VRK1/P53BP1信号转导途径增强DNA损伤修复,进而抑制NSCLC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7.
目的:了解晋城市儿童铅中毒流行病学状况。方法:应用自编儿童铅损伤调查问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铅检测采用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对晋城市市区、城区、矿区和泽州县6所幼儿园、12所小学共44 052名3~12岁儿童进行全血血铅检测,并对不同区域间和年龄段儿童铅中毒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被调查的44 052名儿童中,血铅水平≥100μg/L有14 603名,铅中毒检出率为33.15%;区域间儿童铅中毒检出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5),其中泽州县儿童铅中毒检出率最低,矿区的检出率最高;不同区域幼儿园之间、小学儿童之间铅中毒检出率差异均非常显著,幼儿园中市直最高(36.59%),泽州最低(25.33%),小学生中矿区最高(43.07%),泽州最低(24.24%);7~12岁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显著高于3~6岁组儿童,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导致儿童铅中毒的危险因素有住房位于工业区域或交通繁忙区、矿区、居室近半年内进行装修、常玩玩具、常吃爆米花、有异食癖和常咬铅笔等文具。结论:晋城市儿童铅中毒流行病学状况不容乐观,改变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习惯是关键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8.
早产儿肺功能检查是鉴定呼吸系统成熟度、揭示其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研究早产儿肺功能变化对更好地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判定疾病性质及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呼吸机参数、评价治疗效果和药物疗效、判断疾病预后以及随访都能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9.
90.
分离鼠胎肝细胞 ,观察人肝细胞生长肽 (HGP)和小鼠白血病抑制因子 (mLIF)对鼠胎肝细胞生长和肝干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从大鼠胚胎 ( 12日龄 )肝中分离肝细胞 ,采用MTT比色法、3H TdR掺入法和碱性磷酸酶 (AKP)检测法。结果表明 ,人HGP能剂量依赖性地促进胎肝细胞的DNA合成和增殖 ,50 0~ 2 0 0 0U/ml的mLIF能明显促进肝干细胞集落的生长和维持未分化状态。肝干细胞培养基的组成为 :5%FBS(国产或进口 ) ,10 %国产NCS ,0 .14mM的β ME ,4 0ng/ml伴白蛋白 ,10ng/ml的人bFGF ,0 .5~ 1.0 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