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5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34个周期,对其复苏率、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筛选出因男方因素不孕的21个周期(研究组)和同期因男方因素进行新鲜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的78个周期(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298枚玻璃化冻存的卵母细胞复苏后存活278枚,对其中成熟的234枚卵母细胞进行ICSI受精后,受精182枚,形成优质胚胎82枚,移植70枚胚胎,11例患者获得成功分娩(10例单胎,1例双胎)。研究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和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化冻融卵母细胞的技术可以在有适应证的患者中应用,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52.
例1 男,29岁,结婚2年,其妻妊娠3次,均于60~70天无诱因阴道流血,B超提示胚胎停止发育行清宫术,孕期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染色体核型:46,XY,t(1;11)(p36;∷13)(1qter→1p36∷11q13→11qter;11pter→11q13::1p36→1pter)(图1a)。其妻染色体核型正常。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在单细胞水平建立一种简便、快速、高准确性的胎儿性连锁遗传疾病诊断方法,为无创性产前诊断性连锁遗传病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学依据.方法 提取男女单个淋巴细胞各150例,共300个细胞.随机分成3组,每组男女细胞各50个,双重巢式PCR技术在单细胞水平同时扩增X-类固醇硫酸脂酶基因(steroid sulfatase gene,STS)/Y-假基因和牙釉质基因(amelogenin gene,AMEL),对照组用单重巢式PCR技术在单细胞水平分别扩增两基因,比较单、双重巢式PCR技术在单细胞水平的扩增率及性别诊断正确率.结果 单重巢式PCR扩增男性细胞STS和AMEL,的扩增率和性别诊断正确率分别是84%、76%和84%、84%;而双重巢式PCR技术同时扩增上述基因的扩增率和性别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8%、96%.后者与前两者相比扩增率和性别诊断正确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单细胞水平性连锁遗传疾病诊断中,双重巢式:PCR技术较单重巢式PCR技术具有较高的扩增率及正确率,并有助于发现等位基因脱扣.该法在无创性单基因伴性遗传病的产前诊断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 CD25^+Tr)和CD4^+CD25^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 CD25^high Tr)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对安徽省立医院子痫前期患者30例和正常早、晚期妊娠及正常非妊娠组妇女各13例、22例及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CD4^+ CD25^+Tr和CD4^+ CD25^highTr占CD4+T细胞的比率,分析其与子痫前期的关系。结果子痫前期组妇女外周血CD4^+CD25^+Tr和CD4^+ CD25^highTr表达率分别为(6.64±1.10)%和(0.53±0.17)%,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妇女的(12.26±1.32)%和(1.18±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非妊娠组妇女外周血CD4^+ CD25^+Tr表达率(10.8±1.05)%和正常早期妊娠组CD4^+ CD25^+Tr表达率(11.21±1.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0.05)。结论CD4^+ CD25^+Tr和CD4^+ CD25^highTr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5.
自然周期IVF-ET技术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NC—IVF—ET)技术由于不使用促排卵药物,因而经济、安全。虽然周期临床妊娠率偏低,但某些原因的不孕症中,其累积临床妊娠率可达46%。且在卵巢反应不良、高龄妇女的助孕治疗中和促排卵周期获得相同的妊娠率,因而在不孕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3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核型组成,探讨流产原因。方法:收集30例IVF-ET流产胚胎绒毛,行体外原代培养、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观察既往不同流产次数对胚胎绒毛染色体异常率的影响;按流产胚胎性别,分析性别差异与染色体异常率间的关系。结果:30例IVF-ET流产胚胎绒毛体外培养成功30例,成功率100%。30例标本中染色体异常核型20例,占66.70%,其中三体核型14例,21单体型1例,多倍体1例,嵌合体2例,其他异常核型2例。单次流产史患者13例,胚胎异常核型9例(69.23%);反复流产(≥2次)史患者17例,胚胎异常核型11例(64.7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4例男胎中异常核型10例,占71.42%;15例女胎中异常核型9例,占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IVF-ET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绒毛染色体检查对寻找IVF-ET失败原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疾病,目前尚未找到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从理论上讲是有效的.因为脑梗死致脑供血中断后,梗死中心区的细胞、血管和神经纤维几分钟内发生不可逆的坏死.围绕在梗死中心的缺血性脑组织-缺血半影区,虽然生物电活动已经终止,但一定时间内仍保持正常的离子平衡和结构上的完整性,若及时回复血供,这些组织的突触传递就能够完全恢复[1].  相似文献   
58.
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为此多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对提高整个人类的健康水平有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及治疗方面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积水不同处理方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29例因输卵管因素(63例输卵管积水)行IVF-ET患者的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IVF-ET术前对输卵管积水不同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4组:积水未处理(A组)19例(19周期);腹腔镜下输卵管积水切除(B组)16例(16周期);腹腔镜下输卵管积水近端结扎远端造口(C组)28例(30周期);同期输卵管梗阻或通而不畅而无积水(D组,对照)66例(69周期)。结果:各组的促性腺激素用量、促排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A组最低,A组7.5%(3/40),15.8%(3/19);B组31.3%(10/32),43.8%(7/16);C组33.3%(21/63),53.3%(16/30)和D组26.9%(39/145),42.0%(29/6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A组最高,A组66.7%(2/3),B组14.3%(1/7),C组12.5%(2/16)和D组6.9%(2/2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降低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增加流产率,在IVF-ET治疗前处理输卵管积水有助于提高胚胎种植率,改善妊娠结局。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与输卵管近端结扎远端造口术对IVF-ET结局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0.
人类精液中止血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精液在射出后具有自发凝固并在短时间内液化的特点。发生这种现象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精液凝固与液化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水解酶系、高分子量的精囊腺蛋白系统、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系统、微量元素锌等缺乏及pH值改变等方面。精液的凝固与液化类似于血液凝固与纤溶途径,目前精液中止血因子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迄今发现精液中的凝血因子主要包括: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TFPI)、因子Ⅶ(FⅦ)及因子Ⅷ(FⅧ)等。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主要包括:纤溶酶原抑制因子-1(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