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 了解我校新生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以便及时有效的加以防治.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粪便中的寄生虫虫卵、并统计检验结果.结果 共化验大便标本833份,调查出我校新生共有4种肠道寄生虫感染,虫卵检出阳性人数354例,占总人数的42.50%,其中蛔虫虫卵检出324例,占总人数38.90%,钩虫虫卵检出10例,占总人数1.2%,蛲虫虫卵检出12例,占总人数1.44%,鞭虫虫卵检出8例,占总数0.96%.结论 我校新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善卫生条件,讲究个人卫生,加强预防知识教育,改变不良蔬菜种植方式和不良饮食习惯,加强重点人群药物驱虫从而降低我校新生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住院期间日均体重增长速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的9家医院新生儿科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出院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住院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日均体重增长的不同分为3组:低体重增长组[日均体重增长<10g/(kg·d)],适宜体重增长组[日均体重增长10~15g/(kg·d)],高体重增长组[日均体重增长>15g/(kg·d)],对影响其生长速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各组随着日均体重增长速度的增加,生后1周、2周、4周、达完全经口喂养前、整个住院期间的日均热卡、蛋白质摄入量均相应增加,热卡、蛋白质累计缺失量则相应减少;高体重增长组(31例)禁食总时间、开始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最低体重出现时间、最低体重下降百分数、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热卡摄入达标时间、蛋白质摄入达标时间等均小于低体重增长组(68例),适宜体重增长组(189例)上述指标介于高体重增长组与低体重增长组之间。结论营养摄入是影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期体重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改善早产儿生后早期的热卡、蛋白质摄入可明显改善其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 制作一种简单、方便,适合新生大鼠灌胃给药的灌胃器.方法 选取141只新生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4组,即对照组与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新型灌胃器于生后48 h内对每只新生大鼠灌予生理盐水或二十二碳六烯酸(DHA)600、300、100 mg/kg,1次/d,0.01 mL/(g· 次),共灌喂21 d,观察不同剂量药物对新生鼠的存活情况、体质量变化及神经发育的影响.结果 128只新生鼠存活,动物存活率90.78%.新生鼠出生体重(7.37±0.063)g.7日龄体重:对照组与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18.57±0.76)、(1.66±0.89)、(14.23±0.49)、(16.13±1.02)g;14日龄体质量分别为(37.60±1.32)、(36.24±0.84)、(33.63±1.04)、(31.69±1.77)g;21日龄体质量分别为(53.01±11.75)、(58.52±6.62)、(52.47±8.18)、(45.90±13.17)g.顺利完成实验.结论 新型灌胃器对新生大鼠的口腔、食管黏膜的损伤小,给药依从性好、给药时间快速,新生大鼠存活率高,适合用于对大批量的新生大鼠进行长期、有效的灌胃,有利于顺利完成实验过程,为通过新生大鼠进行药物、营养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建制新生大鼠动物模型的良好的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了解胎龄<28周和胎龄≥28周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的肠内喂养情况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ELBWI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胎龄<28周组(n=41)和胎龄≥28周...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 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VLBWI)出生时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和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的发生率,为其出院后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的9家医院新生儿科于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间出院的ELBWI/VBWI的住院资料,分别以出生时、出院时的体重在相应宫内生长速率期望值的第10百分位水平以下(生长曲线的第10百分位)定义为IUGR、EUGR,分别计算各胎龄组、各体重组、单胎与多胎组的IUGR、EUGR发生率,并计算各组EUGR较IUGR增加的发生率.生长曲线参照“Fenton生长曲线2003一胎儿、婴儿生长曲线(供早产儿参考)(WHO生长标准版)”.结果 318例ELBWI/VLBWI出生时IUGR发生率为33.3%(106例),出院时EUGR发生率为70.8%(225例).以出生胎龄(<30周、<32周、≥32周)进行分组统计,EUGR发生率分别为55.7% (68/122)、66.9% (79/113)、94.0% (79/83)(x2=34.964,P=0.000),较IUGR发生率分别增加49.2% (60/122)、51.3% (58/113)、1.2% (1/83) (x2 =63.024,P=0.000);以出生体重(≤1200 g、≤1350 g、>1350 g)进行分组统计,EUGR发生率分别为83.8% (88/105)、65.3% (66/101)、63.4% (71/112) (x2=13.009,P=0.001),较IUGR发生率分别增加42.9% (45/105)、35.6% (36/101)、33.9%(38/112)(x2=2.045,P=0.360);以单胎和多胎进行分组比较,则IUGR、EUGR及EUGR较IUGR增加的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BWI/VLBWI出院时EUGR发生率仍然很高,出院时EUGR发生率随出生胎龄的增加或出生体重的降低而升高,且出院时EUGR较出生时IUGR增加的发生率随出生胎龄的降低而升高,但EUGR发生率与胎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