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0篇 |
免费 | 137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篇 |
儿科学 | 13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80篇 |
口腔科学 | 18篇 |
临床医学 | 183篇 |
内科学 | 77篇 |
皮肤病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76篇 |
特种医学 | 6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10篇 |
综合类 | 359篇 |
预防医学 | 127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101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141篇 |
肿瘤学 | 1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64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腋臭微创手术目前以薄层皮瓣法大汗腺切除术最为常用[1-2],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皮下血肿[2-4].为此,我们在术后采用宽U缝合打包技术,替代之前的绷带8字加压包扎法,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扩散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 )值与纤维化含量、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 P )表达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进行3.0T 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使用单一层面法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癌区ADC值,并对胰腺癌患者的蜡块进行Masson染色及FAP免疫组化染色,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ADC值与纤维化含量、FA P染色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区的ADC值与纤维化含量呈负相关( r=-0.459),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6),中~高分化组ADC值与纤维化含量呈负相关( r=-0.564,P=0.044)。ADC值与 FA P染色评分呈负相关( r=-0.479,P=0.036)。结论胰腺癌的ADC值与其病理参数间呈负相关,DWI有望对胰腺癌的病理特征实现定量成像,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63.
比较常见的前纵隔肿瘤有胸腺肿瘤、生殖细胞性肿瘤、淋巴瘤等。前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依肿瘤大小、部位及良恶性的不同而异,其早期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一般随瘤体增大才会出现胸痛、憋气等症状,所以早期诊断较困难,易误诊漏诊。笔者选取2例前纵隔占位的病例,通过分析其18F-FDG PET/CT影像学及临床特征进行鉴别诊断,归纳总结诊断思路,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调控血管内皮糖萼异常,改善重症中暑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暑组、血必净组,每组16只,其中8只用于伊文思蓝(EB)法测定。采用高温高湿[温度(40±2)℃,湿度65%±5%]打击60 min制备中暑大鼠模型,血必净组大鼠于造模前连续3 d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2 ml/kg,2次/d)。各组大鼠于造模后2 h行麻醉处理并取材,记录肺湿/干重比,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浓度,EB法测定肺血管通透性,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肺血管表面透明质酸(H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磷脂酰肌醇聚糖-1(Glypican-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E-选择素(E-selectin)等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肺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PA)的表达水平。结果 血... 相似文献
65.
为减轻对颞叶脑组织的牵拉,一个入路同时切除位于颅中窝、颅后窝及颞下窝的颅底肿瘤,作者采用经颧弓游离额下入路的手术方法.成功地对9例同时或分别位于颅中窝、颅后窝及顾下窝的肿瘤病人施行手术治疗.其中镜下全切6例,次全及大部切除3例。实践表明,经颧弓游离翎下入路对同时或分别位于颅中窝、颅后窝及颞下窝肿瘤显露满意,且对额叶脑组织的牵拉轻微,是一较为理想的显微颅底外科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6.
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对人NSCs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行原代培养的同时,分别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神经生长因子(NGF)、维甲酸(RA)等因子,观察其对NSCs定向分化的作用。结果EGF培养的NSCs,克隆球形成慢且较松散,经血清诱导分化后,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仅有少数神经元。而bFGF培养的NSCs则生长良好。在加血清诱导分化后,不同浓度bFGF培养的NSCs分化的细胞不同。bFGF与EGF共同培养的NSCs,其生长及神经球形成良好。在加血清诱导分化后,分化的神经细胞比例更接近脑内神经细胞的组分。NGF对神经球的形成无明显影响,但可促使其向神经元分化。RA使神经克隆球形成,可使NSCs直接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NSCs的增殖及定向分化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7.
全脑缺血后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后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β-羟化酶(DβH)的表达并对海马区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5-HT)和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5-羟吲哚乙酸(5-H IA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TH及DβH呈阴性表达。全脑缺血再灌注后1 d,3 d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TH及DβH表达阴性。5 d后神经元TH及DβH呈阳性表达;全脑缺血再灌注后6 h,缺血组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显著上升,NE、肾上腺素、多巴胺及5-HT分别为对照组的232.5%、347.3%、336.1%和210.1%,1 d后开始回落,3 d已明显低于对照组,5 d后又有回升并接近对照组;缺血组,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产物HVA、5-H IAA含量于全脑缺血再灌注后6 h开始上升,1 d依然保持较高的水平,至3 d回落,5 d接近对照组。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显著上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显著上升可能是导致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8.
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切除前、中颅底肿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切除前、中颅底肿瘤中的意义和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前、中颅底肿瘤89例,其中包括颅眶沟通瘤9例、颅鼻沟通瘤7例、颅眶鼻沟通瘤6例。在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可见的肿瘤部分,再用神经内镜寻找残余的肿瘤并切除。结果在常规显微神经外科切除肿瘤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残余肿瘤,在内镜下进一步切除,80例(89.9%)肿瘤达全切除,6例(6.7%)获次全切除,3例(3.4%)为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前、中颅底肿瘤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共32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采用可脱性球囊微导管技术经股动脉途径闭塞颈内动脉破口处或破口处患侧颈内动脉主干。结果28例一次性治愈;4例术后16~48h因球囊发生早泄移位复发,经再次以可脱性球囊栓塞后治愈。本组有28例(87.5%)闭塞了瘘口,颈内动脉主干保持通畅;4例同时闭塞了瘘口及颈内动脉主干。27例获随访(术后6个月~5.2年),无复发。结论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是治疗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0.
白藜芦醇对大鼠脑创伤后TNF-α和IL-1β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白藜芦醇治疗后脑创伤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的浓度变化,探讨白藜芦醇的脑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分伤后3h、12h、24h、48h、72h共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每组动物5只。Feeney法自由落体致伤动物。治疗组给予白藜芦醇(50mg/kg体重)腹腔注射治疗,伤前1d治疗一次,伤后每天治疗一次;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分别于伤后各时间点股静脉取血,静置分层后离心,取血清低温保存,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β浓度。结果伤后治疗组TNF-α和IL-1β浓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白藜芦醇可以降低伤后血清TNF-α和IL-1β浓度,对脑创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