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5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8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观察肝侧门静脉-肝总动脉侧端分流术和侧侧分流术(统称门肝分流术)对猪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即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组)实验猪各15头分别行门肝分流术,观察门静脉血入肝及降压的过程.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门肝分流术前门静脉压力分别为(20.51±0.74) cm H2O(1 cm H2O=0.098 kPa)和(30.82±2.53)cm H2O(P<0.05);术后30 d分别为(19.75±0.84) cm H2O和(20.84±1.36) cm H2O(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门静脉与肝总动脉的压力差术前分别为(7.20±0.34) cm H2O和(17.34±0.62) cm H2O(P<0.05);术后30 d分别为(6.40±0.21) cm H2O和(7.84±1.32) cm H2O(P>0.05).分流后术中脾静脉注射亚甲蓝肝脏染色良好.术后观察30 d无肝坏死及肝性脑病发生,脾肿大恢复正常.门肝分流术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大,对其他血生化代谢指标影响较小.结论 门肝分流术后虽然门静脉血入肝通道发生变更,但门脉血流动力学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反而建立了新的平衡机制来维持门脉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达到门脉降压效果.门肝分流术后肝功能恢复所需时间较长,且需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小型猪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建立远端脾静脉-肝总动脉分流术(脾肝分流术)后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影响.方法 15头动物模型建立脾肝分流术,肝外门脉分割成胃脾静脉区和肠系膜上下静脉区,各自独立不相通.实验猪术后饲养30 d.结果 (1)脾肝分流术后门脉主干压为(23.49±1.10) cmH2O(1 cmH2O=0.098 kPa),术后30 d为(21.53±1.26) cm H2O(P>0.05);脾静脉压为(35.45 ±2.88) cmH2O,术后30 d为(23.09 ±1.36) cmH2O(P<0.05);压力差为(17.90±3.31) cm H2O,术后30 d为(9.55 ±1.32) cm H2O(P <0.05).(2)胃脾区静脉血经脾肝分流通道人肝,脾静脉注射亚甲蓝肝染色良好.结论 脾肝分流术后肝外门脉血流通道发生了变更,但门脉血流动力学整体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建立了一种新的平衡机制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压力差是维护这种新平衡机制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 通过化学治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联合重组腺病毒(Ad)肝癌抑制基因-1(HCCS1)感染结直肠癌细胞,观察两者对结直肠癌细胞的联合杀伤作用.并初步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Ad-HCCS1感染结直肠癌LoVo细胞后HCCS1的表达.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定Ad-HCCS1联合5-FU处理时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种处理后细胞凋亡的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种处理后相关凋亡蛋白的变化.结果 ①Ad-HCCS1可成功介导HCCS1基因在LoVo细胞中的表达.②5-FU+Ad-HCCS1联合作用96 h时,LoVo细胞存活率为(11.23±4.6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23±3.77)%,P<0.01].③处理72 h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 显示,5-FU+Ad-HCCS1联合组细胞凋亡率为(27.57±1.78)%,高于单用5-Fu组[(8.64±0.94)%]、单用Ad-HCCS1组[(13.19±1.32)%]和5-Fu+空载病毒组[(12.16±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④在Ad-HCCS1感染LoVo细胞高表达HCCS1时,胞质蛋白中检测到组织蛋白酶(cathepsin)D;当5-FU加入后,胞质中的抗凋亡蛋白酶前体(procaspase)-8有所减少,而活性BH3结构域凋亡诱导蛋白(Bid)明显增加.在5-FU+Ad-HCCS1处理组,胞质中的Bax水平降低最为明显,而细胞色素C和活性凋亡蛋白酶(caspase)-3表达最多.结论 在5-FU基础上联合Ad-HCCS1可显著增强LoVo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两种处理的联合作用点为Bax蛋白,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75.
患者女,38岁,因停经7个月,阴道流血3h于2003年6月28日入院。体检:T37℃,P88次/min,BP97/58mmHg。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膨隆,腹围98cm,宫高31cm,胎位LSA,无宫缩。B超示胎盘覆盖宫颈内口。入院诊断:30^6+周妊娠完全性前置胎盘珍贵儿。入院后予保胎治疗,间断少量流血5~6次,孕36^4+周临产行剖宫产术,娩1子,体重3100g,Apgar评分1min为1~6分,5min为5~8分;胎盘位于子宫后壁及右侧壁,下方覆盖宫颈内口后上延至子宫前壁下约5cm,徒手剥离胎盘发现部分与宫壁粘连紧密,分离困难;胎盘植入面积较大。家属要求保留子宫,行保守性手术。钝性加锐性分离胎盘与宫壁,沿宫腔面剪下植入胎盘,肠线“8”字缝扎创面,下段肌壁菲薄,收缩乏力,出血量大,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纱布条宫腔内填塞,温盐水纱布垫包绕子宫体,出血控制。根据敷料称重及吸引瓶中血液测量估计出血3000ml,予输液、抗休克治疗,输血800ml、红细胞4U、纤维蛋白原、冷沉淀及新鲜冰冻血浆等,术后恢复正常。术后1d血β-HCG6383U/L,血红蛋白86g/L;予米非司酮25mg,2次/d,共15d,术后7d血β-HCG47U/L,术后15d血β-HCG5.6U/L,B超示宫腔内膜回声均匀。 相似文献
76.
77.
吴向华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0,23(2)
干细胞因子(SCF)为迄今所发现的作用于造血最早阶段的细胞因子。它在维持适宜的造血微环境及造血干细胞的生存中起重要作用,并且能刺激造血干细胞和早期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人SC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而且,低的骨髓血浆SCF水平与病人骨髓前体细胞呈白血病性生长方式有关。体外加入外源性SCF可刺激MDS病人造血前体细胞集落形成,部分地恢复MDS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黏着斑激酶(FAK)、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与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4~2006年住院接受根治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100例,进行随访.实验组为术后复发转移者共46例,对照组为手术时间及发病年龄相近的术后未发生复发转移者共54例.常规病理蜡块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RK、FAK、ER在两组中表达情况.结果:ERK、FAK在实验组中表达率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ER在实验组中表达率较对照组低(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FAK、ERK阳性表达的患者,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增高;ER阳性表达的患者,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降低.结论:复发转移乳腺癌中,ERK/MAPK通路明显激活;ERK、FAK是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ER是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ERK、FAK、ER可作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