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妊娠期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tiple organ dysfunctiong syndrome,MODS)的预防与诊治。方法: 对7例SLE妊娠期引起的多脏器功能损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妊娠前已确诊为SLE,5例入院后确诊SLE。孕产妇抢救成功6例,1例放弃治疗,围生儿死亡6例。结论: SLE患者妊娠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对孕产妇及围生儿危害极大,处理的关键是尽早确诊并积极治疗原发病;适时终止妊娠,保护相关脏器功能和全身支持疗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2.
卫莹  赵卫东  朱靖  周颖  申震  吴大保 《安徽医药》2020,41(3):298-300
目的 探讨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行脾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行脾切除术的21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评估、手术范围、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术后病理及分期、术后常见并发症胰瘘的管理等。结果 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脾切除21例(13.46%),均为术中探查发现肿瘤累及脾脏而行手术切除。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ⅢC期12例,Ⅳ期9例。病理类型:21例均为高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其中2例合并肉瘤样变。18例患者术后病理提示脾脏转移,其中2例为脾实质转移,11例为脾门部转移,5例为脾被膜转移;3例脾未见转移,但网膜连接脾处见肿瘤累及。胰瘘发生4例(19.05%),其中2例因合并远端胰腺切除导致胰瘘,1例胰瘘合并胃底瘘,4例均保守治疗成功。结论 对于脾脏受累且能耐受手术的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有必要行脾切除术,手术安全且并发症可控。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Rh阴性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进行无创性产前诊断胎儿RhD血型及应用血浆置换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孕妇及胎儿Rh(D)血型不合的免疫性溶血病的疗效,预防孕妇早孕自然流产或不足月死胎。方法产前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产前检测胎儿RhD血型,分娩后用血清学方法证实。对照组14例用药物治疗孕妇及胎儿Rh(D)血型不合者,实验组15例用血浆置换配合药物治疗对孕妇及胎儿Rh(D)血型不合者进行治疗,观察IgG抗-D抗体效价以及新生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IgG抗-D抗体、放散试验,胆红素。结果产前荧光定量PCR与产后血清学法Rh(D)血型结果一致。对照组14例孕妇孕期血浆抗体滴度为1∶32~1∶256;实验组15例孕妇PE 2~5次/例,血浆置换前后血浆抗体滴度分别为1∶(96±43.6)、1∶(18±14.7),二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6.77,P<0.01)。对照组10例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实验组4例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对照组10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IgG抗-D抗体、放散试验均阳性,血清胆红素:(84.2~205)μmol/L,平均(154.6±46)μmol/L;实验组4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IgG抗-D抗体、放散试验阳性,血清胆红素:38.3μmol/L~141.2μmol/L,平均(76.5±36)μmol/L。结论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无创性胎儿RhD血型检测可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诊断;血浆置换配合药物治疗孕妇及胎儿RhD血型不合的免疫性溶血病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后经阴道后穹窿切开取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对48例子宫肌瘤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瘤体后经阴道路径取瘤,其中单发肌瘤35例,多发肌瘤13例。单发肌瘤中肌壁间肌瘤28例,浆膜下肌瘤5例,阔韧带肌瘤2例。结果 4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8.6±48.3)m in,术中出血量(96.13±92.89)m l,术后病率均为0,并发症发生率4.1%(2/48),术后肛门排气(1.86±0.41)d,术后住院天数(5.03±0.29)d。结论经阴道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6.
<正>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绒癌)。其在有效的化疗药物被发现之前,预后极差,治疗上常采取子宫切除的方法治疗,但除少数病灶局限于宫体的患者外,凡有转移的患者均以死亡告终,曾被认为是人类恶性程度最高的实体瘤之一。20世纪后半叶,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β-HCG的精确测定及化学治疗的出现,滋养细胞肿瘤现已成为一种能早期发现,并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4种不同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阴道粘膜干细胞(VMSCs)所得结果的差异,确定最适合体外培养VMSCs的方法。方法选择组织块培养法、胰酶消化培养法、胶原酶消化培养法、胰酶和胶原酶混合培养法对小鼠VMSCs进行原代培养,并通过HE染色、SP免疫组化法鉴定VMSCs,分析4种方法的优劣。结果 4种培养法中,胶原酶消化培养法细胞生长很差,无法得到VMSCs;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时间较长,培养出的细胞包含成纤维细胞较多;单纯胰酶消化培养法,可获取较单一的VMSCs,但细胞活性相对较差;只有胰酶、胶原酶混合培养法,在适当的比例和浓度时,可发挥最佳作用,获取数量多、较纯的VMSCs。且经HE染色、免疫组化法鉴定结果均显示培养出的细胞即是VMSCs。结论 4种方法中有3种体外分离培养VMSCs的方法,均可得到VMSCs,其中以胰酶、胶原酶混合培养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阴道残端补片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腹腔镜下阴道残端补片悬吊术治疗的2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例子宫全切除术后阴道残端脱垂,17例子宫阴道脱垂合并子宫良性疾病须行子宫切除患者,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脱垂程度、围术期参数和手术并发症,术后定期随访,评价主客观治愈率。结果患者年龄44~77岁,平均(62.15±8.77)岁,均为经产妇。采用POP-Q定量分度,Ⅱ度共有2例,Ⅲ度共16例,Ⅳ共4例;手术时间为95~250 min,平均(155.22±46.41)min,术中出血量10~150 ml,平均(64.41±38.15)ml,无手术其他脏器损伤、死亡,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给予积极抗炎补液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9~48个月,22例患者全部治愈,无复发。生命质量调查中手术前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较术后6个月、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生活质量问卷评分(PISQ-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客观治愈率100%。结论腹腔镜下阴道残端补片悬吊能有效缓解患者盆腔脏器脱垂的症状,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9.
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曾行肿瘤减灭术患者按术前是否化疗分为两组,即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组和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有关指标及生存情况。结果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IIIc-IV期卵巢上皮性肿瘤92例,其中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组52例,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组39例。两组手术范围相同,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组期别晚,细胞分化差,预后不良病理类型所占比例高。两组手术满意比例无差别。随访结果,两组5年生存率无差别。结论对术前评价难以行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晚期卵巢癌患者,行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可提高患者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