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篇 |
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82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内科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综合类 | 22篇 |
预防医学 | 31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各亚型感染或多亚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采用PCR扩增、基因芯片探针杂交分型检测法检测98例CIN患者的HPV亚型。以35岁为界将98例CIN患者分为两组,年龄≤35岁者为A组(43例);年龄>35岁者为B组(55例)。结果 98例CIN中HPV阳性率,CINⅠ为72.41%(21/29),CINⅡ为75%(27/36),CINⅢ为96.97%(32/33)。HPV单重感染率在CINⅠ、CINⅡ和CINⅢ中分别为41.38%(12/29),44.44%(16/36)和57.58%(19/33);HPV双重感染率在CINⅠ、CINⅡ和CINⅢ中分别为27.59%(8/29),19.44%(7/36)和27.27%(9/33);HPV多重感染率在CINⅠ、CINⅡ和CINⅢ中分别为3.45%(1/29),11.11%(4/36)和12.12%(4/33)。CINⅠ中主要为低危型HPV感染,CINⅢ中以HPV16为主导感染亚型。AB两组HPV16感染率分别为20.93%(9/43),40%(22/55),差异具... 相似文献
42.
沙眼衣原体是目前感染率最高的性传播性疾病病原体,为引起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因其感染常呈亚临床状态,实验室检测对设备及技术要求高,临床医师相关知识欠缺,以及缺乏充足条件筛选高危人群并进行追踪治疗性伴侣,其潜在危害十分重大。妊娠期沙眼衣原体感染对妊娠有诸多不良影响:病原体本身造成的损伤机制及其引发的免疫反应是造成流产、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死胎、宫内感染、新生儿感染、产褥期感染和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因此,有针对性地及时检查和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是降低母婴病率,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3.
宫颈细胞学筛查中非典型腺细胞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型腺细胞(AGC)是2001年Bethesda系统在宫颈细胞学筛查中的一种新的细胞分类,其进一步分为非其他特定类型、倾向于肿瘤性、宫颈内膜原位腺癌和腺癌4类,倾向于肿瘤性类型发生癌及癌前病变的几率远较非其他特定类型大.诊断为非其他特定类型AGC或倾向于肿瘤性AGC的患者需行阴道镜检查、宫颈管搔刮,如患者年龄>35岁还需行子宫内膜活检.若以上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则每3~6个月行1次细胞学监测,直到连续3次结果正常就转入常规筛查:若以上结果有任一项为阳性,则需按照美国阴道镜和子宫颈病理学会提出的原则行进一步的检查治疗.对于倾向于肿瘤性AGC的患者,若其母亲已有此种诊断那么其发生癌及癌前病变的几率显著增高,所以要求行宫颈锥切和(或)其他检查. 相似文献
44.
唐氏综合征的产前诊断分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氏综合征是人类常见的染色体疾病,经典的细胞遗传学方法是诊断唐氏综合征的金标准,但其局限性不适合大规模的产前诊断.随着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发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定量荧光PCR(QF-PCR)、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GH)、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引物原位标记技术(PRINS)等被用于唐氏综合征快速产前诊断,各种方法各有优劣,改进后会大力推进唐氏综合征的产前诊断速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构建Pim-3慢病毒质粒,鉴定其在卵巢癌SKOV3细胞中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 RT-PCR法提取Pim-3 cDNA,经T-A克隆及双酶切将其与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EF1-MCS-T2A-copGFP重组;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后,将阳性重组质粒导入病毒包装细胞293T中;收集病毒上清液转染SKOV3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情况,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im-3 mRNA及其蛋白.结果 RT-PCR法获得Pim-3基因,重组质粒酶切后片段大小及基因测序结果显示pCDH/Pim-3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将感染重组质粒及空载体的293T细胞生产的病毒上清分别感染SKOV3细胞,感染重组质粒的SKOV3细胞中Pim-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载体细胞.结论 成功构建了pCDH/Pim-3重组慢病毒质粒,建立了Pim-3高表达SKOV3瞬转细胞模型,为探讨Pim-3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国内外常采用PCR扩增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进行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的基因诊断及产前基因诊断。检测的STR基因座数目增多,DS的诊断 相似文献
47.
泛素-蛋白酶体复合通路是一种高效蛋白降解途径,主要负责真核细胞内蛋白质的选择性降解.该通路通过其特殊的蛋白酶体裂解活性,上调或下调妇科恶性肿瘤中某些细胞周期蛋白、抑癌基因和转录因子等的表达,并可以通过改变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性Ⅰ类抗原(MHC-Ⅰ)限制性抗原肽的生成,参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新近研究资料表明,特异性蛋白酶体抑制剂可诱导多种肿瘤细胞系凋亡,为妇科恶性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8.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假丝酵母菌的致病性,个体的系统免疫和局部免疫的状态,妊娠期外生殖道环境的生理性改变,妊娠期雌、孕激素水平的显著变化,妊娠期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以及许多妊娠期特发性疾病的影响等.但目前尚无统一解释,这就为有效预防及针对性治疗妊娠期VVC带来一定困难,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就成为一种趋势.就妊娠期VVC在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加以. 相似文献
49.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盆腔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盆腔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症状之一,但盆腔疼痛也是妇科常见的就医主诉,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盆腔疼痛,诸如原发性痛经、急慢性盆腔炎、盆腔静脉瘀血症及一些外科疾病。正是由于引起盆腔疼痛的疾病很多,准确判断疼痛产生的部位及确切的病变较为困难,且个人的心理因素及耐受程度的差别对疼痛的感受亦有重要影响,因此在众多的病因中鉴别出确切病因是重要而困难的。1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盆腔痛的原因 盆腔疼痛可分为内脏痛和躯体痛,来自子宫、卵巢、输卵管、肠道、膀胱的疼痛为内脏痛,来自壁层腹膜、筋膜、肌肉及肛门的疼痛为躯… 相似文献
50.
术前介入化疗在子宫内膜癌的应用及对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术前持续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随后手术的影响。方法 在DSA下超选择与肿瘤血管染色占优势侧的子宫动脉,持续动脉滴注顺铂100mg和阿霉素50mg5d,拔管后3-4周手术。选择化疗后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0例为NAC组,随机选择同期直接手术的40例作为对照,比较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术前化疗组20例中完全缓解率为5.0%,总反应率为60.0%,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膀胱肠道功能恢复和创口愈合情况均无差异。NAC组浸润肌层外1/2的例数和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子宫动脉化疗可缩小肿块体积,消除亚临床转移,但并不增加随后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