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8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哮喘模型肺组织TIMP-1表达的影响,提供哮喘防治新途径的可靠实验依据。方法雄性健康豚鼠108只随机分为3组,以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给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扎鲁司特(Zafirlukast)治疗。肺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标记TIMP-1,图像分析TIMP-1表达水平,光镜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OVA激发后8周,治疗组肺组织中TIMP-1标记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哮喘组和对照组(P<0.05),分别为17.55±7.08,10.20±2.80及7.57±3.39;激发后12周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TIMP-1标记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哮喘组,后者TIM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激发后8周始,治疗组气道炎症、上皮细胞增生和胶原沉积等病理学变化较哮喘组明显减轻。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使哮喘豚鼠肺组织TIMP-1表达水平增加,在延缓哮喘气道重塑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应用皮肤点刺试验了解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主要过敏原, 为其预防、 诊断、 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于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的2252例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过敏原,并对其性别、 疾病种类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252例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 1390例阳性, 阳性率61.7%。男女比例1.75∶1, 男性阳性率(925/1433, 64.5%)高于女性阳性率(465/819, 5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阳性率为65.3%(607/929), 过敏性鼻炎患儿阳性率为58.8%(664/1129), 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阳性率61.3%(119/194)。支气管哮喘阳性率高于过敏性鼻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原以粉尘螨(60.3%)、 屋尘螨(43.4%)最常见, 其次是草花粉、 猫毛。结论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患儿最常见过敏原为螨类; 皮肤点刺试验可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哮喘高危婴幼儿喘息发作期病毒病原学、过敏原分布,为喘息患儿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因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喘息性支气管肺炎住院的135例哮喘高危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探针PCR法检测患儿鼻咽部抽吸物标本甲型流感病毒(Flu-A)、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nF)、人鼻病毒(HRV)、人偏肺病毒(hMPV)、博卡病毒(HBoV)感染情况;采用ImmunoCAP技术检测患儿吸入性变应原、食物性变应原及总IgE浓度。结果 135例患儿中,鼻咽部抽吸物标本病毒检出阳性率为49.6%,各病毒检出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RV 25.2%、HBoV 9.6%、RSV 8.1%、PinF 5.9%、Flu-A 3.7%、ADV 1.5%、hMPV 0.7%。HRV在1~3岁年龄组检出率高于<1岁组(P < 0.05)。过敏原筛查试验阳性率为59.3%,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44%,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为89%;吸入性过敏原中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尘螨77%、霉菌37%、花粉26%、动物皮屑9%;食物性过敏原中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鸡蛋白73%、牛奶68%。<1岁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大于1~3岁组(P < 0.05);1~3岁组T-IgE水平明显高于<1岁组(P < 0.05)。病毒检出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大于病毒未检出组(P < 0.05)。第2次喘息患儿吸入性、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及T-IgE水平均高于第1次喘息患儿(P < 0.05);吸入性过敏原尘螨、霉菌在第2次喘息患儿中阳性率高于第1次喘息患儿(P < 0.05)。结论早期HRV感染和吸入性过敏原阳性与哮喘高危婴幼儿喘息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4.
1病例资料患者,男,37岁。因反复腹胀、乏力2年,加重20 d入院。患者入院前2年始间断出现反酸、腹胀不适、大便不规律,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在基层医院就医,以胃肠炎和"肝硬化"诊治,服药后缓解,每次发作无确切诱因。腹部彩超提示脂肪肝、大量腹水。既往有过敏性鼻炎史2年。入院查体:眼睑无水肿,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双肺无异常,心音低钝,律不齐,频发早搏,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  相似文献   
65.
目的建立稳定有效的绒毛膜癌SCID beige 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模型的病程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将3~5 周龄
SCID beige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只小鼠分为A(皮下移植瘤模型)/B(肺转移瘤模型)两组,分别皮下注
射或尾静脉注射JAR细胞5×106/只,应用形态学、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β-HCG、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VIS)和组织学HE染色
方法明确JAR细胞皮下移植瘤及肺转移瘤形成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接种28 d后,A组小鼠皮下形成质硬肿瘤结节,HE染色符
合绒毛膜癌细胞形态学表现;B组小鼠应用IVIS检测显示体内出现单个或多个肿瘤实体包块,HE染色表明肺组织均有不同程
度的瘤细胞浸润。接种第14 天,实验组β-HC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B组β-HCG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
结论SCID beige小鼠皮下/尾静脉注射JAR细胞可成功构建人绒毛膜癌移植瘤病理模型,该模型能模拟临床绒毛膜癌上皮性
实体瘤特性及肺转移特点,是研究人类绒毛膜癌发病机理及实验治疗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鼻咽部定植菌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影响。方法选取因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而住院的儿童21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无菌负压抽取痰液法检测鼻咽部病原菌及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以外科手术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定植菌分布情况。同时对定植菌阳性的RSV患儿与阴性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做比较。结果对照组鼻咽部定植菌阳性率高达74.1%(292/394),明显高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55.0%(116/211)(P〈0.01)。定植菌阳性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比例高于定植菌阴性RSV患儿(13.8%比4.2%,P=0.018),更易出现呼气困难(19.8%比9.5%,P=0.037),且住院时间也略长(8.2d比7.5d,P=0.036),CRP升高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后者(17.2%比4.2%,P=0.003)。结论鼻咽部定植菌可作为临床重症RSV毛细支气管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7.
季伟 《苏州医学》2006,29(2):88-88
小儿时期常见疾病中,呼吸道感染占极重要地位,不仅发病率高,病情也常较严重。在我国,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占儿科住院患儿的24.5%~65.2%),5岁以下儿童中,每年有105万人死亡,其中30万死于肺炎,下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时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多数临床医生更多的是通过患儿的临床特点和一般实验室检查来获得对感染病原的初步印象,从而开始经验性治疗,导致了部分不合理用药,特别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促使细菌耐药及增加医疗费用。寻求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及死亡率最有效的办法是可靠的病原学证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8.
难辨羧状杆菌的医源性感染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辨羧状杆菌(Cd)感染性腹泻常因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Cd产生的两种毒素可引起肠道粘膜损伤和炎症,Cd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不一,大多为无症状携带者,或仅有轻度腹泻,重症者有严重的假膜性肠炎,从患者粪便中检出Cd产生的毒素可确诊Cd感染,停用广谱抗生素是治疗的首要措施,病情较重时应给予甲硝唑或万古霉素的治疗,用药3天后大多数感染者的症状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69.
季伟 《苏州医学》2010,33(1):37-38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2009年4月30日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  相似文献   
70.
季伟  李海峰  林建宁  王鹏建  阮狄克 《北京医学》2010,32(10):847-847,858
疲劳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是骨骼经受反复的微小损伤后积累作用的结果,好发于下肢。为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收集我科2005-2008年收治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