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由巨噬细胞或B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活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TNF使细胞停止于细胞周期的G_2期。且介导有丝分裂期的细胞溶解,已用于治疗恶性肿瘤。为了提高TNF的细胞毒性作用,尤其是  相似文献   
122.
123.
抗真菌药在阴道念珠菌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道念珠菌病是妇科常见病,抗真菌药物中的多烯类,咪唑类,三唑类,吗啡类是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近期疗效均较好,远期疗效差异较大,对顽固和复发病例的药物治疗,合理用药仍需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24.
1952年Aubaniac首先描述了锁骨下静脉穿刺和中央静脉导管插入术,后者是颈内静脉导管插入,为大多数麻醉医生所喜爱.锁骨上导管插入术甚少常人注意,有报道认为锁骨上法比锁骨下法优越,插入可靠,并发症少,病人舒适.85例妇科病人作了99次锁骨上静脉穿刺和导管插入术,病人年龄26~87岁.锁骨上法的穿刺部位正好在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的连结处,穿刺区比用锁骨下或颈内静脉途径宽大.病人取垂头仰卧位,头向左侧.右侧穿刺更可取,不仅因为导管到达上腔静脉的径路更直接,而且在左侧有可能损伤胸导管.用局麻,在锁骨与胸锁乳突肌外缘交界处  相似文献   
125.
为了进一步确定孕中期母血清中高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我们对到目前为止发表的关于孕中期高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MshCG)与产科并发症及病理妊娠关系的流行病学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综合分析hCG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早产、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小于胎龄儿等产科并发症的关系,并计算合并比值比(OR),  相似文献   
126.
年龄影响细菌性阴道病(BV)致病原种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阴道感染是女性常见病之一,其致病原种类及影响因素也多种多样。肖都好等报道,分别对广州1996年30077名和2000年28257名妇女进行常见病普查,发现阴道炎、宫颈炎所占比例较大,且2000年与1996年对比分析细菌性阴道病呈上升趋势。国外报道18~35y妇女生殖道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22.86%)和阴道加德纳菌(21.43%)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对1例孕中期胎儿46,X,der(X)行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并探讨其临床效应.方法 采用羊水细胞培养和G、C显带技术制备染色体,应用X染色体计数探针、Y染色体计数探针、Tel Xp/Yp三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进一步分析确定其核型.结果 衍生染色体为罕见的X/Y染色体的易位,其核型为:46,X,der(X)t(X;Y)(p22.3;q11.2).ish der(X)t(X;Y)(p22.3;q11.2)(X/Ypter-,DXZ1+,DYZ1+)mat.结论 FISH结合细胞遗传学检测可以查明衍生染色体的来源和性质,从而为产前诊断提供更全面准确的遗传学依据,并能预测胎儿发生畸形的风险及准确地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8.
反义核酸技术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肿瘤、病毒感染、血管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的反义基因治疗方面取得一些实验结果 ,特别是针对反义核酸技术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并提出了这个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9.
目的:研究健康成年女性内生雌激素的变化对脂类代谢的影响,为雌激素替代治疗(ERT)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育龄妇女387例,年龄(21~50)岁,测定雌激素(E2)、孕激素(P)、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a[LP(a)].并从中选取40例自愿者作月经周期中自体早排卵期(EF)和黄体期(LUT)对照.结果:月经周期中雌激素的周期性波动,会影响到脂类代谢,选取EF、LUT作配对比较,发现内生雌激素水平对apoA-Ⅰ、apoB、apoA-Ⅰ/apoB、HDL-C、LDL-C、LDL-C/HDL-C、TC、TC/HDL-C、TG有影响,对LP(a)无影响,其中LDL-C、LDL-C/HDL-C、TC/HDL-C水平在LUT均比EF明显低(P<0.05).结论:健康成年女性月经周期中内生雌激素的波动对脂类代谢有影响,虽然对于多数脂类影响不显著,但对在绝经期前女性进行脂类检测和药物治疗监测时,对测定结果处于临界水平的标本,需将其考虑为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不注意这些波动可能会影响治疗和诊断.随年龄增长呈周期性变化的雌激素水平有下降趋势,脂类:TC、TG、LDL-C、apoB随年龄增长有增长趋势,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是一个较长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