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6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61.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后肿瘤复发的化疗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介入化疗栓塞在HCC肝移植后肿瘤复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2例原发性HCC肝移植后肿瘤复发、且失去外科治疗机会的患者接受1次或多次TACE治疗(平均每例2.28次).通过治疗后的影像学资料判定治疗反应,并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患者生存率.结果 12例中7例(58.3%)肿瘤体积缩小≥30%.然而,在随访期间有11例(91.3%)出现了肝内或肝外新发病灶.移植后1、2、3和4年生存率分别为83.3%、57.1%、47.6%和17.9%;复发后6、12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6.7%,50%和31.3%.结论 对于原发性HCC肝移植后肿瘤复发且失去外科切除机会的患者,介入化疗栓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左心室功能的变化与室壁瘤形成的关系。方法:对56例室壁瘤的左室射血分数(EF)及冠状动脉百分直径狭窄进行定量。结果:全组平均EF值(47±14)%,其中18例瘤体>1/2左室腔者EF平均值仅为(32±10)%。室壁瘤累及前侧壁、心尖部共48例(48/56,86%),当中92%前降支有梗阻性病变,重度狭窄或闭塞占91%;结论:室壁瘤对左室功能的影响与瘤体大小和残余心肌的收缩力有关,而冠状动脉病变的分布范围及狭窄程度与室壁瘤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3.
ERCP和PTC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ERCP和PTC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44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比较ERCP和PTC介入治疗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首选ERCP介入治疗31例,3例操作失败(9.6%);PTC介入治疗16例,均操作成功。胆道吻合口狭窄和非胆道吻合口狭窄ERCP和PTC介入治疗的治愈率分别为73.3%、77.7%和23.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和PTC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可以将PTC介入技术作为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64.
以NBCA栓塞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以NBCA(N-Butyl-2-Cyanoacrylate)栓塞治疗晚期肝病所致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方法17例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皆显示胃冠状静脉、胃底静脉曲张,并显示脾-肾分流3例,胃-肾分流3例。9例择期手术,8例急诊手术。由右腋中线经右肝入路7例,由剑突下经左肝入路4例,经脾静脉入路6例,NBCA与超液化碘油比例为1∶4,栓塞程度以曲张静脉消失为目的。随访观察患者的生存期、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17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栓塞后造影显示曲张静脉完全闭塞,栓塞后门脉压力较术前平均升高3cmH2O,术中仅1例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发生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等症状,复查CT增强扫描显示曲张静脉消失。随访3~12个月,患者生存期平均超过5个月,随访期内4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肝功能衰竭,其中3例患者合并少量消化道出血。结论以NBCA栓塞治疗晚期肝病导致门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技术可行,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严格地选择适应证能明显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严重肝硬化患者肝实质、门静脉与肝静脉或肝后段下腔静脉在影像上的特征,评估经皮经肝肝内门 体分流术(PTIP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50例经临床及影像证实的严重肝硬化患者,在多层螺旋CT(MDCT)上模拟PTIPS,选右侧腋中线第8或第9肋间为经皮穿刺点A点,门静脉右支主十远端为门静脉穿刺点B点,肝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为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穿刺点C点,门静脉主干起始处为D点。A、B、C 三点连线为经皮经肝穿刺道,C、B、D 三点连线即门体分流道。所有患者肝脏CT增强扫描后行MPR后处理,测量数据用x±s表示,并计算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同时分析门静脉右支与肝后段下腔静脉、肝动脉及胆管的解剖关系。结果 模拟穿刺针体内部分的长度(A-B-C长度)为(145.7±14.8) mm;穿刺针的弯度(A-B径线与B-C径线夹角)为(145.0±9.9)°;肝实质段分流道的长度(B-C长度)为(42.7±7.2) mm;当门静脉主干闭塞时,分流道长度(C-B-D长度)为(117.7 ±11.6) mm;分流道的角度(B-C径线与B-D径线夹角)为(108.5±5.9)°。50例患者中肝后段下腔静脉位于门静脉右支背侧者24例,位于同一平面者26例;肝右动脉及右肝管均位于门静脉右支腹侧。经门静脉右支穿刺肝右静脉或肝后段下腔静脉的路径中无大的动脉、胆管等重要结构。