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32篇 |
免费 | 129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12篇 |
妇产科学 | 43篇 |
基础医学 | 119篇 |
口腔科学 | 41篇 |
临床医学 | 342篇 |
内科学 | 208篇 |
皮肤病学 | 50篇 |
神经病学 | 32篇 |
特种医学 | 46篇 |
外科学 | 69篇 |
综合类 | 485篇 |
预防医学 | 203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210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65篇 |
肿瘤学 | 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85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103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124篇 |
2011年 | 111篇 |
2010年 | 101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99篇 |
2007年 | 92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 :分析Ets 1(E2 6transformation specific)在口腔扁平苔藓 (OLP)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Ets 1蛋白在 2 0例口腔扁平苔藓和 8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70 % (14 /2 0 )的口腔扁平苔藓病例中Ets 1呈阳性表达 ,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阳性表达率在溃疡型OLP与斑块型OLP间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并与病程相关 (P <0 .0 5 )。结论 :Ets 1在口腔扁平苔藓中过表达并与其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52.
再次感染性病患者的相关高危行为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初次及再次感染性病患者 (既往有性病史 )的性病和艾滋病健康知识水平 ,分析再次感染性病的相关高危行为因素 ,探讨干预其相关高危行为而减少感染性病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对在 2 0 0 1年 3月~ 9月性病门诊中确诊的新发病人 ,采取自填性病和艾滋病相关健康知识问卷 ,利用SPSS 1 0 1统计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 :性病患者的性病及安全套相关知识偏少 ,而与非固定、固定性伴侣性行为时安全套始终使用率均偏低。再次感染性病的男女患者与非固定性伴侣性行为比率均高于初次感染性病 (既往无性病史 )的男女患者 (P >0 0 5 ) ,其中再次感染性病的男性患者与性工作者性行为比率明显高于初次感染性病的男性患者 ( χ2 =9 62 ,P <0 0 1 )。结论 :对性病门诊患者应加强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提倡在性行为时普及使用安全套 ,以减少其再次感染或传播性病艾滋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953.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性病门诊患者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 ,为控制性病流行提供较为科学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在 2 0 0 1年 3月~ 9月性病门诊中确诊的初发病人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采取自填性病、艾滋病和安全套相关健康知识问卷后 ,对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 ,对照组则不作任何千预 ,3个月后两组进行第 2次问卷凋查 ,利用SPSS 1 0 1统计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及相关分析进行项目评估。结果 :3个月后干预组、对照组的性病患者的艾滋病、性病、安全套相关知识水平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应加强对性病患者进行性病、艾滋病和安全套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可减少或避免其再感染性病或传染他人 ,进而减少性病、艾滋病的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954.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 As2O3)及As2O3与放射线联合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分析二者联合对Eca109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为As2O3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MTT法观察放射线及As2O3单独及二者联合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利用直线相关及直线回归拟合出照射组、As2O3组及联合组的直线,计算增敏比(sensitizing enhancement ratio, SER);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3联合放射线对Eca109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印记技术观察As2O3联合放射线对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 MnSOD)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cyt-C)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As2O3能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As2O3对食管癌Eca109细胞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As2O3与放射线联合作用于Eca109细胞后,G2/M期细胞比例及凋亡率明显增加,MnSOD蛋白表达下降,而cyt-C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As2O3可能通过G2/M期阻滞,降低MnSOD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来增强放射线对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55.
目的:研究苗药嘎龚窝内溜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抗丙型肝炎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丙型肝炎病毒(HCV) NS3/4A蛋白酶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游离基清除活性测试法,初步判断苗药嘎龚窝内溜抗肝炎药效物质.结果:苗药嘎龚窝内溜水提物(KIAQ)、30%乙醇提取物(KIE30)、60%乙醇提取物(KIE60... 相似文献
956.
957.
自2018年起,宫颈癌手术的开腹与微创之争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但是除此之外,医师应该借此更加客观全面地分析宫颈癌手术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腹腔镜手术近十年由于其优势,在国内快速普及,但是我国宫颈癌治疗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不重视无瘤观念、手术指征不严格掌握、手术范围不足、手术医师缺乏肿瘤专科培训等,需要引起医师的重视.宫... 相似文献
958.
目的 探讨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冷刺激对病毒性脑炎后吞咽障碍患儿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病毒性脑炎恢复期伴吞咽障碍患儿3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组107例(针刺+冷刺激)、电刺激组107例(电刺激+冷刺激)和联合治疗组108例(针刺+电刺激+冷刺激),治疗14d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2d后再进行下个疗程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对3组总有效率、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进行分析,评定其吞咽功能和吞咽障碍程度。 结果 治疗后,电刺激组总有效率(61.68%)低于针刺组(7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74%)高于针刺组(7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电刺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治疗前,3组患儿SSA、摄食-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儿SSA、摄食-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与针刺组比较,电刺激组治疗后SSA评分[(30.58±1.93)分]较高(P>0.05)、摄食-吞咽障碍程度评分[(5.08±1.23)分]降低(P>0.05)。与针刺组及电刺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SSA评分[(20.31±1.29)分]较低(P<0.05)、摄食-吞咽障碍程度评分[(7.05±1.27)分]增高(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电刺激组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吸入性肺炎(10.19%)、营养不良发生率(8.33%)显著低于针刺组和电刺激组(P<0.05)。 结论 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冷刺激能够明显改善病毒性脑炎后吞咽障碍患儿的吞咽功能,降低其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59.
960.
目的 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探讨其与早期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磁微粒酶免疫分析方法、ELISA方法及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流产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结果 76例早期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流产组)与40例正常同期育龄期妇女(对照组)比较,血清叶酸( t=-3.631,P<0.005)、维生素B12(t=-4.790,P<0.005)、同型半胱氨酸(t=3.019,P<0.005)及红细胞叶酸(t=-3.640,P<0.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流产组A组(补充0.4mg/d叶酸片)与B组(补充5mg/d叶酸片及复合维生素B),2组补充叶酸后1个月与首诊比较,血清叶酸(t=2.131,P<0.005)及同型半胱氨酸(t=2.685,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体内叶酸水平低下可能是早期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检测对于早期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