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92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周晖  唐万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00-2101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Ibumin,PAB)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HAP患者75例,按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 Ⅱ)评分值将患者分为A组25例(20~30分)、B组25例(SAPSⅡ30~40分)和C组25例(SAPSⅡ>40分),分析3组患者血清PAB,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及预后;两周后再根据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血清PAB,TP,ALB水平和SPAS Ⅱ评分值.结果:3组患者比较,A组空腹血清PAB水平明显高于B、C组;B组明显高于C组(P<0.05),而TP,ALB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SAPSⅡ评分值较生存组高,空腹血清PAB水平较生存组低,而TP,ALB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血清PAB水平可作为评估HAP患者炎症控制的敏感性指标,对评估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3.
周晖  王东凯  赵鹏 《医药导报》2011,30(1):101-102
目的 测定黄豆苷元固体脂质纳米粒中黄豆苷元的含量, 并对其色谱条件进行筛选.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采用C18不锈钢柱(4.6 mm×300 mm,10 μm),柱温30 ℃,检测波长为249 nm,流动相为水-乙腈(65:35). 结果黄豆苷元的线性范围为20~70 μg•mL-1(R2=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25%,RSD=0.66%.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系统适用性、稳定性、线性均好.  相似文献   
54.
肺癌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管腔化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管腔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6例肺癌结节进行CT灌注成像,记录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最高增强值(PEI),将各值分别与肺癌的微血管密度(MVD)、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以及分化程度做相关性分析;将36例肺癌按灌注参数高低分为高灌注组与低灌注组,分析2组微血管管腔化程度和分化程度的差异。结果:36例肺癌结节灌注参数BF,BV和PEI的值分别为(39.7±11.5)mL/(100 mg·min),(8.6±3.8)mL/100 g 和(20.1±8.6)HU。PEI与MVD呈正相关(r=0.645,P<0.01),BF与MVD呈负相关(r=-0.280,P=0.048);BF,BV,PEI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均呈负相关(均P<0.05),其中BF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相关性最高(r=-0.882,P<0.01)。高灌注组中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低于低灌注组,2组MVD无明显差别。BF,BV,PEI与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其中BF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最高(r=-0.751,P<0.01)。结论:CT灌注成像有助于判定肺癌分化程度与血管生成状态,其病理基础主要与病变微血管管腔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5.
邱立朋  杨磊  龙苗苗  刘颖  王东凯  周晖 《医药导报》2012,31(11):1471-1473
目的考察注射用奥沙利铂纳米结构脂质载体(OP NLC)冻干粉末处方及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冻干制剂的处方工艺,并评价其制剂学性质。结果以5%甘露醇溶液作为冻干保护剂,确定最终的冻干工艺。冻干后制剂粒径(124±16) nm,Zeta电位-10.8 mV,包封率67.3%,与冻干前[粒径(115±17) nm,Zeta电位-16.0 mV,包封率72.6%]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在优选的冻干工艺条件下可制得稳定的奥沙利铂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冻干制剂。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耐放疗的宫颈癌Hela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并探讨其与宫颈癌肿瘤干细胞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次分割剂量照射技术建立宫颈癌Hela细胞的耐放疗模型(Hela-R),实验分4组:Hela-R1组,Hela-R2组,Hela-R3组和对照组。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克隆形成实验测定放射敏感性和克隆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增殖能力,球囊培养法检测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结果】Hela、Hela-R细胞接受照射后均呈现先加速增殖后出现生长抑制的现象。Hela-R1、Hela-R2、Hela-R3的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43.4±1.0)h、(49.2±2.0)h和(48.7±3.3)h,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0.3±4.0)%、(49.3±11.6)%和(6.3±5.9)%,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9.9±0.4)%、(13.0±0.9)%和(9.6±0.7)%,增殖指数(PI)分别为(27.3±2.6)%、(31.8±4.9)%和(37.4±8.0)%。与对照组比较,Hela-R3组的放射抗拒性增强。非粘附性球囊培养法培养Hela及Hela-R细胞可得到肿瘤细胞球,四组的球囊形成率分别为(9.9±0.4)%、(13.0±0.9)%、(9.6±0.7)%和(5.0±0.3)%。【结论】多次分割剂量照射可在体外建立宫颈癌Hela细胞的耐放疗模型,并可富集肿瘤干细胞;多次分割照射后,Hela细胞生长速度减慢,增殖能力有升高趋势,自我更新能力、克隆能力增强,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临床宫颈癌手术淋巴结切除处理方法,对其利弊进行评估。方法回顾2008。2011年3年间105例宫颈癌Ⅲ型子宫切除同时盆腔淋巴切除患者的淋巴病理检查结果,分析盆腔淋巴结切除的临床利弊和病理结果的可靠性。结果(1)临床上未能了解淋巴结内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活性,难以区分细胞是侵入生长或被捕获杀伤凋亡。(2)部分病例切除淋巴结未达到95%切除,每一病例病理报告未达到95%的淋巴切片,阴性结果难以具有统计学意义。(3)术中无法确定1-2mm的淋巴完全切除。(4)文献报道术前CT检查发现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100%,漏诊率为33.3%,误诊率为0。结合PET探测结果更加准确。结论(1)判断淋巴结中的肿瘤细胞是免疫反应还是浸润转移,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必要性的关键之一。(2)“淋巴结病理阴性”结论难有统计学的意义,“淋巴转移阴性结果”只有参考作用。(3)手术可能有阳性淋巴遗漏。(4)CT、PET-CT的影像学阳性诊断指导下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会更确定。  相似文献   
58.
目的总结气管切开对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治疗意义、适应证、手术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行紧急气管切开术脑卒中患者的资料。结果110例患者中合并严重颈椎病采用平卧位手术者5例。术中出现呼吸暂停而先行气管插管再行气管切开者6例。抗凝治疗凝血功能下降术中使用双极电凝止血8例,合并肺气肿肺尖上移4例,置管时出现长时间屏气血氧饱和度一过性严重下降者6例。出现并发症16例(14.5%),其中因术后伤口渗血行油纱条局部压迫止血者5例,二次手术止血3例,皮下气肿5例,脱管3例,气管内套管阻塞1例。94例患者好转拔管,13例带管回家,3例死于原发病。结论气管切开术对脑卒中患者抢救生命、减少并发症及促进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手术有一定的特点,应采取相应的灵活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m)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年龄以〈15岁的儿童为主。流行菌株以A群为主,C群次之。为了解贵州省健康人群Nm抗体水平,2007年10月在毕节、遵义、紫云等县(市,下称县)采集8个年龄组765份血清标本,进行A群和C群的Nm抗体测定,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证候分布特点和演变规律。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合并MS患者295例,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对不同病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证候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以形体肥胖、唇舌瘀暗、头身困重、脉滑数等症状及体征为多见。以湿热、血瘀证候最为多见。病程小于5年者,主要表现为湿热、血瘀、胃肠结热证候;5-10年病程的患者则表现为邪实与正虚同时并见;病程超过10年者,主要表现为正虚。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MS早期以邪实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呈现出虚实错杂之证。邪实主要包括气郁、血瘀、湿浊、热结等,而以湿浊血瘀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