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早产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吸入-氧化氮(iNO)治疗早产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本院收治的因呼吸窘迫综合征引起低氧性呼吸衰竭,且胎龄<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iNO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及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iNO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O吸入治疗,NO吸入浓度从5 ppm开始,最高20 ppm,持续吸入时间24~72 h,同时动态监测主要血气指标,包括pH、PaO2、PaCO2、PaO2/FiO2、SaO2、动脉-肺泡血氧分压差[(A-a)PO2]以及氧合指数(OI)的变化.结果 iNO组(n=16)与对照组(n=19)比较,治疗后12、24、48 h及72 h血气指标明显改善(P均<0.05),其中24 h最明显[pH(7.4±0.1)比(7.2±0.1),PaO2(68.7±10.1)mm Hg比(51.6±11.3)mm Hg,PaCO2(38.6±8.2)mm Hg比(48.4±12.1)mm Hg,PaO2/FiO2(206.8±32.5)mm Hg比(165.2±22.7)mm Hg,SaO2(0.93±0.07)比(0.81±0.09),(A-a)PO2(227.4±126.8)mm Hg比(346.7±160.2)mm Hg,OI(5.8±3.5)比(9.2±6.2)].iNO组气道NO2浓度<1 ppm,出血时间正常,死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未增加.结论 iNO治疗早产儿低氧性呼吸衰竭能够显著改善氧合功能,纠正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开展区域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提高地区围产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 转运前的准备工作,转运救护车车载设备的申请,人员的培训,转运制度的制订,转运流程的熟悉及完善.定期总结转运资料反馈给转运医院.结果 一年来共出车208次,转运各类新生儿/早产儿203名.占同期住院病人的18.64%,其中早产儿占40.39%.缺氧缺血性脑病21.67%,呼吸窘迫综合征17.24%,极低出生体重儿9.85%,死亡2.96%.最低体重800 g,最小胎龄29周.11例在基层医院进行气管插管并用车载呼吸机转回.结论 高标准高规格地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能较好地解决基层医院技术设备上的不足,提高了早产儿/新生儿院前抢救水平,争取了时间,减轻了随后的治疗难度,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床旁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在指导新生儿胃肠道手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胃肠道手术后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新生儿75例,其中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非USCOM组34例,主要根据心率、血压、血气乳酸等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选择性头部亚低温(SH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新生儿重度HIE共54例,至入院96h有效病例41例,随机分为SHC组(n=21)和对照组(n=20).SHC组患儿生后6 h内开始给予SHC治疗,鼻咽部温度维持在(34.0±0.2)℃,直肠温度维持>34.5℃,持续72 h,然后自然复温;对照组患儿直肠温度维持36.0~37.5℃.两组均进行心电图、血压、经皮氧饱和度、鼻咽部温度和直肠温度监测.观察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严重心律失常、静脉血栓或出血、难以纠正的低血压.疗效观察指标包括:18个月时严重伤残发生率和病死率,智能测验运动发育指数及认知发育指数.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和肾功能衰竭.至生后18个月随访,共失访6例(14.6%),其中SHC组和对照组的失访率分别为14.3%(3/21)和15.0%(3/20),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际有效病例SHC组为18例,对照组为17例.SHC组和对照组的死亡和严重伤残联合发生率分别为22.2%(4/18)、52.9%(9/1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HC持续72 h治疗新生儿HIE是可行和安全的,可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及严重伤残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了解28 ~ 36周正常早产儿出生时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特征,为早产儿临床脑功能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胎龄28~ 36周早产儿135例,采用国产数字化振幅整合脑功能监护仪(CFM3000,样机)分别于生后3d内进行监测,每次连续监测4h。分析正常28~36周早产儿aEEG背景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周期性)、电压和带宽。结果 连续性电压由28周的30%增加至36周时的85.7%(x2=28.2,P=0.026)。睡眠-觉醒周期出现率由28周的10%增加至36周时的100%( x2=192.4,P<0.01)。