结论 从解剖学角度分析,PTIPS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通过量化穿刺针的长度、角度及分流道长度、角度,可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 总结经皮穿刺左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肝癌的初步经验 ,与股动脉入路比较该技术的优缺点。方法  45 2例患者分为肱动脉组 5 2例和股动脉组 40 0例 ,2组患者均行超选择性肿瘤化疗栓塞。通过比较 2组操作的技术成功率、穿刺口血肿发生率、微导管可控性、患者的舒适程度 ,评价 2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股动脉组失败 4例 ,技术成功率 99.0 % ,改用肱动脉入路和锁股下入路成功 ;肱动脉组全部成功 ,技术成功率 10 0 % ,Ρ >0 .0 5 ,无差别。股动脉组 4例 (1% )术后穿刺口形成血肿 ,肱动脉组有 9例 (17.3 % ) ,Ρ <0 .0 5 ,有差别。血肿未予特殊处理均自行吸收。股动脉组 75例使用微导管 ,5例操作困难 ,占 6.7% ;肱动脉组 3 6例使用微导管 ,2例不顺利 ,占 5 .6% ,Ρ >0 .0 5 ,无差别。股动脉组术后卧床 6h以上 ,均诉腰背酸痛 ,2 3例需插导尿管 ;肱动脉组术后不需卧床 ,无腰背痛。结论 经左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肝癌 ,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和便利 ,是股动脉入路的补充。  相似文献   
68.
门静脉癌栓合并门脉高压症的TIPS姑息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 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姑息治疗的疗效,并讨论其技术特点。方法 本组报告14例终末期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及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平均年龄53.6%。8例门静脉主干完全堵塞,6例门静脉主干及分支有不同程度栓塞,5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1例单纯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单纯顽固性腹水,1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顽固性腹水。结果 14例中10例患者成功行TIPS治疗,门静脉压力平均从术前37.2mmHg(1mmHg=0.133kPa)降至术后18.2mmHg,平均降低19.0mmHg;腹水减少或消失,消化道出血,腹胀,腹泻等症状缓解,平均生存32.3d。4例失败。结论 TIPS是姑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和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9.
输卵管妊娠的CT表现和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的CT表现和特点。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为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和CT平扫、增强检查:其中34例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输卵管妊娠。结果CT诊断输卵管妊娠的敏感度为97.06%,特异度为75.00%,准确度为94.73%。CT诊断输卵妊娠的直接征象为附件区包块内发现完整(4/34,11.8%)或变形的妊娠囊(14/34,41.2%);间接征像为附件区囊性包块中发现有可强化的异常密度影(8/34,23.5%);附件区混杂性包块,以实性成分为主,增强后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19/34,55.9%);盆腔内子宫旁大片稍高密度影,无明显强化(3/34,8.8%);子宫直肠窝内可见血性密度影(23/34,67.6%)。输卵管妊娠cT表现特点可归类为孕囊型(4/34,11.8%);囊肿型(8/34,23.5);包块型(17/34,50%);陈旧包块型(2/34,5.90%);出血型(3/34,8.8%)。输卵管妊娠影像表现与妊娠部位有关;输卵管妊娠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有关。结论输卵管妊娠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在盆腔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时可提供有力的帮助。对临床、B超诊断不肯定的患者,CT是有效的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生成像(BLI)和MRI相结合对移植入大鼠损伤肝脏内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实时、无创示踪的能力及移植的MSCs对大鼠损伤肝脏的功能修复作用。方法 对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移植标记了荧光素酶和SPION的MSCs,分析大鼠的血浆转氨酶水平及肝脏病理学改变,观察MSCs对肝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并利用BLI和MRI观察MSCs在大鼠肝脏内积累的时间进程,最后进行大鼠肝脏组织切片的原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MSCs移植后的第5、9、10天检测的大鼠血浆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MSCs移植后第1天,大鼠肝脏区域的生物发光强度显著增强,T2*WI标准化信号强度明显减低,于移植后第10天才逐渐恢复到移植前水平。并且随着大鼠肝脏生物发光强度的逐渐下降,荧光素酶阳性的MSCs数目亦随时间进程逐渐减少。结论 移植MSCs对大鼠损伤肝脏的功能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且将BLI和MRI相结合可实时、无创示踪移植入大鼠损伤肝脏内的MS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