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皮质醇(Cor)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0例PCOS患者(PCOS组)和47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在早晨空腹采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17羟孕酮(17-OHP)、雌二醇(E2)、睾酮(T)、泌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及Cor等指标。结果 PCOS组患者血清DHEA、17-OHP、T和L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SHBG、PRL和Cor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DHEA、17-OHP、SHBG、T、PRL、LH和Cor有助于PCOS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例(57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rhEGF滴眼液及植床旁球结膜下隔日一次注射氟尿嘧啶,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每天角膜上皮平均愈合速率均较对照组快,术后并发症较少,治疗组角膜上皮平均痊愈时间为(76.2±13.3)h,而对照组角膜上皮平均痊愈时间为(153.5±14.9)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联合rhEGF对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缺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提升基层中医院护士中医护理服务能力的方式及效果。方法 充分了解基层中医院的需求,成立中医护理帮扶专家团,并派驻中医护理骨干紧密型驻点帮扶。采取“双”式和“播种”式帮扶,强化人才培养;建立护理服务质控体系,引入科学管理理念;“手把手”指导+“传帮带”教学,促进学科发展;“师带徒”模式打造联动门诊,帮助基层医院提供高质量服务。结果 被帮扶医院中医护理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中医理论与操作评分较帮扶前明显提高(P<0.001),其中中药涂药技术、蜡疗技术和经穴推拿技术3项操作进步最大;被帮扶医院护士对“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总体满意度、教学计划安排满意度、授课内容满意度均达到99%以上;被帮扶医院成功开设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培养了8名院级中医护理骨干人才。结论 对基层中医院实施“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可有效提升被帮扶医院的中医护理服务能力,进而提高基层中医院中医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比较精神科病房连续性排班与传统排班护士工作满意度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MMSS)对连续性排班模式的两个精神科病房护士进行调查,并采用数字随机法抽取传统排班模式的两个精神科病房护士进行比较。结果连续性排班模式的病房与传统排班模式的病房护士工作满意度均低于常模,但连续性排班模式病房的护士总工作满意度、家庭/工作的平衡、对排班的满意度均优于采取传统排班模式病房的护士(P<0.01)。结论在精神科病房采用连续性排班模式,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145.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的凋亡特点及其相关的凋亡机制。方法:采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高活动性SLE患者、低/非活动性SLE患者以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例、T细胞亚群膜表面Fas/FasL的表达率、T细胞亚群早期凋亡(AV+PI-)的情况;采用ABC-ELISA法测定各组SLE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IL-10水平;对10例血清IL-10水平异常升高的高活动性SLE患者进行体外PBMCs培养实验,其中分别加入抗FasL抗体和抗IL-10抗体,48小时常规培养后分别检测PBMCs中T细胞亚群百分比例、T细胞亚群膜表面Fas/FasL的表达率、T细胞亚群早期凋亡的变化。结果: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异常增多,其中以高活动性SLE患者CD4+T细胞亚群的凋亡尤为显著(P0.05),CD4+T细胞的异常凋亡与CD4+和CD8+T细胞膜表面表达增高的Fas/FasL密切相关(P0.05);各组SLE患者外周血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高活动性SLE患者更为明显,血清IL-10水平升高不仅与SLE主要临床检验指标相关,而且与CD4+/CD8+比值减少、CD4+T细胞高表达FasL相关(P0.05);随访研究显示,随着SLE病情好转、稳定,血清IL-10水平下降明显、T细胞亚群Fas/FasL的表达率明显减少、T细胞亚群凋亡逐渐减少,以上变化均在CD4+T细胞亚群中体现得最为明显(P0.05)。结论:SLE患者T细胞活动性异常升高,尤其是CD4+T细胞亚群凋亡增加,是SLE疾病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IL-10作为能诱导T细胞高表达Fas/FasL的重要调节因子,参与了SLE患者CD4+T细胞凋亡的免疫调节,SLE患者异常增高的IL-10很可能通过Fas/FasL途径促进了T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亚群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测定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50例CHF患者,在入院时测定血浆BNP浓度,同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的病死率、再住院率作为终末事件。结果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Ⅲ、Ⅳ级患者的BNP水平逐级升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LVEF、EDV、ESV正常的患者组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异常患者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性检检显示,LVEF与BNP成负相关(P〈0.001),EDV、ESV与BNP成正相关(分别P〈0.01和P〈0.05)。以出院前BNP〉10ng/ml作为评估终末事件的界值,其预测预后的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95.3%。结论BNP对CHF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探讨仿生物电联合优思明治疗对人工流产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外周血雌孕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人工流产术后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口服优思明治疗,观察组采取仿生物电联合口服优思明治疗。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月经转归时间)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大血流速度(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激素[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月经转归时间、阴道出血时间缩短,阴道出血量减少(P均<0.05);术后第7天,两组RI、PI、PSV及ACTH、P、LH、FSH、E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14、28天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同期增加(P均<0.05)。结论 仿生物电治疗联合优思明可维持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护卵巢功能,促进子宫内膜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