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周巧萍  安珍 《西部医学》2008,20(6):1326-1327
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卒中后并发的吞咽困难必须尽早实施康复介入。我科对6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群骨量减少症患病危险因素,为骨量减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5103例5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和问卷调查,对216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各危险因素比数比值(OR值)。结果筛选出16个影响我国部分地区骨量减少症患病危险因素,其中,年龄因素(OR=1.0591,1.1269)为男女共同危险因素;心脏病史(OR=1.762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OR=1.7435)、前12个月背疼史(OR=2.1304)等危险因素在男性中出现;甲状腺疾病史(OR=2.7650)、胃病史(OR=1.5427)、家庭人口数多(OR=1.1404)等危险因素在女性中出现。结论我国中老年人男女骨量减少症患病危险因素中有共同的暴露因素,同时,男女之间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暴露水平又有一定差异。为今后骨量减少症的防治策略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3.
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骨代谢的变化,对27例男性COPD患者(COPD组)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EXA)测定其腰椎(L2-L4)、股骨颈(Neck)、股骨三角(Ward‘s)和股骨大转子(Troch)骨密度(BMD),同时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钙(Ca)、磷(P),尿Ca/Cr、尿P/Cr、碱性磷酸酶(AKP),血清骨钙素(BGP),尿羟脯氨酸(HOP)、动脉血气,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BMD较无呼吸衰竭者低;BMD与动脉血PaO2呈正相关(P<0.05)。COPD组与对照组骨质疏松发生例数比较,病因学机会比(OR)>3,病因学分数(EF)>40%。认为COPD可能是骨质疏松症(OP)的危险因素;COPD继发OP可能与其缺氧、营养不良及骨矿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 本旨在探明绝经后妇女脊椎压缩性骨折的高发部位、患病率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以及BMD、BMC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 以居住在成都地区具有正式户口年龄在50~89岁的健康人群为调查对象.进行随机抽样。对每名受试进行胸腰椎侧位摄片,若楔形指数(椎体前缘/后缘)≤0.8即诊断为压缩性骨折,同时采用DXA对全部受试腰椎正位及髋部的BMD进行测定。计算不同部位及不同年龄段的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情况。配对后对骨折组和对照组的BMD及其他各项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 胸椎压缩性骨折患病率为8.49%.占脊椎压缩性骨折的76.1%,其中T6、T7、T11、T12的患病率高,共占胸椎压缩性骨折的69.14%;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相对较低,占脊椎压缩性骨折的23.9%,主要集中于L1、L2 占腰椎压缩性骨折的93.55%。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骨折组腰椎BMD、BM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二的面积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 绝经后妇女随着年龄的增加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逐渐升高。胸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高于腰椎.主要发生于T6、T7、T11、T12 腰椎压缩性骨折主要发生于L1、L2。骨折组BMD、BMC均低于对照组,因此可以用BMD、BMC来预测脊柱压缩性骨折发生的危险性。骨密度降低、骨矿含量减少是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减少骨量的丢失,预防骨质疏松可以有效地防止脊椎压缩性骨折的发生。骨折组与对照组的面积无显性差异.故腰椎正位测定BMD时,以椎体面积变化来预测脊椎压缩性骨折是没有意义的,这提示采用脊柱侧位测定骨密度,则可能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6.
学龄前儿童长期补充碳酸钙制剂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研究碳酸钙长期补充对学龄前儿童骨量、钙、铁代谢的影响。方法以成都市幼儿园123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入选的儿童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每日服用300mg钙(6日/周),对照组不给任何钙剂。试验前后观测右足跟骨骨量,检验血清铁蛋白、钙。在试验前、试验1个月、3个月,6个月后检验尿钙。结果(1)成都市学龄前儿童膳食钙摄入量低,试验前血钙、尿钙水平低;补钙后试验组升至正常水平。(2)碳酸钙剂补充对跟骨骨量发育有促进作用。(3)补充钙剂6个月对血清铁蛋白无明显影响。结论钙补充对学龄前儿童的骨量提高有促进作用,对铁代谢无明显影响。学龄前儿童钙摄入少,建议每日补充300mg元素钙。  相似文献   
47.
体重、身高对成都地区青壮年腰椎、髋部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研究体重、身高对青壮年腰椎、髋部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地区年龄在 2 0~ 39岁 ,排除心肝肺肾、内分泌等慢性病、骨代谢疾病及脊椎畸形者 2 37名 (其中男性 10 8名 ,女性 12 9名 ) ,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DPX 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腰椎和髋部的骨矿含量 (BMC)、面积 (AREA)、骨密度 (BMD)。全部资料输入微机 ,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体重、身高、体重指数 (BMI)与腰椎、髋部的BMC、Area、BMD呈正相关 ,其中体重与腰椎、髋部的BMC、Area中等程度相关 (r=0 39~ 0 5 5 ,P <0 0 1) ,身高与腰椎 (L2 - 4)AREA相关性最好 (r=0 75 8,P <0 0 1) ,体重、身高与BMD相关性差 (r=0 15 2~ 0 2 2 5 ,P <0 0 5 )。男性腰椎及髋部的BMC、AREA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女性 (P <0 0 1) ,男、女L2 - 4BMD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男性略低于女性。L2 - 4BMC与体重比值及L2 - 4AREA与体重比值 ,男、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L2 - 4Area与身高比值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P <0 0 1)。结论 体重对青壮年BMC的影响大于身高 ,身高对L2 - 4AREA影响最大 ,男、女体重、身高的差异决定了峰值骨量的差异。BMC、Area、BMD 3项指标中 ,BMC更能反映体重、身高的差异 ,用BMC诊断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8.
[背景]细颗粒物(PM2.5)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近年来我国雾霾污染的首要成因,可以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锌是PM2.5中重要的重金属组分之一,但其是否参与PM2.5诱发的肺毒性和致病机制尚不清楚.[目的]研究PM2.5及外源性锌离子对小鼠肺部炎症损伤的作用.[方法]采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  相似文献   
49.
刘力克  夏详碧  袁萍  韩明  安珍  陈云 《现代预防医学》2002,29(4):465-467,482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50岁以上人群体重指数(BMI)的分布情况,为预防体重过低及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对调查人群进行体重与身高的测量,计算BMI(体重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体重过低、超体重及肥胖的现患率分别为12.93%、20.10%及4.06%。农村的体重过低的患病率为14.37%,高于城市的8.0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城市的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高于农村(RR值分别为2.80及2.14)。体重过低、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城市及农村中两性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农民的体重过低患病率最高(男14.61%、女20.35%),军人的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最高(38.71%、6.45%)。结论:成都地区50岁以上人群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低于国内其他地区。但不能忽视人群超重及肥胖的预防,在农村中还应加强预防体重过低,使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以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视网膜血管直径和分叉角度与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患者208例(413眼)为卒中组,以同期同年龄段未患有脑卒中者64例(128眼)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患者的一般情况、吸烟和饮酒史以及血压、血脂情况;以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