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对不典型鳞状细胞分流监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分流临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54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进行高危型HPV检测和阴道镜检查,镜下定位活检可疑病灶.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结果654例中,高危型HPV检测呈阳性的病例为411例,阳性率为62.8%。经病理学确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病例为58例,占总数的8.9%(58/654),其中CIN Ⅱ和CIN Ⅲ共计43例.占CIN的74.1%(43/58);CINⅡ,CINⅢ的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80.8%及94.1%。ASCUS患者中以高危型HPV检测、直接选择阴道镜检查,检出CIN的敏感度分别为88.9%和65.5%;对诊断CINⅡ和CINⅢ。高危型HPV的敏感度为94.1%,阴道镜的敏感度为65.1%。结论ASCUS患者中高危型HPV的CINⅡ和CINⅢ检出有较高的敏感度,对ASCUS可有效地进行分流监测,患者可不必再做阴道镜检查和活检。 相似文献
2.
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消退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消退规律,了解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病变残留或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因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宫颈电环切除术的502例妇女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存在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进行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后,术后6、12、18、24个月HPV清除率分别为83.63%、94.39%、97.31%、98.88%。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人群病变残留或复发率达26.85%。结论宫颈电环切除术后6个月高危型HPV己大部分消退,术后2年基本完全消退。术后宫危型HPV持续感染是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术后HPV阳性妇女,宜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3.
P16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16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间广东省人民医院40例正常宫颈组织、10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56例宫颈浸润癌中P16和Ki-67的表达,并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高危型HPVDNA。结果P16和Ki-67的表达强度与CIN的严重程度分别呈正相关(P<0.01)。P16和Ki-67在CINⅡ、CINⅢ、宫颈鳞癌及腺癌中表达呈阳性至强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CIN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88.9%(177/199),其中正常宫颈42.5%、CINⅠ87.5%、CINⅡ与CINⅢ均100%、宫颈鳞癌98.0%、腺癌60.0%。高危型HPVDNA负荷量与P16、Ki-67的表达强度分别呈正相关(P<0.01)。结论P16和Ki-67的表达强度与CIN的严重程度以及高危型HPVDNA负荷量密切相关;P16和Ki-67可作为诊断CINⅡ及CINⅢ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p21~(WAF1/Cip1)和p27~(Kip1)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负向调控因子p21WAF1/Cip1和p27Kip1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选择妇科门诊宫颈疾病专科就诊患者163例,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负荷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确诊,并用活检组织行p21WAF1/Cip1和p27Kip1免疫组化检测,比较慢性宫颈炎、CINⅠ-Ⅲ及宫颈癌各组间HR-HPV负荷量和p21WAF1/Cip1、p27Kip1表达差异。结果:各病理类型病变(共5组)的HR-HPV阳性率分别为:慢性宫颈炎38.46%(15/39),CINⅠ80%(12/15),CINⅡ81.82%(18/22),CINⅢ93.33%(56/60),宫颈鳞癌88.89%(24/27)。慢性宫颈炎HR-HPV DNA负荷量明显低于其他4组(M=0.56pg/ml,P<0.01),CINⅠ~Ⅲ及宫颈癌4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21WAF1/Cip1和p27Kip1阳性表达率在CINⅠ~Ⅲ及宫颈癌4组间无显著差异(CINⅠ40.00%、60.00%,CINⅡ54.55%、54.55%,CINⅢ56.67%、70.00%,宫颈癌51.85%、77.78%,P>0.05),但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5.13%、17.95%,P<0.01);p21WAF1/Cip1和p27Kip1表达增强与HR-HPV DNA负荷量升高和宫颈病变进展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为:p21WAF1/Cip1:0.27、0.34,P<0.01;p27Kip1:0.30、0.46,P<0.01。结论:p21WAF1/Cip1和p27Kip1表达增强与宫颈病变进展密切相关,对宫颈HR-HPV持续感染及高负荷量患者可行p21WAF1/Cip1和p27Kip1检测以预测细胞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宫颈电环锥切术(LEEP)术式对残留/复发、生育力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LEEP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3-2006年因CINⅡ~Ⅲ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接受LEEP手术,且有生育要求,术后定期随访的患者共84例,根据接受的LEEP术式将其分为"一刀法"和"两刀法"组,比较两组的锥切范围及预后。结果:"一刀法"的锥切深度小于"两刀法"[(1.572±0.380)cmvs.(1.842±0.490)cm,P=0.033],前者的术后残留/复发率明显高于后者(22.2%vs.4.5%,P=0.035);"一刀法"和"两刀法"的锥切宽度[(2.111±0.631)cmvs.(2.223±0.460)cm,P=0.366]、术后自然受孕率(94.4%vs.98.5%,P=0.385)及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22.2%vs.13.6%,P=0.462)无明显差异。结论:"两刀法"LEEP术不仅有效降低了术后病变残留/复发率,也不增加不良妊娠事件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LEEP术式。 相似文献
6.
