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3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激素替代治疗在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重脓毒症时机体通过内分泌激素水平及免疫状态的改变来适应和对抗应激。过分强烈的应激状态将损害或耗竭机体的适应潜能,可导致严重后果。激素替代治疗是有利的治疗措施。循证医学证实,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应用不但不能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死率,反而增加感染机会,生理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该症治疗上得到推崇;合理使用胰岛素,控制严重脓毒症患者血糖,补充甲状腺素可降低机体高分解状态。激素替代治疗将会在脓毒血症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初步了解肠道病毒(EV)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中的流行概况。方法2003-09—2005-04,于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的815例ARI患儿,取其鼻咽深部分泌物,用病毒分离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EV,用病毒分离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7种呼吸道病毒。取144例患儿双份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EV抗体。结果病毒总检出率50.9%,RSV阳性率最高(24.9%),其次为EV(16.9%)。EV在不同月份阳性率为0~34.2%,冬季阳性率最低。RT-PCR、双份血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3种检测EV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6.2%、7.6%和1.0%。332例急性喘息患儿中,EV阳性率20.8%,仅次于RSV(42.5%);3岁以上喘息患儿中,EV阳性率最高(33.9%),而3岁以下患儿中,RSV阳性率最高(48.7%)。结论在住院ARI患儿中,EV是仅次于RSV的常见病原,也是引起小儿急性喘息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EV在年长儿中阳性率相对较高,冬季阳性率较低。RT-PCR法检测EV,快速、敏感、特异,可用于小儿EV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63.
糖皮质激素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休克属严重脓毒症,是引起ICU患儿病死的主要原因。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感染性休克已有多年。但对糖皮质激素使用的指征、剂量及疗程却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本文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1感染性休克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1.1病理生理[1]严重的感染可激活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出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激活。研究表明,多种炎症介质,如白介素-1(IL-1),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进而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加,最终使肾上腺皮质更多地分泌糖皮质激素。在…  相似文献   
64.
欧洲198家监护病房的资料显示,严重脓毒症患者约占30%,这些患者中有一半被诊断为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1].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也是引起危重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2].如何改进治疗及提高抢救成功率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大量相关研究工作,特别是多项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进行,使新的、更可靠的资料不断涌现,为不断完善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
体外膜肺对绵羊血液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体外膜肺(ECMO)对绵羊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 13只健康绵羊,静脉注射肝素200U/kg后30min,经静脉-动脉通路进行体外循环,观察静脉注射肝素前(实验前)、注射肝素后30min(ECMO前)及ECMO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结果 ECMO1h时血小板计数从实验前的(259±122)×109/L下降到(140±71)×109/L,ECMO3h血小板为(131±51)×109/L,与实验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q′分别为4.57和4.90,P均<0.01)。ECMO前血小板聚集率与实验前比较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意义。ECMO开始后3h,胶原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从ECMO前的(42±13)%和(40±10)%下降到(32±11)%和(31±8)%(q′分别为3.10和3.21,P均<0.05)。PT和APTT在ECMO开始后1h均明显延长,与实验前和ECMO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ECMO开始后1h,WBC从实验前的(12.1±4.1)×109/L下降到(3.9±2.9)×109/L(q′=7.62,P<0.01),ECMO3h,WBC仍在较低水平,与实验前比较,差异仍有非常显著意义(q′=6.00,P<0.01)。停ECMO24h,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PT、APTT和WBC均明显恢复,与实验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ECMO可引起一过性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碍和凝血功能异常。停ECMO后24h,以上指标均可自行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6.
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临床与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的临床与死亡相关因素,以利进一步降低重症MAS的病死率.方法对1993~1996年间上海新华医院、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9家医院收治的81例重度MAS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应用SAS统计软件,对死亡因素进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结果81例患儿中死亡32例,病死率39.5%.胎龄、1分钟Apgar评分及多种并发症如持续肺动脉高压、缺血缺氧性脑病和气胸的发生与死亡密切相关(P<0.05).结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症MAS的较高病死率(接近40%)提示,对常规分娩时的复苏吸引和单纯通气效果应进一步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67.
近20年来,对危重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已成常规,主要包括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二者是临床营养的两大支柱,对危重患者的救治起了重要作用,但可产生各种合并症,包括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危重患者由于其本身病变,也可出现各种严重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本文讨论营养支持中主要营养物代谢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问题,及某些易出现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危重状态的营养支持。1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中主要营养物的代谢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  相似文献   
68.
为评价肺表面活性剂(PS)治疗RDS和重症肺炎的疗效。本文对12例接受PS治疗的新生儿RDS和重症肺炎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在病程不同时期的a/AP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需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缚(P均〈0.05)。治疗组患儿的存活率为75%,对照组为3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PS治疗能有效  相似文献   
69.
陈夏六君汤是由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法夏等六味药组成。功能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和胃消痞,降逆止呕。加减运  相似文献   
70.
小儿肺炎喘嗽,临床以发热,咳嗽,痰鸣,喘促,甚则鼻煽为主证。小儿肺气娇嫩,风邪犯肺,容易闭郁不宣,形成肺炎喘嗽。若邪盛正虚,则病情极易由轻转重,由重至危,处理不当,往往出现夭折,故仍然是当前重点研究和防治的疾患,现就个人对本病的认识和体会,略述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