窄带下界电压由28周的(6.8±1.7) μV升至35~36周的9.7~10.1 μV(F=11.4,P<0.01)。窄带带宽由28周的(21.3 ±8.3)μV降至36周的(14.9±7.5) μV(F =8.731,P=0.000)。aEEG连续性、周期性、窄带带宽和总评分与胎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0.81、0.55和0.78,P均<0.05,窄带下界电压(μV)与胎龄的相关系数为0.38,P< 0.05。结论出生时胎龄越大,aEEG越成熟,表现为aEEG图形的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渐趋明显,窄带下界电压逐渐升高,带宽变窄。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基于事件驱动的智能辅助决策在提高医院行政总值班效能的应用成效。方法 在OA系统中引入基于事件驱动的智能辅助引擎,采用非同期对照方法,比较使用智能辅助引擎前后6个月行政人员辅助决策知识的知晓率和问题处理有效率。结果 在辅助决策的知晓情况方面,两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问题处理有效率方面,两组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事件驱动的智能辅助引擎,提高了行政总值班的工作效率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保障了医院的运行。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腹腔引流治疗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治疗NEC的最佳途径。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01月收治NEC31例,临床分期为BellⅡ、Ⅲ期。12例行手术治疗,19例行腹腔引流术。比较两组的禁食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粪OB转阴时间、依赖静脉营养时间、治愈率、病死率、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腹腔引流组禁食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依赖静脉营养(TPN)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肠狭窄及腹腔脓肿发生率均低于手术治疗组。结论早期应用腹腔引流相对手术治疗提高BellⅡ、Ⅲ期NEC的治愈率,缩短禁食时间,较快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及静脉营养时间,可降低肠狭窄、腹腔内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晚期应用治疗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剂量地塞米松应用于治疗重度BPD前后呼吸机参数、临床体征、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激素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AP、FIO2明显下降;哮鸣音、痰量明显减少;低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明显好转;不良反应较少出现。结论选择小剂量地塞米松晚期应用治疗重度BPD能够明显有助于撤离呼吸机,减轻氧依赖,改善呼吸困难,同时不良反应少,对于治疗重度BPD患儿是很好的选择手段。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腹腔引流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治疗NEC的最佳途径。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NEC 49例,临床分期为BellⅡ、Ⅲ期,30例行保守治疗,19例行腹腔引流术。比较两组的禁食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粪OB转阴时间、治愈率、死亡率、并发症、住院时间、中转手术率。结果腹腔引流组禁食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肠穿孔、肠狭窄和中转手术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结论早期应用腹腔引流相对保守治疗提高BellⅡ、Ⅲ期NEC的治愈率,缩短禁食时间,较快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可降低肠坏死、肠穿孔、肠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总结多表皮生长因子10(MEGF10)基因缺陷致早发性肌病、无反射、呼吸窘迫和吞咽困难(EMARDD)患者的遗传学和临床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于2022年4月诊断的1个家系3例MEGF10基因缺陷致EMARDD患儿的病例资料。并以多表皮生长因子10肌病或MEGF10myopathy为检索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9月相关文献, 结合本家系资料, 对MEGF10基因缺陷致EMARDD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和基因型特点进行总结。结果先证者男, 同卵双胎之大, 7日龄, 因生后间断发绀伴吸吮能力弱7 d余收入院。患儿生后即出现喂养及哭闹时口唇发绀伴喂养困难。入院查体发现四肢活动减少, 双手第2至第5指呈屈曲状态, 近节指间关节伸直受限, 双髋外展均有受限, 左侧为重, 诊断为新生儿吞咽困难, 先天性指畸形。入院后给予肢体康复和口腔康复训练, 患儿自主呼吸逐渐平稳, 可经口喂养, 病情好转出院。先证者弟弟同期收入院, 与先证者同卵双胎, 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同先证者。先证者兄长生后表现为生长发育落后、重度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