全子宫切除术后输卵管脱垂的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 36岁 ,住院号P6 2 72 1。因子宫肌瘤在硬脊膜外麻醉下 ,于 2 0 0 0年 7月 4日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第3天出现高热 ,达 39℃。术后第 6天起出现阴道出血 ,量多伴头晕 ,经对症治疗后阴道出血停止 ,术后第 12天痊愈出院。患者出院后不久即出现阵发性的阴道排液 ,带有血丝 ,伴有臭味及下腹隐痛。于术后 3个月回院进一步检查 ,膀胱注入美蓝液后检查阴道残端无蓝色液体流出 ;行阴道镜检查见阴道残端左侧角有一束潮红菜花样组织突出 ,活检送病理检查 ,结果是“息肉组织”。静脉肾盂造影 (IVP)检查示“双侧输尿管行程未见异常”。根据… 相似文献
7.
影视阴道镜下RCI评分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影视阴道镜下RCI(ReidColposcopicIndex)评分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影视阴道镜的动态观察下 ,对分别涂 5 %醋酸及复方碘溶液后宫颈上皮和血管的改变 ,运用RCI评分 ,作出阴道镜诊断并取活检 ,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结果 每项阴道镜图像特征的评分越高 ,与CINⅡ及CINⅢ的关系越紧密。RCI评分对诊断CINⅡ及CINⅢ的价值各有不同 :总分≥ 3分的诊断敏感性 96 39% ;总分≥ 5分的诊断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明显升高 ;醋酸白色上皮的程度≥ 1分的诊断敏感性 95 88% ,阴性预测值 96 88% ;碘试验 =2分的诊断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93 87%和 83 12 %。结论 RCI评分法对诊断CIN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是规范而客观评估阴道镜图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21,自引:3,他引:121
目的:评价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91年5月至2002年4月进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1407例,行镜下定位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近4年来CIN的发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在30-39岁的病例占80.29%,经病理确诊CIN406例,包括CIN Ⅰ209例,CINⅡ104例和CINⅢ(包括CIS)93例;慢性宫颈炎625例,湿疣187例,息肉139例,其他50例(包括宫颈纳氏囊肿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乳头状瘤9例),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准确性为79.67%,敏感性为96.06%,特异性为73.03%,阳性预测值为59.095,阴性预测值为97.86%。CIN在阴道镜下的图像以醋酸白色上皮的出现率最高为83.50%,对CIN诊断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高;与点状区和(或)镶嵌同时存在时,对CIN诊断的敏感性下降,特异性升高,结论: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价值在于其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高,在国内适合作为CIN的筛查方法,统一阴道镜的评分标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宫颈专科做宫颈病理检查的共594例,其中病理结果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376例(病例组),病理结果正常的218例妇女(对照组),进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危险因素包括了:性生活情况、婚姻生育状况、吸烟、家族史、口服避孕药、感染性传播疾病、社会经济因素、教育水平、是否做筛查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SIL的Logistic多因回归分析结果:高危型HPV感染,性伴侣个数,产次.教育水平是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高危因素,P≤0.05,OR值分别为2.967.1.702,1.384,1.496;初次性生活年龄较晚,行宫颈细胞学筛查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保护性因素,P≤0.05,OR值分别为-0.903,-0.16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性伴侣较多,多产,教育水平较低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危险因素,宫颈细胞学筛查和初次性生活年龄较晚为保护性因素,提示防癌工作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