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20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81篇
预防医学   6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0篇
  4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肢体缺血动物模型是进行缺血损伤机制、血管新生等研究的基础,成功制作一种效果确切、重复性强的肢体缺血模型是保证实验研究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文对近年来暂时和永久缺血两大类肢体缺血动物模型的适用情况、制作方法及评价指标作一简要综述,以期对今后缺血动物模型的相关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52.
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是预防、诊断及治疗乳腺癌的重点。剪切波弹性成像是一项新的超声定量技术,已在乳腺、甲状腺、腮腺、睾丸等组织病变呈现出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剪切波弹性成像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1~12月在山东省交通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经CT或MRI证实为胆总管结石、拟实施ERCP、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经内镜取石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n=50)与对照组(n=50),检测2组患者术前、术后3 h和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以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PEP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h和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均高于术前水平(P<0.01),但硝酸甘油组术后3 h及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108.88±152.07) U/L,(97.02±113.38) U/L]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 h及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196.30±244.41) U/L,(234.22±406.05) U/L],P<0.05.硝酸甘油组ERCP术后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2.00%,6/50)和PEP发生率(2.00%,1/50)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高淀粉酶血症30.00%(15/50),PEP 14.00%(7/50)],P<0.05.结论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可降低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对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均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 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排便护理等环节的重点护理.结果 本160例患者中,治愈64例,占40%,好转88例,占55%,死亡8例,占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排便护理等环节的护理,能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  相似文献   
55.
一种新的双向电泳蛋白样品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向凝胶电泳(2-DE)样品裂解液对蛋白质分离和双向凝胶电泳结果的影响。方法以MOLT-4细胞为例,采用3种溶解性能不同的裂解液提取细胞中的蛋白质组,并分别进行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通过对2-DPAGE图谱的比较分析,发现采用8mol/L Urea,2mol/L Thiourea,4%CHAPS,1%NP-40.4%Triton X-100,65mmol/LDTT,0.5mmol/LPMSF,0.5%pharmalyte3-10,能获得质量较高的2-DE图谱。结论采用高浓度脲、三去污裂解液有利于获得优质的蛋白质样品,从而提高蛋白质提取率和双向电泳分辨率等。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与人脑幕上WHOⅡ级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我科收治的95例幕上WHOⅡ级胶质瘤患者的术后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通过对标本组织IDH1基因直接测序,分析IDH1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95例患者中发现69例(72.6%)IDH1突变,均为R132H型突变。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混合性少突星形细胞瘤的突变率分别为73.6%、68.8%、73.1%。IDH1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平均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6±7.4)岁 vs.(46.9±11.6)岁,P<0.05]。年龄 ≥ 50岁和<50岁组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43.8% 和78.5%(P<0.05);男性和女性组的突变率分别为68.6%和77.3%(P>0.05);肿瘤大小(直径) ≥ 5 cm和<5 cm组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60.0%和90.0%(P<0.05);肿瘤仅累及单个脑叶和累及深部组织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93.3%和32.0%(P<0.05)。 结论 IDH1在幕上WHOⅡ级胶质瘤中突变率较高。IDH1突变与幕上WHOⅡ级胶质瘤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生长部位密切相关,与患者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分离、筛选宽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噬菌体,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3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宿主菌,从医院污水中分离获得噬菌体,筛选出宽噬噬菌体,进行吸附实验、一步生长实验、噬菌体DNA初步酶切分析和电镜观察.结果 所筛选出的宽噬噬菌体φ9882其宽噬率为36.7%,滴度为8.1 x1018pfu/mL.5分钟吸附率约为98%,潜伏期约为30~40min,裂解量约为110.φ9882的DNA约为30 kb.电镜显示,φ9882具有直径70 nm微球形颗粒头部,棱角不明显,可见100 mn尾轴.结论 分离、筛选所获得的φ9882为宽噬噬菌体,其裂解性较强,裂解谱宽,吸收率高,潜伏期短,可进一步用于相应耐药菌感染的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不同骨折部位骨质疏松女性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并探索骨质疏松性骨折并发肌肉减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有112名50岁以上患有骨质疏松性骨折(髋、脊柱或腕)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患者的骨密度和肌肉量。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期间112例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42例(37.5%)确诊为肌肉减少症,髋部骨折41.8%(18/43),脊柱骨折36.7%(15/41),桡骨远端骨折32.1.6%(9/28)。各组之间的体质指数(BMI,P=0.005)、慢性肾病(CKD,P=0.002)和类风湿性关节炎(P=0.001)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中,BMI,CKD和RA与肌肉减少症风险增加相关。结论根据骨折部位评估了骨骼肌减少症的患病率,并确定了骨质疏松性骨折出现肌肉减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BMI,CKD和RA。  相似文献   
59.
鲍曼不动杆菌在ICU与非ICU分离率及耐药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ICU与非ICU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痰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及其对15种抗菌药物耐药状况.结果:(1)ICU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近似或高于非ICU,但无统计学差异.(2)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约98%, 对头孢西丁,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呋喃妥因100%耐药,对头孢三代,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 50%,但ICU与非ICU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ICU与非ICU均可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内感染,其耐药情况严重,各地区各医院差异很大,医务人员需根据本地区本医院用药习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点合理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死亡结构域沉默子(silencer of death domains,SODD)、caspase3、caspase8及caspase9在长春新碱诱导Jurkat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变化,探讨长春新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新机制。方法采用Annexin 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长春新碱(VCR)作用后Jurkat细胞凋亡发生率;采用免疫印迹法分析SODD、caspase3、caspase8及caspase9蛋白表达的变化;ELISA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VCR作用Jurkat细胞后TNF-α分泌的变化;采用RT-PCR检测VCR对细胞,TNFR1mRNA表达的调节。结果Jurkat白血病细胞SODD蛋白高表达且高表达的SODD蛋白抑制肿瘤细胞凋亡,VCR能特异下调SODD蛋白的表达,有效诱导Jurkat细胞凋亡,但并不影响细胞TNF-α的分泌及TNFR1的表达;VCR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caspase8酶原呈时间依赖性逐渐被水解剪切,而caspase9在该凋亡过程中无明显变化趋势。结论VCR下调SODD蛋白表达并启动外源性凋亡途径caspases级联(caspase8、caspase3),最终诱导Jurkat细胞凋亡,且VCR下调SODD蛋白的表达无需激活TNF/TNFR1信号途径即可导致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