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33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81篇
预防医学   8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75篇
  1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宫腔镜诊断和处理78例宫腔内占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B超诊断为宫腔内占位的妇科疾病类型和宫腔镜治疗的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7月宫腔内占位 78例 ,在宫腔镜下检查和治疗后取下病变 ,并送病理。 结果  78例中有症状者 6 2例 (79 5 % )。其中异常阴道出血者 5 8例 (74 4 % ) ,腹痛或异常阴道排液 4例 (5 1% ) ;其余 16例 (2 0 5 % )无症状查体发现。术中无 1例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 :子宫内膜息肉 4 0例 ,单纯性增生 16例 ,复合性增生 1例 ,子宫内膜或腺体非典增生 3例 ,子宫内膜癌 1例 ,子宫肌瘤或腺肌瘤 11例 ,不全流产 1例 ,正常子宫内膜 5例 ,分别占 5 1 3% ,2 0 5 % ,1 3% ,3 9% ,1 3% ,14 1% ,1 2 8% ,6 4 1%。绝经期宫腔内的异常占位 ,85 7% (30 / 35例 )都是良性病变。术后随访 2~ 12个月 ,随访率 88 5 % (6 9/ 78) ,总满意率为 94 2 % (6 5 / 6 9)。绝经的 35例中 4例失访 ,31例全部满意手术结果。 结论 B超诊断为宫腔内占位的患者 ,以良性病变为主 ,绝经期的宫腔内异常占位 ,更适于宫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昂丹司琼局部应用对切口痛模型大鼠自发痛行为及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8),利多卡因20 mg/mL组(n=8),昂丹司琼32 mg/mL组(n=8)和假手术组(单纯乙醚麻醉组)(n=8).通过三点阻滞法分别给予实验药物,15 min后建立切口痛模型,计数其后1 h内大鼠的累积痛评分,并于2 h后取大鼠相应节段脊髓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利多卡因组和昂丹司琼组大鼠的累积痛评分均明显下降,其脊髓c-Fos表达也被明显抑制.结论:局部应用昂丹司琼对切口痛模型大鼠自发痛行为及脊髓背角c-Fos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为避免和减少护理纠纷发生,对急诊科规范化管理提供对策.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8年10月~2009年9月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同时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并对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护理纠纷发生率作了比较.结果 实行规范化管理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规范化管理之前;经x 2检验,有明显性差异(P<0.05).范化管理措施不仅能有效地避免和遏制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并且丰富了护理工作的内涵和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4.
本文对32例病理确诊的神经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所有病理标本重新进行组织学分型,同时进行NSE及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并利用全自动图象分析仪对其中28例进行了瘤细胞DNA定量测定及倍体分析。结果表明:NSE及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可反映神经母细胞瘤分化程度,S-100蛋白阳性细胞的出现是该肿瘤分化成熟及预后良好的表现,DNA异倍体是预后良好的可靠标志。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宫颈妊娠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1993年10月.2003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贵州兴义市黔西南州人民医院住院收治的16例宫颈妊娠病例做回顾性分析,对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初次就诊时作B超者12例,6例明确诊断,余6例诊断为其他疾病(难免流产、先兆流产、人工流产不全、粘膜下子宫肌瘤、输卵管妊娠);初次就诊时未作B超者4例,均误诊为难免流产及先兆流产。16例患者3例行全子宫切除术,采取联合保守性治疗13例,成功12例。9例患者采取MTX药物保守治疗,发生阴道大出血4例,其中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而另3例在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成功止血。结论B超对宫颈妊娠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宫颈妊娠大出血时,子宫全切术不是治疗的唯一手段,还可以采取子宫动脉栓塞等保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6.
周蓉  刘枫 《中国药业》2006,15(6):6-8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可乐定的抗伤害反应作用及其耐受性的产生。方法 观察了局部应用可乐定的抗伤害效应、药物处理时间与可乐定抗伤害效应间的关系、提前全身给予纳洛酮或育亨宾对可乐定抗伤害效应的影响及局部应用氯胺酮对可乐定抗伤害耐受发生的影响。结果 在药物局部处理过的小鼠尾部,可乐定产生了浓度相关性的抗伤害效应;局部应用可乐定的抗伤害效应的强度与局部暴露于药液的时间相关;育亨宾完全阻断了可乐定的抗伤害作用,纳洛酮则无明显影响;氯胺酮与可乐定同时局部给药对可乐定抗伤害耐受的产生没有影响。结论 局部应用可乐定可通过激活外周的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产生浓度依赖性的抗伤害效应,避免了全身给药的副作用;反复给药能产生抗伤害耐受,局部应用氯胺酮未能阻止这种耐受的发生,说明外周NMDA受体没有参与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好发于面部、胸及背部 ,表现为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疤痕等多种损害。中医称之为“粉刺”。近年来 ,笔者根据著名老中医夏涵教授几十年临床经验 ,采用清肺祛脂方治疗痤疮 2 40例 ,并与服用泰尔丝的西药组 110例比较 ,现将结果  相似文献   
48.
宫腔镜治疗子宫息肉样腺肌瘤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息肉样腺肌瘤的宫腔镜表现和治疗。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息肉样腺肌瘤患者22例。其中息肉样腺肌瘤18例,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4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治疗,术后随访2~42个月。结果22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均不能将其与子宫内膜息肉或粘膜下肌瘤区分。绝经前妇女占40.91%(9/22)。绝经后妇女占59.09%(13/22)。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BMI)是(26.5±4.10)。绝经后患者的平均卵巢体积为(1.57±2.49)cm^2;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0.94±0.66)cm和(0.71±0.72)cm。1例绝经后息肉样腺肌瘤患者宫腔镜治疗后1年。因阴道出血再次行宫腔镜检查,病理检查显示为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同时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行子宫全切术。结论息肉样腺肌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息肉,在临床和宫腔镜下没有特异性表现,必须由病理确诊;非典型性腺肌瘤可能发生在息肉样腺肌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9.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卡雏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卡维地洛组42例,美托洛尔组44例,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卡维地洛组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SV)改善优于美托洛尔组(P〈0.05);卡维地洛组在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方面均优于美托洛尔组(P〈0.05),而美托洛尔组在降低心率方面则明显优于卡维地洛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及美托洛尔均能明显改善心功能,但卡维地洛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测定白子菜不同药用部位中挥发油的含量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C)联用仪进行分析. 结果白子菜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含量在 0.245%~2.379% 之间,经 GC-MS 分析鉴别出 44 种化学成分.其中在根、茎、叶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 31 ,25 和 27 种化学成分,有 14 种成分为 3 个药用部位所共有.结论 白子菜不同药用部位挥发油的含量及其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α-石竹烯、δ-荜澄茄烯、大叶香烯 D 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